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放松,改正错误姿势》│ 书海遨游 No.999
书海遨游
No. 999
放松真的没有说的那么轻松
——《学放松,改正错误姿势》
推荐程度:****
(更想看看亚历山大大师是怎么写这个技术的)
我们往往以为已经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就像人类曾经以为已经足够了解海洋一样。其实结果呢,也许结果只是我们经常看到海,我们习惯了这个身体而已。很多事物都是因为习惯了,而缺少相应的主动觉察,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套七八十年前总结归纳出来的亚历山大身体技巧就是在于开发我们的身体感知,亚历山大称之为第六感(乃至还有第七、八感)。其实不光是行走坐,连放松其实我们做的都不好,或者说我们已经养成的习惯中会有很多不合理的肌肉运用。很多人也因此会受到折磨,落下许多病根。
“我们身体维持垂直的方式,不是靠紧密的大块肌肉系统,用力固定各个部位的位置,而是透过一套柔韧拉伸的肌肉系统来维系直立体态,不仅轻松,也能自由动作。”而我们其实并不太了解这个肌肉系统。“在人生任何阶段,我们都可能开始以无意识的肌肉紧绷,严重干扰驱动系统的机能。”更重要的是,“光运动不能让你改变使用身体的方式,既然驱动是无意识进行,运动只会深化你原本的习惯。”所以为了避免日积月累产生的伤痛,每个人都应该去觉察自己的习惯,改善自己的习惯动作。
当然作为亚历山大技术,更多的是术的部分,从半仰卧放松法(Semisupine),俯卧式(Prone)到用手触去觉察自己肌肉的使用习惯,乃至最高阶的抑制和意向,都是看上去简单易行的方法。在练习中能够更多的觉察到自己身体的各种信号。
特别是高阶的应用,抑制和意向,有一个简明的归纳,“首先,他教我们如何透过有意识的抑制,减少不必要的肌肉紧绷,尤其是头、颈和肩膀。第二,他教我们如何透过有意识的意向,提升大脑对空间输入的注意力。”
对于意向的思考主要来自于“让头部向后、头部往前上方、躯干拉长变宽、膝盖向前释放”等练习。其实主要是二个要素,“思考上、宽、前,是启动脑部感知三维空间的能力”,另一个要素是,“前上方,是启动脑部感知空间中特定方向的能力。”
还有一个对于语言的视角很是有意思。在没有发明语言之前,人类有更多的大脑空间做空间思考,或者说现在所谓的大脑语言区只是被挪用了而已,并不是人类诞生之初的样子,或者说“今天,我们空间思考’脑力’真的大不如前。”
有些人看过介绍以后会嗤之以鼻,然而学习这些看似简单且很“无聊”的工具时候,需要报着学习催眠的态度,即“试着暂时收起质疑,假装理论是正确的”。只有你真正学会了正确的使用了,你是会有所收获的,甚至超过你的期望。
其实很多地方亚历山大技术非常像在做催眠,对于自我的觉察就像是在做渐进式放松,而关键的意识抑制的练习就像是一种自我催眠。比如亚历山大技术鼓励的是一种“探索内心注意力、意识、意义和企图的细微变化”。然而由于“我们的显意识不知道每一条肌肉在每一刻该紧绷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每条肌肉的工作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所以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身体感觉认知。还有“亚历山大使用’我没有站起’、’我没有要说话’等非常概略而不具体的字句,做为抑制指示。”这就像在用直接暗示做的手臂漂浮一样。
随着深入比较,会越看亚历山大越像催眠技术。就比如注意力从地下室到阁楼的区域功能像极了VAK模式,乃至于意向向上、宽、前的延展就是一个催眠引导想象力的过程。还有否定暗示句的潜意识逻辑,都是在引导体验者进入一个自我催眠的状态。虽然引入了身体觉知作为第六感,大脑前庭系统作为第七感,然而根本的逻辑还是在于改善既有的习惯,完全调用潜意识去引导动作,以此做到足够的放松,进而进入一个更舒适且富有创造力的状态。
看完这本书,看到反复在说维持抑制和意向,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呢,让你的意识休息,让你的潜意识出来发挥想象力,这不就变成催眠了。我觉得亚历山大技巧是一个实用的身体放松技巧,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催眠技术。对于那些很难放松下来的人,可以尝试下。
而且相比催眠,亚历山大会更多一层的重视是在于需要努力去感知潜意识下行为的体验。以此来打破旧链接建立新行为。不过这也是殊途同归的效果。这样一看,亚历山大技术也是能成为催眠的很好补充工具了。
做催眠的人都知道放松真的没有说的那么轻松,也许亚历山大能让你不那么的压力山大,让放松这件事更轻松。
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