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垂钓遇文王?先秦古籍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关于姜子牙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文王梦兆飞熊、姜子牙渭水垂钓、文王替姜子牙拉车、姜子牙封神等故事,无不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
而姜子牙这个人,也是充满了神秘。
后世对其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将其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但是,姜子牙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牛呢?
我们从各种典籍里面,也许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史记·齐太公世家》里说,姜子牙姓吕名望,姜氏,“东海上人”。
其中,“子牙”或者“飞熊”是他的字。
姜太公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姜子牙祖上其实也曾经是大官四岳,曾跟着大禹治水有功,所以才被赐姓姜,封到吕地(今河南南阳西),后干脆以地为姓,就姓了吕。
司马迁在叙述姜太公事迹的时候,经常用“或曰”或“概”,是因为姜太公的时代到了战国时期已经算是比较久远的事情了,战国时期以及以后的各种著述里讲了不少有关于他的故事,但是也多是真伪掺杂。
司马迁自己也搞不准哪个真哪个假,只好把这些说法都写上,让大家自己判定。
正如清代马骕《绎史》所说:“太公出处,自史迁已不能定矣,宜诸说之纷纷也。”
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就是这么个实际情况。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所以我们对于姜子牙还是能知道个大概。
那么,文王和姜子牙这一对儿君臣,究竟是怎么遇上的呢?
姜子牙和文王
晋立《太公吕望表》石刻上说,很久很久以前,求贤若渴的文王就曾经不止一次做一个相同的梦:梦见天帝身穿黑袍,站在令狐津的渡头,跟他说:“昌,我赐给你一个好帮手,他的名字叫望。”
不仅文王梦到了这个梦,他的祖父古公也梦到了这个梦,并且多次和他谈起这个梦。
根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简)《举治王天下》里的记载,大概吕望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才学,当时周人的老大古公亶父正遭狄人的逼迫,“周室有难”,于是他来到吕遂这个地方来访问吕望。
谈论了一番,他觉得吕望是个大贤人,如果能用上他,将来可能会为周族的振兴起大作用。
古公还教育自己的孙子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说:“将来你要是能得到吕望,我们周族就能得到天下;如果不能得到他,那么咱们周族就难混了。”
但是这又跟我们日常的认知有所不同。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受到教育,如果吕望穷得精光、日不聊生,给人打工,怎么还能这么博学多才呢?
那么,很可能是他出生在吕国的时候,虽然家人在公室里没有什么职务了,可贵族身份还有,所以还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又或者说,他和曹雪芹一样,早前家里非常富有,后来家道中落,才沦落到这个地步。
《举治王天下》里的说法是“既言,而上(尚)父皆至”,就是说在古公告诫文王之后没多久,吕望就自动来周了。
姜子牙
后来当文王亲自见到吕望的时候,就问他是不是名字叫“望”,吕望说,那可不。
于是后来干脆就把吕望称为“太公望”。
这真是不仅是文王“望”,文王的太公也“望”了。
但《史记·齐太公世家》里的记载可没有这么富于神话色彩。
毕竟司马迁首先是个史学家,其次才是文学家。他总是力求还原真相。
司马迁说周文王被困羑里的时候,文王的手下散宜生等人实在想不出法子把老大弄出来,就想到了吕望。
那么很可能他们以前有交情,是比较熟识朋友,经常在一起吃肉喝酒、闲聊,当然也谈论谈论天下大事,所以哥几个知道吕望有本事,就请他来帮忙。
这时候吕望年岁老大,正在海滨隐居,这三人就写信给他,让他到周来给想办法。
吕望也说:“我听说西伯昌是个很贤明的人,善于奉养老人,何不去看看呢?”
于是就到了周,千方百计出谋划策,终于把文王从羑里弄了出来。
周文王
上博简《举治王天下》里也说:“惟七年,(文)王访于上(尚)父,曰:'我左串(患)右难,吾欲达中持道……’”,就是说文王从羑里出来不久,就来拜望吕望。
汉代的纬书《尚书中候·雒师谋》里也说是“望公七年”,说明汉代的时候仍然有这个说法。
大概是说文王早就从祖父古公那里知道了吕望,但是一直无缘相见。
关于文王和吕望相遇的佳话,《封神演义》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大概是说姜太公一直在渭水那里边钓鱼边等文王,直到文王回来以后,才被文王聘请到周的。
姜太公
而很多先秦的文献里,这类说法却不多见。
只有《六韬》《吕氏春秋》和《韩非子》有这样的说法。
《六韬》里说太公望钓鱼是在渭阳。
《吕氏春秋·谨听》里说“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
《韩非子·喻老》里说“文王举太公於渭滨者,贵之也”。
《吕氏春秋》说的“兹泉” 一作“滋泉”,大概也不是个什么专门的地名,因为 “滋”就是水深黑的意思,就是说他在深渊边钓鱼。
而其他先秦典籍主要是说他在屠牛朝歌的时候被文王发现的。
《楚辞·天问》的说法比较详细,说吕望在朝歌的肉铺里卖肉,大概生意也不怎么样,主顾不多,闲得无聊,坐在那里敲着杀牛刀伴奏,放声高唱流行歌曲。
恰好文王到朝歌去朝见殷纣王从这里路过,侧耳一听:咦?歌词里貌似还胸怀大志,肯定是个有本事的人,我得见见。
于是文王就来拜望,二人一聊,很投机,文王说您有本事,干啥还当屠夫?
吕望说:“下屠屠牛,上屠屠国。”
文王大喜,觉得吕望真的是个贤人,就给挖到周去了,这便是《淮南子·修务训》里说的“吕望鼓刀而入周”的故事。
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