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王大濛老师的茶炉
王大濛老师被称为“江南草圣”,以养菖蒲传播菖蒲文化为大家所熟知。其实除了养菖蒲,大濛老师还喜欢喝茶,特别喜欢用炭炉煮水。他说:“有人觉得煮茶麻烦,生火吹火,也不便利。比起来,现代生活的电水壶的确是方便,但缺失了温暖的人性,水温也达不到泡茶的要求,看似沸腾了,其实只是表面。置案上,一边品茶一边听松涛声,望“鱼眼”变化翻腾,是一美事。”
我说用碳炉煮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冬天围炉煮茶,在煮茶的同时还可以取暖。
从大濛老师写的文章了解到,他当时有七八个茶炉,其中令他自己最得意的一个茶炉是自己改制的铁茶炉。原件是民国时期的手提保险箱,经过他一番巧妙构思、精心改制,保险箱一变成为了一件“明式茶炉”,炉子分左右两边,右边摆炭,左面置铁制炭筷工具之类。
古人形容煮水时水沸发出的声音为松涛声,王大濛老师还在铁炉上刻上“松涛”二字,他说:“曾有夜里在黄山松林之中静听松涛之声,确有此意。”
为了搭配这个铁炉,王大濛老师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吹火筒,吹火筒和风箱的作用差不多,都是“助火”之用。只不过吹火筒是用嘴巴轻吹使碳火燃烧旺盛。
对于吹火筒的制作技巧王大濛老师是这么说的:“以小竹筒制成,留竹节,竹节中心钻小眼孔。孔不宜大,当以嘴轻吹时,通过小眼孔让风徐徐进入风门为好,吹风不可太猛,既不文雅也会使炭灰乱飞。刻铭“风火相欢”,亦谓煮茶把玩之具。”
除了王大濛老师最喜欢的这件自制铁茶炉外,他还有七八件心爱的茶炉。
一件是东瀛的白泥炉,据我所知,中国以红泥炉居多,而日本是以白泥炉为贵。日本的白泥炉传承有序,历史悠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茶友们喜欢。
王大濛老师是这样子描述自己的白泥炉的:“东瀛的白泥炉,素白清雅。配上侧把煮水壶,目之所触,真得文气三分。炉与壶极其轻薄,这种手感也会带来一种文雅的体验。”
王大濛老师还收藏了一件石炉,石头制成的茶炉,他难掩对这个石炉的喜爱之情:“石炉谓茶炉中最古朴者,富有山野之气。约清中期,苏州花岗岩石质,形似石鼓浑厚坚致,风门上斜状直通炉膛,斜形是搁松枝引火上扬,烧一段,再往上伸一段,甚是有趣。”
我想在树林间,当石炉点燃松枝煮着茶,自己慢悠悠的或看书或赏蒲候着茶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大濛老师还有一件清代小铜炉,他是这么描述的:“收腰撇足,左右箱式铜环,它的造型语言相通于明式家具,有一种端雅堂正的气象,并且小中见大,闲雅之致。”
虽有缺件,但经过修复,使一件上百年息火的茶炉恢复了它的生命,仍可以添炭点火煮茶。
我想用茶炉煮水是慢悠悠的,似乎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所谓一张一驰,文武之道,正是由于现在“生事如转蓬”般紧张的生活节奏,才更需要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体味生命。冬天快到了,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晴窗待雪,围炉煮茶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