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采访中没有说出来的话,蕴含着商业社会的成长逻辑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1月12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一人企业:一个人也能赚钱的商业新模式》。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线上品牌设计师保罗·贾维斯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在商业生活中,怎么成长才是更实际的选择?”
当热情成为问题
作为著名线上品牌设计师,作者的咨询者非常多。在他做成的大量案例中,比较知名的人有顶级专业运动员史蒂夫·纳什、沙奎尔·奥尼尔,比较知名的企业有雅虎、微软和奔驰等。
但是,作者发现了一个现象,不管是家喻户晓的运动员,还是很有实力的企业,在做某件事时,他们非常容易犯一个错误:让热情成为问题。
怎么理解呢?
比如,NBA著名中锋沙奎尔·奥尼尔,他跟着咨询时,对于做成某件事非常有热情,仿佛他现在立刻就得做成一样。
但是,当作者问他:“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对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在商业社会,热情和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热情只是基于我们自认为喜欢做的事的一种心血来潮;而目标则是建立在一个企业或企业所有者的一系列价值观之上,能与客户产生共鸣,并为用户提供价值。
也就是说,我们决定做某事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热情,还要思考在热情之下,你要做的事是否具有商业属性,是否可以长久做下去?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做事态度。
 
热情的两个来源
2003年,动机研究专家罗伯·维勒兰德对魁北克大学的学生做了一项调研。
数据显示:学生们对体育、美术和音乐的热情,明显要高于他们所学的任何学科。但可惜的是,体育、美术和音乐领域的工作只占所有工作的3%。
不管学生们说自己多么热爱艺术,但是他们的选择却非常明确。所以,只是强调要跟着热情走,可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建议。
除此之外,热情其实是有两个来源的:第一个是自身的兴趣;另一个是:踏踏实实地做。
牛津大学的威廉·麦卡斯吉尔教授做过一项“专注研究”。他发现只要一件事你不是太排斥,全神贯注地做就能让人产生热情。
它的原理是:专注工作会把你带入一种流动意识,比如被某个问题吸引、忘了时间、忘了环境等。
芭芭拉·柯克兰是一位房地产投资商和著名电视节目《鲨鱼坦克》中的投资人。
她在采访中说:“我对房地产无感,对投资也没什么热情,但是在机缘巧合下,我进入了这个行业,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几年。我觉得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比放在培养激情上更重要。”
 
成熟的热情使用策略』
在分析了大量咨询案例后,作者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的采访故事和自己的分析观察,有比较大的出入。
由于大众对简单概念、简单过程和简单成功模式的追逐,所以媒体在采访中并不会关注细节。他们喜欢找到从A到B的最直接素材。
再加上受篇幅所限,以及人们的专注力持续下降,媒体只能用尽量少的文字阐述成功人士复杂的成功之路。
所以,我们看到的成功访谈,大多是:我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然后获得了成功。
其实,在这个简单的成功模式之下,有两个关键要素,被他们略过了。
第一个要素是在做某件事之前,他们已经是某个领域的行家了。因此就算他们投入的新领域没成功,对他们来说影响也不大,他们还是有稳定的收入保障。
第二个要素是在做成某事之前,他们都会先试水。他们会确定这件事有多大的可能性,是否被市场接受等。等初见成效之后,他们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倾注自己的热情。这才是成熟的热情使用策略。
总结一下,热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它的制造路径并不唯一。借助成熟的热情实用策略,先站稳脚跟,再谋求发展,更符合商业社会的成长逻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