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十九)

小巷人家(十九)
(纪实故事)
 
作  者:周 忠 良
图  片:选自网络

 
孙  家
 
孙家在巷子的北头,原来离解放北路和盐中路口不远,后来这个“不远”又来了几户人家建房居住,把孙家围住了,看不到路口了。
孙家有两个院子,在全巷子里独一无二。前面的院子三间正房朝南用来居住,后面院子有四间房,正门原来朝北是销售糖烟酒的门市。
孙家夫妇同年都快60岁了,膝下无一男半女。孙二奶奶娘家姓金,扬州人。当年孙二爹爹父亲经常去扬州进货,认识了批发商金家,关系居然热络到了定娃娃亲,就这样,金大小姐“下嫁”到了盐州。
公私合营后,孙二爹爹安排在糖烟酒公司工作,孙二奶奶将后面4间房改造一下出租给两户人家,每月也有十来元的收入,加之家底殷实无老小负担,日子过的与常人家不能比。
孙奶奶上够不到大家闺秀,下算不上小家碧玉,读过几年私塾也能凑几句古诗。这不上不下的境遇使她难于融入社会,更不用说融入“群众”之中。
孙奶奶对衣食住十分讲究。她的房客志告诉中,她每天早上起来对镜梳头就要半个多小时,先用篦子篦几遍,然后用牛角梳蘸刨花水梳头。这刨花水是托人在木器厂带回的油松刨花泡的,据说泡制也有讲究,比例时间一点不能错。头发梳过后,还要弄篦子篦篦,然后盘一个椭圆型的扁鬏,出客时用的是桂花油。中说怪不到每次看到她除了衣服滑滴滴的外,那个头发总是油光水滑的。
志是盐州人,从小跟父亲在安徽铜陵长大,盐州话说不好,半洋半土的。高一时他转到盐州读书,中问他何因,他开始回避,后来关系好了,告诉中是为了躲避下放。中不解,问怎么躲避?志说我的姐姐下放到农场了,哥哥安排工作,等我毕业就要下放。现在我把户口关系转到我奶奶这里,以赡养老人名义就不会下放了。中听了舌头一伸,说没得命,还有这种点子啊。
志初来乍到,熟人不多,几乎每天都要到中家来玩,中也经常到他家。他家就一个60多岁的奶奶,奶奶的3个儿子一个姑娘都散落在外地,她以故土难离为由,谁家都不去。尽管孙子来了,家里还是很冷清,所以志在家待不住。
这孙二奶奶一般是不愿意孩子们在她院子里窜来窜去,有孩子来她都要板着脸问这问那,孩子们也不喜欢她。中去过两三次后,这天被她罗住,说大相公听说你学习不错,我考你一下。中说考什哩,二奶奶说三字经。中说那是封资修,二奶奶一笑你肯定看过的,背给我听听。中说背不下来,二奶奶说背多少算多少。中把开头的头20句背了一下,把个孙二奶奶笑的嘴歪,说不得了,不得了,问了多少霞子一句也不晓得,你真不得了。中说这种东西学校又不教,人家怎么晓得?我也是偶然看过这本书的。二奶奶又问,故人西辞黄鹤楼下一句晓得吗?中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孙二奶奶大喜,说今天无论如何在这里吃午饭,尝尝奶奶做的狮子头,这是我们扬州名菜。说着抓住中的手,中红着脸挣脱着跑掉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志逃避下放的计谋被孙二爹爹知道了,马上想起在无锡的孙大爹爹家大孙子下放二孙子工作,老三是个孙女正在读初中,是不是也找这个借口把她弄过来,一来不下放,二来老了也有个依靠。老两口一商议,孙二奶奶完全赞同,再和无锡那边一说,欢喜的不能,两个月后,侄孙女转来了,也住进了孙家。孙二奶奶看事情办妥了,就把心里的小九九搬了出来,她跟老头子说,我在扬州的妹妹家大孙子安排了,小二子恐怕也要下放,是不是也把她弄过来?孙大爹爹一听心里尽管不舒服,但也无奈点头答应了。
至此孙家和邻居们一样,家味甚浓。
很快要过年了,这天中从志家出来,又被孙二奶奶罗住,说过年的狮子头刚刚做好,一定要尝尝。然后把中拖进屋里坐下,急颠颠的跑到厨房盛了两只端过来。中一看,乖焦,小拳头溜子大呢。说不就是肉圆吗?这么大呀。二奶奶纠正说是狮子头,里面没有糯米荸荠搞头。中轻轻咬了一口,很嫩,确实好吃,说二奶奶手艺真好,比饭店还好。二奶奶很高兴,说盐州人烧菜就是没有扬州人烧的好。中问两个霞子呢?二奶奶说都回老家过年了,一个也不肯蹲下来,唉,养他们没用。还说大相公啊,你过年过来玩玩,奶奶这里还有好多好吃的哩,我们又吃不多少。中说好的,东西就不吃了。一会儿两只狮子头吃完,孙二奶奶忙说再装两个?说着就来端碗。中说饱饱的,不能吃了,都打嗝了。
几年后,中特地来看二老,家里十分冷清。孙二奶奶告诉中,两个霞子读完高中正好文革结束,不搞下放了,家里人就把他们带回去了,说着眼泪汪汪的。还说你看人家志就晓得好歹,没有回去,服侍奶奶。我去年就不收他家房租了,以后他们要住多晚就住多晚。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周忠良,男,1956年生,籍贯盐城市响水县。1972年高中毕业入伍,1977年退伍。分配在工厂从事电气设备检修工作,2014年退休。喜欢喝茶聊天,简单生活,关注时事,爱好文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