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了四年,以诚交友与多人结下了师友情谊

重 庆 小 街

黄庭坚是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一生,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淡泊名利,仕途坎坷,历经沧桑,仍高风亮节,为官清廉,为友忠信,是个大孝子,为“二十四孝”之一,是交友的楷模,为众人敬仰。黄庭坚真诚结交朋友,真诚对待朋友,与老师、学生、官员、同事成为朋友,与诗词唱和、品茶品香、研习书法的成为朋友,与儒释道人士交往成为朋友,与普通百姓也会成为朋友。

苏东坡是黄庭坚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苏东坡到黄庭坚的岳父孙觉家里做客,孙觉就将女婿黄庭坚的诗文请苏东坡指教,苏东坡第一次看到黄庭坚的诗文,很是赞赏,认为好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作品了,觉得黄庭坚年纪轻轻,就有这样高的诗歌水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东坡在济南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处又见到黄庭坚的诗文,得到了苏东坡的褒扬。黄庭坚知道苏东坡对他的赞誉后,很是感激,也很敬仰苏东坡。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春,黄庭坚曾写信给苏东坡并附上《古诗二首上苏子瞻》,表示崇敬和仰慕之情。苏东坡也回信并作《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盛赞黄庭坚“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游。”

从此,他们开始诗文唱和,书法往来。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四月,黄庭坚回朝任秘书省校书郎,苏东坡年底也回朝任职。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春,黄庭坚和苏东坡才得已相见,相见恨晚。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回朝任职三年时间,苏东坡与黄庭坚经常相见,讲道论艺,单是相互唱和的诗词就达百篇之多。在苏东坡的提点下,黄庭坚在诗词界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苏黄”之称。苏东坡后来大力举荐黄庭坚,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苏东坡和黄庭坚的晚年命运几乎一样,都是被贬官,也是一贬再贬。黄庭坚在彭水生活期间,他们俩相互挂念,黄庭坚经常写信给苏东坡,并附上自己的诗作和书法作品。苏东坡有《答黄鲁直书》“方惠州遣人致所惠书,承中途相见,尊候甚安。即日想已达黔中,不审起居何如,土风何似?……”。

后来,黄庭坚又收到苏东坡的行书《寒食帖》,苏东坡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作有跋文《跋东坡书寒食诗帖》,可惜苏东坡没有看到跋文就去世了,黄庭坚得知苏东坡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在家中悬挂东坡画像,每天献香致敬。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四年时间,开堂讲学,杨明叔、陈斌老、刘瑜、谭存之的两个儿子谭大和谭二、王子飞兄弟等都拜他为师,杨明叔、陈斌老、刘瑜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同时也是他很好的朋友。杨皓,字明叔,四川丹棱县人,杨明叔的父亲与黄庭坚的叔父黄廉为同年进士,黄庭坚很早就出名,杨明叔从父亲处得知黄庭坚后就很敬仰。

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杨明叔得知黄庭坚要去彭水,而自己也要去彭水任职,就写信给黄庭坚,表达敬仰之意,希望拜他为师学习诗文。杨明叔来到彭水之后,对黄庭坚的生活很关心照顾,黄庭坚在《答杨明叔送米颂》中“买竹为我打篱,更送米来作饭。”杨明叔精勤干练,好学上进,虚心向黄庭坚请教学习,黄庭坚也认真指点杨明叔的诗文,杨明叔的诗文水平提升很快。黄庭坚在《次韵杨明叔四首》序中有“杨明叔惠诗,格律、词意皆熏沐,去其旧习,予为之喜而不寐。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故次韵作四诗报之。”杨明叔在彭水为官,勤勉尽责,品行端正、持身清廉、待人谦和,不阿谀奉承,对百姓友善,黄庭坚很是赞赏。黄庭坚在离开彭水之际,为杨明叔书写《砥柱铭》勉励要坚持操守,希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黄庭坚在彭水,彭水的官吏都敬仰黄庭坚的才学,敬佩黄庭坚的人品,经常与黄庭坚讨论诗文,在生活上对黄庭坚给予很大的关心照顾。黔州太守曹谱(字伯达)、高羽(字左藏),军事判官逄兴文(山东省胶县人),监押陈杰、刘荐,通判张兟(字茂宗),少府杨皓(字明叔),彭水县令田师闵等都与黄庭坚成为朋友。他们与黄庭坚交往密切,每当有佳节和生日之期,都会相聚,并有诗词唱和。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中秋节,曹谱邀请黄庭坚饮宴赏月,黄庭坚作有《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中秋无雨、浓云骤雨、举头无语、月中笑语)五首并序唱和。曹谱生日邀请黄庭坚赴宴,黄庭坚作《水龙吟·黔守曹伯达备供生日》一词祝贺。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十二月曹谱任职时间满了,离开彭水时,黄庭坚又作《品令·送黔守曹伯达备供》《送曹黔南口号》《送曹黔守致语》相送,表达了曹谱在彭水为官一任,深得彭水人民的拥戴之意。黄庭坚在张茂宗生日也作有《忆帝京·黔州张倅生日》相贺,黄庭坚离开彭水时作有《与黔倅张茂宗》赠别,作有《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次高左藏韵)两首词唱和。黄庭坚与逢兴文往来密切,为逢兴文改诗,为逢兴文儿子治病提供药方,写有三十余封书信,反映了他们深厚的朋友情谊。

黄庭坚年轻时候就与儒释道人士交往密切,曾拜访过圆通法透禅师,在黄龙山时又拜访晦堂禅师(黄龙祖心)、死心(悟新)禅师、惟清(灵源)禅师,交往密切。黄庭坚来到彭水时居住在开元寺怡思堂,与开元寺住持向圣与大师相识朝夕相处,向圣与大师很敬仰黄庭坚,他们经常一起探讨佛学,讨论诗词,研习书法,拜佛修行。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十月,道人范上座专程来到彭水与黄庭坚一起研读经书,讨论禅理,创作诗词,探讨书法,汲水炼丹,参禅修行十八个月。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夏天,王老道带着范上座的书信来到彭水拜见黄庭坚,与黄庭坚参禅悟道。黄庭坚在《答雍熙光禅师》中有“范公归简池已数月,初不闻人道般若名字,忽得王老持惠书来,……两州佛法淡薄,王老道公动静甚详……”。黄庭坚在彭水的四年时间是与儒释道人士交往最密切的时期,经常在一起汲水炼丹,参禅修行。黄庭坚在《与王沪州书》“因自杜门,不复与人间庆吊相接,林下唯与二三道人共斋粥,似差胜。”“小儿辈稍知读书,有两道人于此同斋粥耳。”“时与林下道人煮茶,乃是要物。”

王献可,字补之,山西晋城人,时任沪州太守,与黄庭坚书信往来交往成为很好的朋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黄庭坚与李师载和李师中兄弟同时考为进士,李师载曾经受到王献可的资助,对王献可有感激之情。黄庭坚与李师载、李师中兄弟聊天中,李师载经常提到王献可的事迹,对王献可评价很高,给黄庭坚留下很好的印象。王献可的大嫂是黄庭坚的表姐,大哥大嫂很欣赏黄庭坚,常常提及黄庭坚的事情,王献可也很早知道了黄庭坚,黄庭坚的名气越来越大,王献可很想结交黄庭坚。

王献可的大哥很年轻时就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王霖(字子均),王霖母子俩就依靠王献可生活。王献可去世后黄庭坚有《与甥王霖书》问候安慰,信中说“伏惟少孤流落,来依犹父之德,当此大变,哀痛何胜?奈何奈何!惟表姊太君,虽嫂叔之别,礼所远嫌,而贤叔孝友之义,兼倍常人,想哀戚亦不可言。……千万以前人之意,照顾子飞兄弟衣袋体粥。”黄庭坚来彭水后,王献可感觉机会来了,就写信给黄庭坚,开始了书信交往,相互问候,讨论诗词。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王献可安排王云(字子飞)、王霖(字子均)、王雩(字子予)三兄弟代表他带着礼物到彭水看望问候黄庭坚,并拜在黄庭坚门下读书学习。黄庭坚在《与王泸州书》中有“令嗣及解元想数得安问。两令郎尤淳谨,喜读书,此亦长年可喜事也。” 解元就是王霖,因乡试第一。王云因有事提前回沪州,王霖、王雩留在彭水继续学习,黄庭坚《答王云子飞》中说“……子均、子予相从讲学,有日新之功……”。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春,王霖、王雩离开彭水回沪州时,黄庭坚书《阴真君诗》赠送给王雩作为纪念,在《书阴真君诗后》中说“因试笔,偶得佳纸,为钞此诗以与王泸州补之之季子……绍圣四年四月丙午禅月楼中书。”黄庭坚还应王献可之请,为王献可的父亲撰写碑文,王献可对这篇碑文很满意,只提出了很少的修改意见并请求黄庭坚书写碑文和碑额,这篇碑文,就是《全州盘石庙碑》。

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三月三日,黄庭坚离开彭水到四川宜宾安置,五月十一日到达沪州,终于与王献可见面,得到王献可的热情接待,结束了只依靠书信交往。元符二年五月,王献可被免去沪州太守,秋天因偶感风寒生病去世,黄庭坚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感到悲痛万分。

有种朋友,不一定要经常联系,也不一定要时常见面,但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会在你身边。王慧先、苏伯固、蒋湋就是黄庭坚的这种朋友。黄庭坚接到彭水安置的圣旨,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是好,将这消息告诉给王慧先,王慧先说到时送黄庭坚去彭水。黄庭坚在《与达监院》中说“当日不肖初被谪命,万里忙然人,不知黔州在何处?问王慧先,欣然便肯送行,意常念念。”

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将黄庭坚的灵柩护送回修水老家祖茔之西安葬的事,也是他的好朋友苏伯固和蒋湋来完成的。黄庭坚在彭水时的诗词书法和书信题跋中,几乎没有写给王慧先、苏伯固、蒋湋的,黄庭坚在写给达监院的两封信中提到王慧先的事,在写给秦世章的信中介绍了四弟一行乘坐苏伯固船来彭水一事,可见他们平常很少联系。王慧先虽然与黄庭坚没有进行诗词唱和,也不是在官场中结识的朋友,却是黄庭坚一生中最知心的朋友。

苏坚,字伯固,铅山知县。蒋湋,湖南永州人,黄庭坚赴宜山县经过永州时,蒋湋邀请黄庭坚在自家的“玉芝园”居住。苏伯固和蒋湋曾向黄庭坚请教学习诗文,不仅是黄庭坚的学生,更是黄庭坚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

黄庭坚广交益友、以诚交友、平等交友、尊重朋友、帮助朋友,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交友观,结交了很多真诚的朋友,也赢得了朋友们的尊重和敬仰。

来 源:掌上彭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