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硬核长文,5G车联网加速,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生逢其时

智能网联汽车,有“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条路。“单车智能”是传统的采用整车为王的逻辑,将大量和昂贵的传感器、芯片应用在汽车上,让单车实现感知、决策、规划等功能。

而采用“车路协同”的策略,可以将大部分的工作移交给路端、网端和云端,各端靠5G连接在一起,是十分有前途的方向。

本文汇总整理了国内最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有关5G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话题,分为了“为什么是5G”,“5G的应用”,“5G的特点和挑战”三个部分。

尝试回答Why,How,What三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5G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路协同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面对的挑战。

本文共计3640个字,阅读时间需要20分钟。

主要观点

1. 5G的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让无人驾驶生逢其时。

2. 目前针对于公众通信设计的5G网络,与车联网点到多点和多点到点等场景有很大区别,需要优化。

3. 5G的网络切片、基于服务的网络体系、边缘计算等特点,对于网联汽车既有优势也有挑战。

第一部分,为什么是5G

十年一代,速度千倍

所谓的G(Generation),即一代一代的意思。1G移动通信是模拟的,一个蜂窝小区,依靠频率不同区分用户;2G是数字的,以GS为代表的时分多址,依靠时序不同区分用户;3G以CDMA为代表,采用的是码分多址;而4G,将频分、时分、码分都用上了。

NR-V2X是5G,采用与4G同样的正交频分多址,从最早的1G到现在的5G,都经历了“十年一代,峰值速度提升千倍”的过程。

根据通信的基本原理,把基站做的更密,把天线做的更密,把信道带宽展得更宽,再加上物理层技术的提升,通过这些技术的支撑,5G实现了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延时、广覆盖大连接的特性。

通过云化、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切片的网络技术,5G比4G在多项性能上有1-2个数量级的提升。

5G虽然仅仅是一个无线技术,但同时也是联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的纽带。

把前端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接入到网络上,送到核心网,送到后台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进行分析处理,这样便打通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到决策的全过程,发挥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

无人驾驶生逢其时

汽车自动驾驶不同级别对时延有不同的要求,L3-L5级别的远程驾驶、传感器共享、自动泊车,要求端到端的时延不超过3毫秒,可靠性要求为5个9(99.999%),每辆车每秒数据1GB,传感器带宽为1GB。

4G即使加上边缘计算MEC,时延只能做到10毫秒量级别,仅仅可以支持L1和L2的要求。

“5G空中接口”加上“边缘计算MEC”,可以实现1毫秒的延时,可靠性可以做到6个9(99.9999%),是自动驾驶特别是L5无人驾驶比较合适的通信手段。

具体的,5G的超带宽,可以满足车载激光雷达200Mbps要求;低时延可以满足L4/L5的1到10毫秒要求;而5G的定位,其精度在垂直方向以及室内都优于卫星定位。

第二部分,5G的应用

车联网的应用场景

基于车联网V2X的通信标准,最早采用短距离通信DSRC,发展出了基于蜂窝的C-V2X。C-V2X又分为了基于4G的LTE-V2X,增强的eV2X,而5G是新空口的NR-V2X。

目前5G车联网由V2V、V2P、V2I、V2N四类通信组成,可以服务于车联网V2V/V2I的安全、V2I/V2P的提升效率和V2I的服务三大领域。

这些应用归纳起来,即满足车速小于130公里/小时,通信距离大于300米,系统延时小于100毫秒,数据更新频率1Hz,定位精度小于1.5米,路边单元可以覆盖320米的半径,密度200-400米的场景中。

相比于其他V2X通信方式,5G的通信范围可以延长到1公里,下行带宽为1G,时延不超过3毫秒,可以进一步实现情景感知和协作驾驶。

不同于公众通信

下图汇总和对比了5G在车路协同和公众通信网上的主要区别。

公众通信80%的情景是在房间里,处于非移动状态,而车联网80%的情景是处于行驶状态。

公众通信是点到点,只有使用时候才占用信道,而在车联网V2V场景下的通信是点到多点和多点到点,基本永远在线。

面向消费者的5G,大部分从网上下载的多,自己上传的少,所以同一频段一般安排上下行“三七开”,30%时隙用于上传,70%时隙用于下载。

车联网更多是上报数据,下载则很少,应该是倒的“三七开”(远程控制:上行20Mbps,下行1Mbps)。

两者不同的上下行时隙的配比,如果安在同一个运营商的网上,会有互相干扰。

设计不同窄频可以解决该问题,但又会出现频率不够的问题。而如果不使用运营商5G网络,而自行建设5G车联网专网,需要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又存在成本的挑战。

第三部分,5G五大特点和挑战

特点一,网络切片,适应不同需要

4G网络主要服务于人,连接网络的主要设备是智能手机,不需要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

而5G网络的切片技术(Network Slicing),将一个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的网络,每个虚拟网络之间,包括网络内的设备、接入、传输和核心网,是逻辑独立的,任何一个虚拟网络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到其它虚拟网络。

通过切片,每个虚拟网络具备不同的功能特点,使得5G可以面向不同的需求和服务,支持多种多样的业务,分为了三类:

要求带宽的移动宽带业务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要求连接数多的海量机器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时延是4毫秒;

要求运动速度高可靠性高的任务关键性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时延是0.5毫秒。

三大场景中,mMTC和uRLLC主要针对垂直行业的业务需求,特别是任务关键性物联网uRLLC,满足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适用于车联网或无人驾驶

但是,如果对每一个V2X都分配切片,数量太多,难以收敛;

但如果把所有车都纳入到一个大切片里面的,因为汽车要求不同,汽车各个功能也不同,无法体现差异性。

特点二,基于服务的网络体系

不同于“点到点”的构架,5G核心网采用的是基于服务的网络构架SBA(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服务化架构是5G核心网区别于传统核心网的显著差异。

SBA意味着,5G网络的业务生成了,可以以APP的方式,来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业务。

APP可以由运营商开发,也可以是第三方网络公司,甚至是网民开发,包括用户身份管理、认证鉴权等等,都可以作为一种服务,这些服务既可以给运营商使用,也可以运营商把这些服务打包,提供给垂直行业使用

但同时,SBA也会面临风险,会有恶意APP进入,网络有被误用和滥用的可能。

另外一方面,SBA改变了移动通讯协议的专用化,增加了被攻击的风险,车联网的通信以短包为主,传输效率也不高。

另外,城市车联网要求每个城市要有数据管理中心,要彼此互联。

特点三,5G与边缘计算

5G的特点是有利于边缘计算,如果需要快速响应的数据都上到中心云的话,时间延迟太大,很可能耽误事。

车联网的数据需要快速响应,所以需要把中心云的数据分一部分到边缘云,去处理对时间延迟的敏感业务,这部分云的存储和内容会分发下沉

边缘计算可以放到集中单元,可以服务于多个基站,也可以放到车间、放到工厂。

据预测,未来50%的数据可能都需要由边缘侧进行处理,可以快速响应,而且降低了对核心网带宽的要求,减轻了对中心云处理的压力。

但是,也会带来两个问题,在城市车联网场景下,边缘计算下沉到路边单元RSU,成本会太高。

如果边缘计算管理多个路边单元RSU,每辆车在行进过程中需要接入不同边缘计算,边缘计算之间的数据互通,也会引入时间延长。

特点四,5G与IPv6的结合

IPv6是互联网协议技术标准,TCP/IP协议簇中IP协议的第六版,用于替代上一代IPv4协议。与5G的结合,对车联网有很好的支持。

传统的网络不知道IP包里的具体业务是什么,但IPv6有很多比特地址,这些地址不仅可以给终端标志,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功能,可以定义业务的类型,称为应用感知网

可以定义应用ID、用户身份、服务质量等等,还可以定义带宽要求、延时指标,这样网络就能清楚知道承载的是什么业务。

另外,也可以将一些比特插入到IPv6中,可以实现随流检测,也可以使用分段路由功能。

具体的例子,无人驾驶与驾驶安全有关的数据,相比于其他业务有更高的优先权,可以由应用感知网来定位业务的优先权,然后采用随流检测,发现有没有传输信道的质量问题,最后用分段路由,提高可靠性。

但是为了更低的时延,期望IPV6包开销尽可能的短,用户可以定义业务流的要求,同时需要防止定义被滥用。

特点五,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

5G可以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无缝融合起来,在汽车上直接嵌入人工智能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相当于将边缘计算的能力下沉到网联车,让网联车本身具有处理能力,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单车智能

5G本身具有接入回传一体化的功能,相当于基站本身可以接入进来,基站与基站的回传原来是通过光纤或者微波,现在直接用基站的无线信号,这样远端的物联网终端也可以连到基站,也可以嵌入区块链,提高安全。

其他挑战

5G时代的车联网存在标识之间互通难题、群组印证难题、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需要解决,要进行动态管理。

车联网要快速计算和处理,运营支撑系统不能只是运营商一个,可能到每一个城市也有一个,否则就不能实时性,所以实时性对5G和车联网,是很大的挑战。

5G对车载终端和路侧终端也有要求。

最后,车路协同不仅仅是车与路,还有车与人,IT系统,与服务的协同。

以上内容摘自正在撰写的《一本书读懂无人驾驶》,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5G赋能网联车

文章转自:汽车人参考
(0)

相关推荐

  • 5G是催化剂,2025年自动驾驶量产仍要靠AI

    自动驾驶篇 关键词  安全 5G,正让自动驾驶变得更可靠,也为产业带来更多想象.基于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5G能够支持高清视频回传.4K视频远程互动.云网融合等场景,在解决现有交通指挥问题的同时,5G ...

  • T-box和OBU之间的秘密

    来源:汽车人手记 智能网联汽车的途径 谈起5G,人人都说好,其具备高速率.低时延.海量设备连接和低功耗等特点,拉近了万物的距离,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例外.作为一只汽车人,一 ...

  • 华为为何成立PLC

    可能你经过的一个路灯.使用的水电气表.看到的一座电力铁塔.选择的汽车充电桩有有一个共同点--里面均采用了华为PLC-IoT模块.就在这些通电的设备上,华为的PLC-IoT技术让数据在上面奔跑,让网随电 ...

  • 邬贺铨:IPv6是新基建的基石

    在日前举行的"202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峰会"上,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了<提升IPv6的价值>的报告.他表 ...

  • 【学术论文】车路协同的云管边端架构及服务研究​

    导读: 车联网作为5G的重点业务之一,正在逐步构建以人.车.路协同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系统,新场景.新需求的引入对数据通信与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进车联网从支持车载信息服务(Tel ...

  • 硬核长文:极化中子技术

    (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本文选自<物理>2020年第11期 摘要极化中子技术是利用中子的自旋与样品及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是中子散射技术中 ...

  • 万字长文带你入门无人驾驶车硬件

    本文字数较长,建议先收藏再阅读.通过本文你将了解无人驾驶汽车的硬件构成,每种硬件的优劣势和性能指标,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硬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何构建一辆无人驾驶车呢?先从无人驾驶车的硬件开始介绍. 2. ...

  • 中国首条「无人驾驶高速」在江苏建成!5G加持,车路协同

    基建狂魔,名不虚传. 这不,一条长江上的高速公路,最近刚刚交工验收. 8车道,全长33公里-- 位于江苏中轴线,也是沟通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间最便捷的南北向过江通道. 但最值得注意的,还是这是第一条面向 ...

  • 这种男人真“硬核”:走老婆曾走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走女朋友的路,让她无路可走",好奇心驱使下点进去看了看.这下好了,简直收获了快乐源泉,笑的我根本停不下来. 我们先来看下这样一段蜜汁对话: 猛一看以为是 ...

  • 车联网百家谈 | 谈谈车路协同的路侧精准感知技术

    文章版权所有 编者按:为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特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建言献策,推出"车联网百家谈"系列.车路协同产业发展中,精准感知是路侧智能化部署的关键点之一.全天候.大覆盖.高精 ...

  • 江苏首条“未来高速公路”建成,5G+车路协同开启中国自动驾驶新阶段

    "修路",不仅进一步验证着"道路通,百业兴"的实践真理,还有了更加丰富内涵--当"老基建"碰上"新基建",致富路从&qu ...

  • 联通和华为发布《5G车路协同白皮书》

    5月15日,在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高峰论坛上,中国联通携手华为发布<新基建,新动能:5G车路协同白皮书>. 中国联通与华为自2020年1月启动战略合作以来,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产业和市场 ...

  • 刚刚!华为向无人驾驶行业扔下重磅炸弹:完成高速公路场景车路协同测试

    我最佩服华为的是:永远不来虚的! 刚刚,没有任何防备,华为突然霸气宣布:联手奥迪完成全国首例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测试. 这意味着,"别了,司机"即将成为现实. 是的,你没有看错 ...

  • 无人驾驶有国界!中智行的5GAI车路协同未来可期

     导语︱Lead  作为以单车智能起步,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转型做车路协同的科创公司,中智行的"车路协同"之路,必将助力用户早日体验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智能城市交通系统. _ 撰文︱王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