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看维持边境和平的重要性

一个时期以来,中印边境又不太平了。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重温一下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维持边境和平的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两国之间边境的稳定与和平,毕竟这是有利于两国人民的事情。

我们先看看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背景。

本来中国和印度之间是没有边境问题的,那里都是一片贫瘠的高海拔山地和河谷,大部分地方几无人烟,双方平时也是按照习惯线作为边界的,也一直相安无事。

直到英国人撤离印度的时候,才急急忙忙的抛出伪造的所谓麦线,把大量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印度据此步步蚕食,由此中印两国就在边境地区一直纷争不断。

1959年西藏平叛以后,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想把西藏变成一个"缓冲国"的图谋破产,印度政府便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

这可是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啊,相当于一个福建省,中国政府岂能拱手相让?

在其无理要求遭中国政府拒绝后,便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蚕食中国领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想想,就印度那样的国家都敢明目张胆的公开向中国要土地,这是以为中国好欺负,因为中国在近代丢失的土地太多了,丢的也太容易了,所以也给了印度人错觉,认为中国还是以前那个可以予取予夺的弱者。

当然,我们刚刚解放,在内部和外部都面临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和印度的边境纠纷还是以和谈为主。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尼赫鲁与印度军队士兵握手

1961年,为了维持和平,我们采取可以说是非常忍让的措施,这在世界交往史是从来没用过的:我方在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提出警告,劝其撤退,劝阻无效时,方能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这样的措施,初衷虽好,但别人是不会认的,只能给人以错觉。果然,印度人认为中国人不敢打,是软弱可欺的,他们可以放心大胆推进其蚕食计划。

得寸进尺的印度人对中国步步进逼,尼赫鲁也制定并实施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目标就是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这个时候,印度人的心理膨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到1962年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了100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

至此,印度侵占我国领土和部署对华战争的规模和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看看与印军对峙时我军战士那的表情,实在是太经典了

1962年10月14日,印度国防部长恰范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度边境提斯普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打死打伤我军战士数十名。

猖狂之极的印度人,甚至派飞机侵入了中国西藏拉萨等地。

此时,面对印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肆无忌惮的入侵,我们和平解决的努力变成了美好的愿望。

向前线进发的中国军队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想失去领土,那就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打!

老人家就此次边境战争只说了一句话"扫了它!"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保证和平30年!

中国的一贯做法就是,能不打就不打,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绝不会手软。何况这个时候的解放军,刚刚经历过解放战争,正是战力与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一旦打起来,印度人,绝对会发现自己选错了对手。

印军高级将领说:张国华,中国的战神!

在自卫反击战的指挥方面,中央决定由刘伯承元帅领衔。

在组织架构上,我军分别成立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和"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张国华和何家产负责,作为东段和西段作战的指挥机构。著名的藏字419部队的前身,就是"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

何家产少将

具体战术指挥分为东西线和瓦弄方向。前期负责指挥东线作战的是西藏军区司令员1955年中将张国华;指挥瓦弄方向作战的是1955年少将54军军长丁盛;指挥西线新疆方向作战的是1955年大校***司令员何家产,1961年晋升的少将。看看我军指挥系统这几个名字,就知道印军必败了。

前排18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

在实战经验、军事素养上,无论是指挥系统还是一线作战部队,都碾压印军几条街。

在装备上,解放军此时全面装备了五六式枪族,还有非常适合在高原地区步兵使用的火箭筒和57毫米炮无后坐力炮。

印军的武器号称万国武器博览会,虽然在性能和先进性上相当不错,但型号杂乱,互相不通用,也不利于维护,所以在战争中解放军缴获了印军的轻武器,基本上是看不上眼的,更不会用缴获的武器来换下自己手里的武器。所以战后出于维护和平的意愿,我们把它们又还回去了,反正都是垃圾。

54军军长丁盛

对印自卫反击战分为两个阶段,三个作战点。

第一个阶段,1962年的10月20号-28号,东段克节朗战役,收复克节朗-达旺地区。

张国华根据战场敌我双方的形势,制定了先拿最强大的印军第七旅开刀,打它们个措手不及。

10月20日拂晓,战斗打响了。东段的西藏边防部队投入约1万兵力,对入侵的印军第7旅采取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开始反击。刹那间,中方的炮火像出鞘的战神一样,突然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猛烈倾泻。

许多猝不及防的印军在睡梦中就上了西天,那些印度兵被俘虏的时候还穿着睡衣。

无敌的中国军队在发起进攻

当天,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

解放军随即兵分五路展开大追击,至10月25日,进占达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并全歼印军第7旅,俘虏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首战告捷。

克节朗战役,我军全歼印军第七旅,并俘获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中)。图中的印度将军,刚开始还不要拍照,但几天后又要求记者尽快发表,因为"发表后,我的家人就会了解我还活着。"

据说当时决定攻打克节朗印军的王牌第七旅的时候,许多人认为张国华是"冒险主义",老人家却一言九鼎:"他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得到尚方宝剑的张国华将军,军令也是掷地有声:要打得好,打得狠,打得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

英勇作战的中国军队,56式班用机枪阵地对敌开火

同时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和西段的新疆边防部队也于10月20日开始反击,给予印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东段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

此战,中国共俘虏印军3968名,印度共俘虏我军2名。

在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后,中国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中国边防部队也遵照声明,东段和西段部队先后于10月24日、10月28日停止军事行动。

中印自卫反击战示意图

第二阶段,1962年11月16日-21日,作战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

对中国发出的和平愿望并没有得到印度的正面响应,反而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进行战争动员,调兵遣将,大规模向边境增兵,使东西两段总兵力达到了3万人。当然我军也不示弱,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

这个阶段大的战役主要是西山口之战、瓦弄之战和班公洛地区反击战。

自认为准备妥当、有了反击能力的印军,于11月14日和16日在瓦弄、西口山等地向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自然,等待他们的是我军再次猛烈的反击。

西山口

在西山口方向,我军面对的是印军第4师指挥的4个旅。西藏边防部队以7个团的兵力,对其掐头去尾切腹,以正面进攻。穿插与迂回完成了分割与包围后发起总攻,印军全线溃败。

此战我军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官兵5200余人,准将旅长豪尔·辛格被击毙。

更有意思的是,在激战中,55师163团9连4班副班长庞国兴率领的三人作战小组,为追歼一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打跑印军一个营,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亮点:战后庞国兴报告,敌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多么的霸气与不屑一顾!

三位战斗英雄,左起分别是冉福林、庞国兴、王世军

最遗憾的是,战斗英雄庞国兴在部队一次训练中不幸牺牲。1965年已经升任副团长的庞国兴在组织新兵进行投弹训练的时候,因为一个新兵过于紧张,结果手榴弹失守脱落,为了保护周围战士,庞国兴毫不犹豫趴在手榴弹上,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享年25岁。

而瓦弄方向更是有号称印军王牌的第4军11旅,两个方向的印军都早已安插下防守阵地,等着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但他们忘了面对是中国军队的王牌54军,想决一死战,他们还没有资格。

在瓦弄方向,在军长丁盛指挥下,我54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

印军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也因信息不通,还乘坐米-8直升机和美国军事顾问一起贸然视察亚东一线。刚下飞机,便遇上我军,差点当了俘虏。他们和第11旅旅长急忙扒上牛车仓皇逃命,丢下座机给我军当了战利品。

我军在当天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传统习惯线。

此战使印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威风扫地。此战是中印战争之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直到今日,在印度的军校里。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

54军参加对印作战,取得"瓦弄大捷"胜利

在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反击战中,我军排长周天喜带领一个加强班冲在最前面,经3小时苦战,打下了印军第一个地堡群,当向印军第二个地堡群冲击时,周天喜不幸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周天喜"战斗英雄"称号。

战士陈代富奉命执行摧毁地堡任务,当他将爆破筒塞入地堡时,被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破筒从顶盖圆木间隙插入,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间,他迅速滚出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人们称赞他是活着的黄继光,被国防部授予陈代富"战斗英雄"称号。

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歼敌一部。

在收复班公洛地区的战斗中,为了消灭印军炮兵阵地,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身体向雷区滚进,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正是有了有力指挥员有力的指挥、战士们悍不畏死的精神,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前面就是新德里

中印之战不过短短一个月,我军风扫残云,气吞江河,两次反击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不堪一击的印军。

战事只进行了十多天,先锋部队便推进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印度首都一片惊慌,大街上修筑工事,市民们争相出逃。

就在印度举国慌乱之际,我国审时度势作出了撤军的决定。我军返回传统习惯线(即实际控制线),并主动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了接触。

在11月21日,我国提出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命令,在中印边界单方面全线停火,并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军事接触;

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以及被俘人员交还印方。

我军缴获的印军大量武器弹药

此战,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让我们铭记前辈和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建设好和保卫好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国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1962年,印度在当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中惨败,至今仍是很多印度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仅仅32天。这场战争就几乎毫无悬念,而印度人都被打出了心理阴影了!总想找机会搬回一局,所以他们就时不时在边境地区搞一些大小动作。

在这个时候,回顾1962年边境冲突的历史,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有一个和平与稳定的边境局势,对两国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和为贵,共同发展,才是中印双方目前最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