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琴辨治经验高脂血症
郭维琴辨治经验
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脂血症多由于膏粱厚味,食积内热,痰浊内生;或脾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由于长期情志不舒,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痰湿浸淫脉道,或劳心、思虑过度,心脾受伤,瘀血内生,脾气虚,水谷不化精微,痰湿内生,或年老肾精始亏,精血不足,血行稽迟而为瘀,肾虚可影响脾的运化,生痰生湿,最终导致痰瘀互阻。
临床可选用:
①益气健脾药:如党参、茯苓、白术、黄芪、薏苡仁、木香、砂仁等。②祛痰化浊药:如半夏、陈皮、瓜蒌、决明子、茯苓、萆薢、泽泻、虎杖等。③清热化浊药:如陈皮、荷叶、黄芩、黄连、藿香、佩兰等。④行气化浊药:如郁金、川芎、陈皮、厚朴、枳壳、大腹皮等。⑤活血化瘀药: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七、茺蔚子、蒲黄等。⑥补肾药:如女贞子、菟丝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川续断、枸杞子等。
在临床实践中,郭教授发现高脂血症患者多有肥胖,心悸,乏力,自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表现,故总结出基本病机为脾虚、痰瘀互阻,虽病情复杂,但病位在血脉。脾为水谷精微运化之枢纽,脾虚运化水谷、水湿不利,痰浊内生;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气虚于内,痰阻脉道,血行瘀阻,痰浊(湿)、瘀血共阻于脉,发为本病,故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本于脾,标实为痰湿血瘀。针对病机,从健脾消痰化瘀入手,组成降脂通脉方。本方用红参为君药,味甘性温,入脾、肺经,有补中益气之功,治其本,脾气健运,而能运化水湿,使痰湿易消;此外脾旺则心气亦旺,推动血液运行有力,瘀血易去。山楂助脾行气运化,消食磨积,散瘀化痰,助红参健脾化痰利湿,为臣药。全方配伍应用,既治其本,补其虚,从而使五脏功能健全,发挥其正常功能;同时,祛痰湿,化瘀血,防患于未然,故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资料来源:《郭维琴临证精华》[郭维琴.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林带辨治经验
林带教授认为,高脂血症发病在中年以后,与人之正气虚衰,加之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膏粱,以及情志过极等关系密切。通常责之于脾肾虚弱,肝郁所致实热郁结,痰湿内生,血瘀浊阻。治以补肾,健脾,疏肝,祛湿除痰,清热泻火等法。但究之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为血中痰湿、瘀浊、火热之邪太过。而心主身之血脉,又主神明。心主血脉,不但具有推动血液运行,保持脉道通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心还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血的生成源于饮食经胃的腐熟,脾的运化,转为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但最后尚须心阳的化赤作用才能最终形成血液。心阳化赤生血功能正常与否,是保持血中成分正常与否的关键所在。心之阳气不足,使中焦之汁化赤不及或心之阳气过亢而成心火,煎灼津液,均可使痰湿、瘀浊、火热之邪得以留滞血脉之中。综上所述,心之阴阳气血平衡失调,在血中痰湿、瘀浊、火热之邪产生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如果单纯采用补肾,健脾或疏肝为主的治法,收效比较缓慢,常常会出现“远水不济近火”的情况。所以,在辨证论治时,从心论治一要注意辨气血阴阳的虚实,二要注意兼调相关他脏。因为人到中年,脾肾等都由健旺走向衰退。精神刺激也往往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各脏功能改变与心之功能改变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只有做到上述两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较快地降低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