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板板高质量, 一到比赛就崴泥!何故?

后台回复【进群】,和更多球友交流

正文1466字,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建议先分享,后阅读!

有这样一种球友:

ta们在乒乓球训练方面很努力,不仅仅是付出了时间,只要有时间就泡在球馆里,而且也烧了不少器材,花了不少钱。

长期的付出也有不错的效果:

训练中单板能打出各种神球,质量贼高,表面上看起来,基本功已经非常过硬了。按道理来说,这种球友在比赛中应该会很有实力。

但是真正比赛的时候,莫名其妙就输了,甚至连日常训练中的一半水准都打不出来。

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我的看法是:训练和实战脱节了!

1

技术方面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一板采用的方式是:单项技术的训练+整合训练,常用的方法是:单球训练法+多球训练法。

很多球友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单项技术的训练,没有系统地整合训练。

举个例子,你看很多球友,拉球的单板质量很高,只要出机会了,他正手一板冲,又转又冲,防不住。

但是,ta没有前后的衔接,这就是一板球,如果对手防守过来了,下一板ta就不知道怎么打了。所以在比赛的时候,对手只要扛住了单板,那么我们就很被动了。

2

战术方面

前面说了,技术上没有衔接,因此导致高质量难以持续。这个问题,有打球者自己的问题,当然也有没人指导的困难。

所以说长期以来我们就忽略了整体和连续意识,说大了就是没有整体观,没有对每一分球的设计。

因此,虽然刚开始我们是在练习单项技术,但是随着训练的深化,我们就需要思考:

自己正在训练的这项单项技术,在什么场合下用,可以和什么技术衔接,如何衔接,有什么注意事项......

举例子,当我们正在练习高吊弧圈球。

我们就需要思考,为什么要练习高吊弧圈球?这是因为:我们要保持主动的进攻态势,但是对手给我们的位置不好,没有办法去冲, 所以就先拉起来。

然后我们还要思考,高吊弧圈球拉起来之后,下一板球怎么衔接?

当然这要看对手的回球方式。如果对手切一板,将球的旋转转化成下旋,那么我们还是需要按照处理下旋球的方式去应对。

但是毕竟侧切不是人人都能打出来的,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对手回过来是不转或者上旋球。

所以,拉完高吊弧圈球之后,整个人需要上到近台,迎前去攻击不转和上旋球。

你看,从拉高吊弧圈球的例子来看,你的每一项技术,都是有目的的,都必须要和其它技术进行设计和衔接。

只不过高手的设计,更加经济简洁,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像瓦尔德内尔、刘国梁、马琳和马龙这样的超级高手,他们的设计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说了这么多,就想要表达一个意思,战术上,对于一项技术一个回合,我们都要有整体的设计,在开打之前就要把流程跑顺了,还要紧急方案。

3

心理方面

长期打乒乓球的朋友知道,规规矩矩的训练是很枯燥很难受的,尤其是对于习惯了打野球打痛快球的朋友来说。

所以,要想提升实战能力,首先需要解决的其实是心理问题。你要能够 静下心来去设计每项技术,做训练方案,同时要设计几套无限贴近于实战的套路。

比如说,你训练发球。你站在侧身位发正手侧下旋,下一板如何衔接?你发逆侧下旋,下一板如何衔接?这都要有想法,而不是说思路仅仅沉浸在如何把这个球发转。

思绪比较混乱,感谢能够读到这里的朋友。如果您真读到这里了,求您一赞,或者点个“在看”。

最后我来做个逻辑梳理。

为什么训练中质量极高,但是一到比赛就崴泥?这是因为我们在心理、技术和战术方面出了问题。

心理上,很多球友难以接受枯燥的系统训练;技战术层面,我们过度沉迷于单项技术本身,没有去从整体上思考一个回合的布局,一项技术和其它技术的衔接。

解决方案也很明确。心理层面,静下来去训练;技战术层面,日常训练中不再拘泥于单项技术,而要学会从整体上思考问题,设计无限贴近于实战的训练方式和套路,提升自己的实战水平。

好物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