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如何吞并琉球群岛的
在浩瀚的东海之东,有一串珍珠似的群岛,接连着日本的九州岛和中国的台湾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且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这便是琉球群岛。大多数人几乎只对小学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印象比较深刻,对于琉球群岛相较于陌生些了;更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些星星点点的群岛上,也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历史上,琉球群岛曾长期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距中国沿海的上海、宁波、温州约700多公里。日本对琉球群岛的非法吞并,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100多年来,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似乎已经被世人遗忘。
琉球与中国的渊源
唐宋时期,琉球就与中国保持着贸易往来。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随后,三国先后向大明朝贡,朱元璋同时也派遣了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工匠到达琉球。1429年,“中山国”统一琉球,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就此确立了琉球王国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琉球王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交往十分密切,中国文化也大量传播至琉球。年明洪武二十五年,中山王开始派其从子及大臣来华,请求肄业国学,得到明廷应允。据记载,在洪武、永乐 、嘉靖 、万历年间,计有11批琉球留学生来学习中国文化 , 其中包括名叫“鲁妹”、“生姑”的两名女官留学生,她们都是贵族子弟。
康熙赐予琉球国的牌匾:中山世土
及至清代,对琉球派遣留学生来国子监求学者,更有了具体规制,且提供的条件与国内无二,天气寒冷的时候供给条件更加的优越,一年四季提供“褂、衫裤 、靴帽被褥咸备, 跟从的人皆有赐,每月又给纸笔银一两五钱”。清康熙十二年琉球开始建文庙,十八年建明伦堂于文庙内,称学府。咸丰年间琉球与美、法、荷等国立约时,也是用的中国年号和文字。直到当代 , 冲绳人除了过西历的元旦外 , 还保留着”旧历年除夕”、”清明节拜祖扫墓”、”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琉球影响之深广。
以上说明,在明清500多年的时间里,“中琉”既存在着宗藩关系,也发展了良好的关系。琉球虽为中国的藩国,中国却从来没有对琉球进行军事侵略、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与帝国主义对其殖民地的统治有根本性质上的不同。
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始末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琉球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上贸易要道。通过交换中日两国物产,琉球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引来了日本的觊觎。1591年,丰臣秀吉借口入侵朝鲜,派诸侯岛“津氏”向琉球提出出兵赞助,希望其赞助日本金银粮饷,帮助其征战。丰臣秀吉还以“若不奉命,则先灭汝国,玉石俱焚,汝当好自为之”等加以威胁。令日本没有想到的是,琉球国王将此事禀报明朝,并对日本的要求加以拒绝。这次琉球危机的化解在主要于明王朝的强大以及琉球国王的明智,同时也在“日本”心中种下一根刺,推动了后续事件的发展。
丰臣秀吉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大增,立刻推进外扩张计划,在其“大陆政策”中就明确表示想要夺取台湾,由此可见,一旁的琉球也被列为囊中之物。
1874 年 ,日本以琉球国及日本北中州两起船难事件作为借口出兵台湾 ,这次事件是对我国领土主权的一次严重侵犯。经过几个月的斗争和辩论 ,于 1874 年 10 月 31 日签订了《北京专条》。条约中虽然只字未提琉球 ,但在战争的爆发及《北京专条》的酝酿和签订 ,一直都贯穿着琉球主权问题的争论。
早在“日台战争”发生的前一年,日本就以换约为名于访问中国,进而窥探中国的动向和虚实。此次会晤,中国明确表示琉球是我国不可侵犯的主权,尽管日本诡辩琉球曾是它的附庸,妄图以谈判和胁迫的方式让中国放弃琉球的主权,但清政府也明确地表示不肯放弃对琉球的主权立场,这次的琉球争夺之战,日本以失败告终。而正在这时 ,国内形势的变化 ,也使得日本想发动一次战争 ,攫取琉球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日本侵台的目的之一。
1874 年侵台事件后 ,日本已在条约上占得了独自对琉球的主权 ,便明目张胆地于 1875 年 5 月命令琉球番王晋京 ,断绝同清朝的朝贡关系 ,向日本派遣琉球留学生 ,并派军队驻扎琉球 。
光绪初年,朝鲜国王李熙年幼,他的父亲大院君李昰是应摄政。大院君是个十分守旧的人,因厌恶日本的革新,所以拒绝与日本往来。日本国内的一众旧诸侯武士提出“征韩”。这种“征韩”运动,除了朝鲜不与日本往来外,还隐藏了日本想要扩张的勃勃野心。
朝鲜当时还属于清朝的藩属国,于是日本一面派黑田清隆及井上率舰队到朝鲜去交涉通商友好条约,一面派森有礼来北京试探宗主国中国的态度同时避免中国的阻抗。森有礼与我们的外交当局大起辩论。我们始终坚持朝鲜是我们的属国,如日本侵略朝鲜,中国就绝不能坐视不管。森有礼则辩说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是有名无实,因为中国在朝鲜不负任何责任,就没有权利管理朝鲜的事物。
黑田与井上在朝鲜交涉成功,他们所订的条约承认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这就否认了清朝的宗主权,清政府此时应该提出抗议,然而,清政府并没有这样做;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只要朝鲜承认中国为宗主,已然足够,第三国的承认与否无关宏旨。日本对朝鲜的干预实际上是试探清朝对藩属国的重视程度。
此后,日本又命琉球接受内务省管辖,租税上缴大藏省,将其纳入日本内政的轨道。且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号,不再向清政府入贡,此时的大清朝,光绪登基,国力衰微,已经无力顾及藩属国的事了。次年,日本在琉球设立警察和司法机构,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虽然两次事件之后,琉球王都派了密使请求清朝帮助,然而清政府对此事并不十分重视。清政府驻日公使何如璋奉命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与日本进行了交涉并严正抗议,但是日本政府摸清了清政府的懦弱本性,而日本实力也在逐渐加强,因此无所忌惮。日本为了避免琉球问题国际化,加快了吞并琉球的步伐,正式改琉球为冲绳县,任命锅岛直彬为首任冲绳县知事(县令),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并以武力拘禁了琉球国王,强迫其移居日本。至此,日本终于完成对琉球的吞并,琉球就此亡国。
琉球复兴运动的挫折
自1879年琉球灭亡至1885年间,大量琉球人流亡中国,开展“复国运动”。他们以福州、北京、天津为据点,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呈递请愿书28份,明确要求清政府就琉球问题向日本交涉。
日本外务卿井上馨认为为顺利与列强进行修改条约的谈判,就必须先和中国进行修改条约的谈判。 在这一想法的驱动下,井上馨积极地利用当时中日之间对琉球问题的纠纷,展开了目标为修改 《中日修好条规》的外交谈判。日本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即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属日本管理;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如宫古岛、八重山,则归清政府管辖。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据此,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等人与日方进行商谈,1880年10月28日草签了《琉球条约》及《酌加条款》。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分岛改约》谈判的进行 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琉球王国官员再三诉愿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琉球义士林世功在北京总理衙门前自杀表抗议。林世功的自杀给以清廷很大的震动,清政府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协商破裂。清廷的变卦使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十分不满。当时清俄正在就伊犁问题陷入争执,日本趁机施压追究清方拖延签字的责任,但在李鸿章的影响下,总理衙门并未作出回应。
可是随着清俄伊犁冲突越来越白热化,俄国陈兵于东北和西北边境,清朝不得不暂时搁置琉球案,这又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嚣张的气焰。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战败,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此刻更加无暇顾及琉球了。琉球群岛就这样被日本收入囊中了。
文:罗望文
地史馆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