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夺走了大学生的自理能力
无独有偶,新学期伊始,关于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 西安理工大学新生小宁(化名)住校期间因突然流鼻血,在自己不会处理的情况下深夜致电向母亲求救。沈阳一名准大学生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没信心独立生活而不得不在开学前夕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选择次年复读考取本省高校。一名来自辽西的大学新生开学前因不会洗袜子而陷入焦虑,并因此在报到时带了上百双袜子,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
这些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引人深思∶ 做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为什么自理能力这么弱?是谁夺走了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呢?自理能力除了指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外,还包括了能自行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事务,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然而,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理",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当今的大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业上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代劳,家长们除了将子女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更在"择友标准"、"升学报志愿"、"职业规划"等问题上粗暴地干预、包办,剥夺了子女锻炼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是"考上优秀大学"和"找到稳定工作",而忽视了在生活磨练中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这样过度的保护与包揽,对子女的未来是没有丝毫益处可言的。
此外,我国的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导致大学生生│活自理难的一大原因。个别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注重提高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训练——尤其是自理思考、自理理解,使得学生们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大学的"通行证",却在进入大学的集体生活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而举步维艰,甚至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他们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学霸",也是生活中的"高分低能者",这是教育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