山水中国(29)|"梨花雨"中又逢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梨花雨"中又逢君
图文丨管苏清
沪上夜梦,鹅毛大雪,独行林中,千树万树"梨花雨",巧遇诗人岑参,携手同行,相言甚欢。
岑参约715年出生,唐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今为荆州)岑河镇,岑家曾一门三相。现岑河,除了“岑”字尚在,已找不到史迹遗存,唯见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荆州,古称“江陵”,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建城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历20位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家族屡经风霜,岑参少时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计6年,写下70多首边塞诗,冠列盛唐,成就抢眼。在他笔下,大唐帝国没有真正的对手,他描绘横在战士面前的伟大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雄奇瑰丽,盈满浪漫。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其代表性杰作。雪夜风吼、飞沙走石……生动夸张,奇峻壮阔,气势磅礴,语言自如,别具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边塞诗的传统格局。
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在边塞大漠,他也写怀乡思亲之诗,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很平凡,情意无限,一腔热血,慷慨报国。唐人编有《岑嘉州诗集》,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杜甫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
戍客望边色,军鼓断人行。岑参少小离家,从江陵辗转到了长安,又从长安到河西走廊,经凉州(今武威)、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最终到达龟兹。龟兹,今新疆库车。“假如有通向东方的道路,它就是古老的龟兹……”这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镇,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这里国民和睦,尤善歌舞,佛窟遍布,寺宇辉煌。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第一个军政机构,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岑参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到此。
在边塞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意气风发、胸怀壮志,征战驰骋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账,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就是这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2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这是诗人无意间留下的珍贵文物。
遥想当年,马嘶风吼,雪海孤城,边塞的瑰丽壮阔和英雄豪情,在来自长江之畔的诗人岑参心中,奔涌出何等风云漫卷的慷慨悲歌!他对西域地域风貌的生动表达,以及在这广袤天地间获得的生命体悟,隔着千年岁月,慨然之气仍能动地而来。浩如烟海的唐诗殿堂上,楚人的浪漫与西域的雄奇,奏出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以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为代表创作的边塞诗,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流派,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公元770年,岑参欲取道江东,重回江陵,却因战乱阻隔,次年客逝成都。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西域,成为一段萦绕千年的乡愁……
吾也曾戍边10年,不过是蔚蓝色的海疆。千岛要塞,岛屿孤悬,枸杞、嵊山、壁下、白节、泗礁、岱山、长涂、大巨、庙子湖岛……留下了无数足迹。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枪杆握得紧,豺狼不袭扰。今日,2019年最后一天,想起边防线,感慨戍边人,那年那月的日子啊,哪有什么文字能表达?
青春无价!青春万岁!
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管苏清
期刊总数:625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