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显:难了古道情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57期
审稿|谭长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难了古道情
 作者/刘淑显
今天是七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李老师邀上他的文友也是乡党王刚夫妇,我们四人一起重走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路窄,弯急而陡,不仅要小心谨慎地开车,还要不断地按着喇叭提醒对面来的车辆,没有高超的车技很难错过车辆的相遇。
八月的秦岭山脉一片葱绿,路两旁的草很高,树枝不时地拍打着车窗。车在古道上转着弯,盘旋而上,最后,车在古道最高点的一个平台上停了下来。王刚从车内拿出几个凳子,茶壶茶杯,这就是今天我们休闲的地方。
坐在山顶的平台上,极目远望,层峦叠嶂,起起伏伏,岚气茫茫,白云悠悠,山风凉凉,清茶淡淡,别有一番“把酒话桑麻”式的休闲。仙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韵味,水一般的心静,心底的美味无法用语言描绘。王刚说,他一直就有这个心愿,坐在蓝关古道的山顶上,品着茶,看着起伏的群山,和挚友聊着文学。今天愿望实现了。而对于我从来没敢这样奢望过,因为,蓝关古道,路难走,车难躲,地方小,在这样的地方去品茶,休闲,谈今论古,很难做到,也就没敢想。今天这样的尝试,不时招来过往的车辆,行人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好浪漫,真牛!”王刚是个热情好客之人,不时为过客人指路,讲解,还递上一杯清茶。
我们喝着淡淡的茶,感受着古道上浓浓的历史文化,谈论着发生在古道上的传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名:“乱石岔”,“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等,对于我,这些地名并不陌生,过去的蓝关古道就是从我村(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绕着山顶走,下十二道筝坡到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到达秦岭东南各地。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附近村民的另一种求生的方式。我的两个哥哥,十几岁就挑起了我们一家人清汤寡水的生活重担,在蓝关古道上为生存而煎熬着(当时,我家是大农成份,父亲戴着右派帽子在接受改造)。在那个动荡年代,为了生存,村民们靠拉脚(就是给山那边运输物资)曳脚(帮忙拉车子)而谋生。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些拉脚的就启程了,我的两个哥哥就在他们的行列中。听哥说,那就不是拉车上山,其实就是几个人一组,把一车的货抬上古道的山上边,我不知道拉脚一趟能挣几块钱,但曳脚一晚上挣一元伍角钱。我二哥,写了部长篇小说《摇晃的红月亮》详细地叙述了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也正是家族中有这样的经历,我过早地听到了这些地名。今天,走在这条古道上,万般感慨涌上心头,辛酸的悲摧的过去,艰辛的难熬的岁月,发生在古道上的一个个离奇的故事,似乎还在昨天。瞭望眼前绵绵的秦岭山系,抚今思古,岁月改变了一切,同样的古道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哥哥们当年滴血流汗,咬破嘴皮跋涉着,而我,如今却在平静地品着清茶……
当太阳落山的时候,西边天空的一抹霞光,哥哥看见的是血色黄昏,而我看见的是七彩晚霞。踏着晚霞的余辉,挥挥手,再见古道,道一声珍重,为兄长们的曾经。
关于作者

刘淑显:西安市蓝田县火烧寨人,工商银行退休干部。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真情为文。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