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保二路的变迁
北戴河保二路的变迁
撰文/张明宝
到过北戴河的人应该知道,这里有一条路叫保二路,是一条有历史的、繁华、热闹的路。来了都会到这条路上走走看看,按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做“打卡地”。
1898年,清朝光绪帝宣诏”北戴河为允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从那时起,北戴河开始修建比较规范的街道,取的名字也应该费过一番心思。当时北戴河的主要交通干线就是东经路和西经路,沿干线向南北分支,向南分支的道路由西向东排列取名为:保一路、保二路、直至保六路,向北分支的叫做:安一、二、三、四路,合起来取“保安”之意。据《北戴河海滨志略》记载,保二路长度425.5米,是东西经路的分界线。开始时是一条不规整的斜路,位于现在保二路的东侧。后来因海滨建了旅游铁路专线,火车站(已拆除)就在它的北口,所以开了一条从火车站直通大海的路,移用了保二路的路名,一直至今。
当年到北戴河休闲度假是中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他们沿东西经路修建了许多别墅。夏天人们来北戴河游玩,去海边的著名景点-老虎石和浴场,一般都经过保二路,或乘车、坐轿,或骑驴、步行。当时“仕女骑驴图”的招贴画就是吸引人来的旅游广告。
建国后,保二路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北口两侧建了百货商场、友谊商店,附近还有副食品商店、饮食公司的饭店,人们日常购物、请客吃饭,购买自行车、电器等当时比较贵重的东西,都要到这里来,保二路一带成了北戴河的商业中心。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来北戴河的时候还要到保二路上买各种生活物品。
北戴河的变化和旅游密不可分。50年代初,中央决定北戴河作为暑期避暑办公之地,有了“夏都”称谓,普通百姓也慕名而来。1979年在这里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 随后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条路两侧建起了很多饭店、特色商品店,游人熙熙攘攘地旅游购物、品尝海鲜、下海游泳,而能住在保二路上的宾馆,特别是海景房成了游客首选。
保二路由北向南,一路下坡到它的南口。它直向大海,有一个望海的平台,可以看老虎石公园的礁石如虎,镇守家乡;体会唐太宗李世民描绘的“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的景象;也可以到浴场游泳,感受沙软潮平、海水清凉。这里又是一个开阔的广场,北戴河的许多大型的活动和集会,如歌咏比赛、演讲会、体育赛事铁人三项赛开幕式等,都在这里举行。人们尽展歌喉、绽放激情,与海的广阔、天的高远交相呼应,气势宏大。大海或静静地聆听,或涌起波涛助兴。
进入二十世纪,适应时代的发展,保二路上许多建筑拆除重建、升级改造,变身成了一条欧式风情街。两侧的建筑修饰成各式各样的欧式风格,有浓缩版的凯旋门、古朴的欧式塔楼、罗马哥特式的商铺造型、俄式风格的海鲜排挡。街头摆布着栩栩如生的雕塑,一位画家在为席地而坐的大胡子客人画像,旁边的摄影师驻足欣赏;楼上的夫妻俩在阳台探头,好奇地张望街上发生的事;街头大汉手举洋溢着泡沫的啤酒,坐在椅子上慢慢品尝。
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异国他乡。夏天,外国游客很多,总是三三两两的从保二路上走过。有身材窈窕的金发女郎,富态体胖的俄罗斯大妈,也有大鼻子的外国大叔。因为俄罗斯游客居多,街上的路标一般都有俄文,做生意的也会说上几句“哈拉少”之类的俄语。
夜晚来临,街上霓虹闪烁,树上飘起阵阵流星雨。这时路边乐曲歌声响起,是当地的旅游文化的交流,和游客一起享受着浪漫情调。即使暑热过后,人潮渐退,也可以沿街悠闲地行走,看看老别墅的样子,聆听路旁法桐叶子的低语,也可以和路边的人谈起忙碌时的快乐,细数人来人往时的笑声,更有机会在北口的街角欣赏来自四面八方的恋人婚纱摄影,用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色证明他们的爱情。
北戴河的保二路历经百年,它讲述着北戴河的故事,见证了北戴河的变迁,它直面大海,融古纳今,焕发出越来越新的模样。等着你走在这条路上,感受它古老而年轻的韵姿风情。
配图余剑洪,中青国旅秦皇岛青青草原摄影采风团队领队兼摄影师,北戴河徒步健身运动协会理事,北戴河文艺生活编委会主任。
配音红红(笔名),本名李卫红,北戴河作家协会理事,北戴河朗诵学会会长,北戴河文艺生活签约主播。
撰文张明宝,就职于北戴河区卫生监督所,北戴河文艺生活特约撰稿人。
监制:思扬
法律顾问:丁楠
重要声明:本公众平台所发表的图文及音(视)频等为作者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拥有。所发布的图片及音(视)频作品,除特别标注外,均视为图文作者和被拍摄者及音(视)频等默认此版权之归属权。如发生版权纠纷,本公众平台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特别感谢:本篇作品图文和音(视)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在此鸣谢并声明。
责任编辑:伊娃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