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定的穴位来治疗全身的疾病。

腹针疗法在治疗

运动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较佳。如颈椎病的治疗,可以针刺下脘、商曲、滑肉门、关元等穴位,通过调整腹部穴位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该疗法创伤较小,见效较快,治疗时间较短,目前在临床中广受欢迎。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中文名

腹针疗法

应用学科

医学

适用领域范围

中医

适用领域范围

治疗

快速

导航

基本技术主治病症常见疗法腹针治疗时的体位禁忌症注意事项

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

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

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

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主治病症

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用腹针疗法。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1]

常见疗法

(一)项痹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颈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部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二)肩凝症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

5、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三)膝痹病

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

5、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腹针治疗时的体位

1、腹针治疗时,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四肢放松,腿可伸直或半屈曲。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以根据舒适的程度把体位适当的进行调整。

2、术者应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操作的方位,左利手站在患者的左侧,右利手站在患者的右侧。

3、根据处方的需要对每个穴位进行度量并在腹部标记,然后根据处方的要求,依序进行针刺和对穴位的深浅进行调整。

4、进行平卧体位的治疗前后对照,根据对照的结果决定是否对处方或穴位的深浅调整。

5、操作过程完成后,选择适当的器具,罩在腹部对针刺在腹部的针具进行保护,根据室内的温度或气候的环境温度加盖在患者的腹部保暖。[2]

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