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184:说说我们“不起眼”的《新华字典》吧
今天早晨出发上班发现小区南门那挤满了人,忽然意识到今天是开学的日子。到了学校,粗略翻看了下朋友圈,几乎全是晒送娃上学的,各人借这件事说着各自的心里话……
上班路上,习惯性地打开得到,我听到了李倩老师解读的《新华字典》。别看这本小字典很普通,甚至有些不起眼,但它却很有用,在它的身上承载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寄托的历史使命。在《新华字典》的封底印有『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八个汉字,也许一般时候我们不会翻到最后注意到这八个字。但要说起来,这八个字就和这部小字典诞生之初有着密切关系了。
我们知道,字典的功用无非就是帮助人们查找字词含义,从古代的《说文解字》到今天的各种各样字典无不是这样的,但对于《新华字典》还多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职责”。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文盲比例高达80%。新中国成立前夕,魏建功先生、金克木先生、周祖谟先生、张克强先生和吴晓铃,他们五位知识分子,在思考怎么报国的时候,一致决定要为新生的中国编一部白话文小字典。要知道,在此之前,诸如《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基本都是以文言文为主的。所以后来魏建功先生担任《新华字典》第一版的主编,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新华字典》开始编撰,1953年《新华字典》正式出版。
当时的《新华字典》收录仅6000多字,但在全国范围内却销售几百万册,那不仅仅是一部字典,更多的是当时国人的识字教材。此后,《新华字典》不断加印,到了2000年,《新华字典》收录了13000字,那时候我国的文盲比例降到了6.72%。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华字典》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中扮演了汉字启蒙的关键角色,在不同时期为我国扫盲工作作出了巨大成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