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捋捋从从二战到现代,美军手中步枪的几个换装节点
我经常说枪械这东西自打20世纪之后就没啥革命性的创新了。当然,这个话题可能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看法,考虑到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做兄弟连、英雄连等相关的影视游戏相关内容,而我本身也是个做轻武器出生的UP,所以这篇也简单和大家捋捋二战到现在美军在步枪方面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当然,这篇相对比较基础化,所以恳请大佬们坐下喝茶。
咱们也知道美军是最早将半自动步枪列装全军的国家,虽然二战时期美军的班排级的机枪很烂(还是勃朗宁BAR、M1917、M1919之类的老东西),但他们率先装备M1加兰德以及M1卡宾枪之后倒是弥补了班排一级的机枪火力的不足。
好比说二战美国陆军标准步兵班编制是12人,只有一人持BAR自动步枪↑。
对比德军二战早期步兵班↑
但BAR这种不能战地换枪管,且只有20发弹匣的自动步枪和德军二战早期的MG34通用机枪比起来在火力持续性上差太远。但半自动步枪的火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枪上的劣势。
很多人会想,美军的确高瞻远瞩,那么早的就将半自动武器全数发配到班。而我有不同的看法,从美军的许多细节上可以看出他们至少在二战前都不会打仗,好比说全自动武器研发的落后,战前坦克走的歪路,奇葩的12人制侦查+火力+机动配置的步兵班,甚至是二战时期他们的装甲单位配置都非常不适合现代战争。之所以他们能装备半自动更多的是得益于强悍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商业枪械市场带来的技术储备。
但你说M1加兰德的成功给美军带来了什么先进理念了么?没有,反而是个拖累。
因为加兰德的成功,让美军轻武器部门直接放飞自我了。我的意思是,加兰德确实不错,但二战时期的经验让美国人更多的认为它就是这一时期步枪的巅峰,而下一代步枪需要是一次射出多枚弹头,在300米内能有极佳作战效能的单兵武器。这引发了美国的“齐射”计划,由此引出了各种镖弹、多头弹、多管步枪等奇葩玩意。
我们也知道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裆,美国人在50-60年代就是这样。他们既然要玩齐射计划,那肯定就不会花心思去研究二战时已经逐渐萌发的中间威力弹突击步枪。所以当德国装备STG的时候美国人没动心,苏联人装备AK47的时候他们也没反应,英国人开发EM2的时候他们动用权力打压,最后强行的把换汤不换药的7.62x51全威力弹推向了整个北约,步枪则选用了基于M1加兰德改进的M14步枪。
很多人说M14是一支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装备的错误的武器,对此我只能呸。M14就是废,至少对于制式步枪而言它就是废物。没有手枪握把,采用木质枪身,繁复的拆卸保养勤务性,几乎无法Hold住的全自动后坐力,它就是一把出生既落伍的步枪,越战美军装备只是提前让这错误暴露出来。
M14在越战中的糟糕表现是显而易见的,但当时美军的“齐射”步枪还八字没一撇,于是他们就将“齐射”计划的分支——小口径高初速步枪方案拿来应急,这就过度到了M16时期。
很多人说M16可靠性很差,美军丢了这废物捡AK。这当然只是个段子,但M16早期确实不可靠,但这也和“齐射”有关。因为美军从一开始就把M16当做“齐射”步枪之前的备胎武器。所以在发射药、维保工具上除了很多纰漏,这也导致了M16初期口碑很差,不过M16第一版改性M16A1之后,枪管镀铬、配发维保工具、改进发射药、增加辅助推机柄之后就成了次时代步枪。
小口径的高初速、高伤害、平直弹道、轻量负重让其直接跨过了AK47的中间威力弹。道1970年代之后,M16带来的小口径化浪潮席卷全世界。连苏联都把AK47撤了(AKM)换装小口径的AK74。现在还在坚持中口径中间威力弹的基本都是没有自主产能的第三世界穷国或者是军盲口嗨。
不过M16在越战时配发的M193型5.56mm步枪弹存在侵彻力太差的问题,毕竟它就是一坨强调碎裂的铅芯弹,在穿透木板、车门之类的轻型掩体后存在人员杀伤力太弱的毛病。所以到1980年,北约将带有钢芯头的5.56mm SS109弹作为制式弹药,美军则将这种弹称为M855,同期为了匹配这种弹,他们将M16A1升级到了M16A2.
改变了护木样式、改变了枪管膛线缠距,增厚了枪管壁,将全自动改成了三连发点射(这个改动有点故事,到时候说),从80年代到2000年,M16A2一直是美军主力。哪怕到现在,新兵在训练时多数拿的也是M16A2。
其实从越战到海湾战争乃至到现在,M16以及AR15枪族的故事很多,很长,写书都能写超过500页那种。所以这里不展开,毕竟这篇是新手向。咱们只要知道,AR15枪族很庞大,各种长短的都有。在越战时期美军的侦查、伞兵等特战就开始尝试装备短管版的AR。原因无他——M16步枪这一米的长度太不方便了。
我们熟悉的M4卡宾枪出现于1994年,但其实他从越战开始就一直以类似M16卡宾的形式存在,因为尺寸短,重量轻,在近距离交战中比M16方便的多,因此非常受欢迎。而随着战争模式的改变,步兵开枪驳火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突击步枪更多时候只需要负责200-300米之内的目标。远了有筒子、有通机、有重机、甚至有远程打击支援。
当然,早期的M4和M16A2一样,都是有个带照门的提把。不过我之前也说了,M4的初衷就是特战,因此美军在推出M4的同时也给特战配了一套SOPMOD改件。去掉提把,换上导轨,包括握把的,为的就是提高武器的拓展性,这也引发了美军导轨的通用化,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皮卡汀尼导轨系统。
但这一时期的M4还没有称为制式步枪,至少在2000年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多的还是配M16A2(马润),M16A4(陆军)。直到他们发现这种战争实质上是更多时候是一种近距离治安战,M16这种长管步枪完全体现不出优势以后,才开始增加M4在部队中的比例,因此到现在,我们更多看到的是M4这类卡宾枪而非M16这种步枪。
说在最后,现在你们别看美军从2000年以后就一直嚷嚷6.5、6.8口径的,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近年又开始扯6.8的NGSW-R(下一代班组武器),不过我想说的是,Naive。火药动力武器天花板摆着了,人类这种糟糕的武器平台极限也摆着,现代防弹衣+插板能抵御中口径全威力穿甲步枪弹的能力也摆着,你这6.8mm不是白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