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成才盲区的突破与非超导现象的启迪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欢迎观临薛说人才~
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如果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达不到优化组合,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成才盲区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达不到优化组合,就更容易受到人才开发中非超导现象的制约,从而影响了人才开发的进度。
一、成才盲区的突破
在人才开发的视域中,成才盲区的发现肇始于生理学的启迪。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视觉中有盲点,即眼球后部视网膜上的一点和黄斑相邻,没有感光细胞,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所以叫盲点。把生理学上的盲点用于人才开发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人才开发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人才开发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以后,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即使继续开发,也很难再取得新的成就,于是在成就曲线上表现为近于平缓的一部分线段,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或者“高原现象”。人才进入了所谓的高原期,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特定的盲点,即成才盲区。人才进入“高原期”以后,很容易陷入既想超越高原,而又难以超越高原的困境。
人才开发陷入成才盲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人才开发内在动力的匮乏,有安于现状和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自己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难免有陶醉于实现成就动机后的满足感,因而没有继续奋进的动力,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安于现状的思想,从而阻碍了人才开发的锦上添花。
第二,攀登“高原”付出了较多的体力和精力,导致个人的生命张力暂时处于低谷期,因此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然而,许多人才自身对此并不了解,只是感到缺乏新的动力,并且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深感困惑。
第三,原来的人才开发方式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再适应以后新的人才开发,因此需要改变和完善人才开发方式。也有许多人才对此茫然不知所措,比如当运动员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训练达到一定的成绩以后,如果不及时调整新的训练方式,就难以再提高成绩。这时仅靠继续刻苦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更新的、更科学的训练方式,才有可能继续提高成绩。
第四,人才开发之所以陷入“高原”不能自拔,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没有达到优化组合,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超越“高原”,克服成才盲区的遮蔽,除了前面几点原因以外,还必须从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
实际上,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现优化组合,这对于人才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设想,一个人如果平时身心健康,既有远大的理想、执著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又有各种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形成整体合力,因而每前进一步,都是人才开发的一个新的平台。这样即使进入“高原”,也可以预测到盲点的遮蔽性,也会自觉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开发方式等,迅速走出“高原”,继续攀登新的高峰,最终登上理想之巅。
二、非超导现象的启迪
在物理学中,许多材料在导电功能上都有一定的电阻,而只有超导材料,能让电流毫无阻挡地自由流动,这就是物理学中的超导现象。在人才开发的实践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环境,都希望自己的生涯能够一帆风顺,大展宏图。然而,由于每个人都要受到主观与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人的发展决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曲折,生涯轨迹呈现出曲线式前进,有时甚至会出现停滞、发展缓慢或加速发展的不规则现象,而并非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可以称之为人才开发的“非超导现象”。
人才开发的“非超导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蕴涵了人才开发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统一。人作为生命体,要有生老病死,因而,人的一生都要和疾病作斗争;人作为社会人,要顺利完成社会化,就要解决自由、自律和他律的矛盾问题;人作为人才开发的主体和对象,具有自律性开发和他律性开发的双重性。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人的一生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可能钻进超导材料中自由的遨游,而是必然要受到“非超导材料”的阻碍,这是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人才开发而言,不在于寻找没有电阻的超导材料,关键是要通过主观与客观的努力,尽力把“非超导材料”的电阻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把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低的程度,创造有利于人才开发的最大的顺境。根据新浪网2006年11月5日转载《北京晚报》的报道:北京市征兵办公室在对该年适龄青年体检结果统计中发现,两千多人因文身失去了入伍机会,比去年增加了30%。根据国防部发布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第八条:着短装身体裸露部位刺有“点、字、图案”,直径超过2cm(其他部位直径超过3cm)或经手术处理仍留有明显文身瘢痕者,影响军容,不合格。可见,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这些文身的青年为自己的成才制造了阻力和障碍,客观上也就意味着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发展顺境转化为阻碍自己发展的逆境,自己为自己制造“电阻”。
显然,为了把“非超导材料”的电阻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仍然必须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唯有优化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主体的角度出发,才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战斗力,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在农业领域,众所周知,庄稼在风调雨顺的年代,一般都有好收成;一旦遇到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只有那些优良品种才能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这足以说明这些优良品种在内涵上已经具备了优化组合的综合实力,才有可能抵御某些自然灾害。人才开发的实践亦是如此。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唯有实现了优化组合以后,才能像人的生命一样具有活力,全身的血脉流畅均衡,非常有利于生命的健康,不会发生脑溢血,也不会出现脑血栓。因此,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组合,进而形成整体的合力,在综合中求创新,这是人才开发非常重要的普遍规律。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中西文论与美学研究》一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作者以视域融合与思域融通的方法,对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美学进行了融通性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音乐理论对《乐记》的影响、《庄子》《乐论》《吕氏春秋》与《乐记》的比较、《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精神、《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第二部分研究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狄德罗、康德和黑格尔的文艺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审美价值与主体性等重要的美学理论,对人才美学、审美与人才开发、审美经济和海洋美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