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五——中秀里(社步镇)
桂平的行政区域划分,按这几十年沿革下来的习惯,现在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全境分东,南,西,北四区,现在共21镇5乡。
东区:木圭镇,木乐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军陵里),
南区:罗秀镇,麻垌镇,社步镇(中秀里),下湾镇(上秀里),罗播乡,木根镇,中沙镇,大湾镇,大洋镇,
西区:白沙镇,厚禄乡,石龙镇,蒙圩镇,西山镇(永和里),
北区:南木镇,金田镇,江口镇,紫荆镇,垌心乡。
桂平这些乡镇行政区域,是解放后,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慢慢形成的,现代人也很是清楚这些了,但这些地方先前的沿革历史,却少人提及,少为人知了。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在本系列文章里就重提这部分历史,讲讲桂平过去的一些历史故事,今天就介绍《中秀里——社步乡(镇)》。
先说社步,是今天桂平的一个镇级行政区域,可是,从城镇发展史来说,在桂平各乡镇中,社步形成是比较晚的,他成圩成街成为现在的镇级规模,都始于民国时期,并且还是在中后期才由一个小小的担水埠开始,经过几十年一步一步到了今天。
那么这个不足百年的圩镇,最后为何能后来居上,成为有几百年历史的中秀里的区域中心,沿袭中秀里的历史呢?这要扯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来说,无论是哪个朝代,只要是在有人聚集的地方,一般来说,最容易发展起来的,就是那些圩场!圩场就是区域的中心,当然了,因为区域历史中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社会事件,这些圩场也并不是每个都能修成正果,最后成为现在的镇,现在的县的。就像前面所说的桂平寻旺,在几百年间,圩场的位置也是一搬再搬,最后才在现在的位置,成为了军陵里中心,现在寻旺乡的中心。
中秀里也是一样,在明清时期,这区域内有三个重要的圩场,一是湴洞圩,二是凤岭圩,三麻垌圩,这三圩场又在哪呢?
古籍上说:湴洞圩在耀村南隅,大小铺户数家;凤岭圩在容塘村之西南凤岭。麻垌圩则处于中秀里,下都里交汇之地。
因为古人绘图不标准,不规范,描述又有差异,几百年间地名也多已全非。但从几百年间这地域上还是有地方的名字没有变化,如青峰山,湴山村,从这两地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此两个圩场大概位置。
湴洞圩在白石水库之西,至于具体位置,相信当地一定还有一些遗址与传说,因为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也就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地考察,也就讲不了很多了;
凤岭圩就是现在的凤凰岭,这个应该就错不了。
麻垌圩因为处于交汇之地,所在即使是本地地志,在不同时期,麻垌圩也记属于不同的地方,如乾隆《桂平县志》把麻垌圩归为中秀里解说,道光,同治,民国时期的地方志又把他归为下都里解说,越往后的地志记载越有一些混乱不清。
这些圩场又有些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凤岭圩实际上近县城,因为此山岭形如凤凰,所以得名。此地当年也是交通要道所经之地,所以也盛极一时,直到光绪年也还是“市声犹閧”,只是到了后来,时局纷乱,周边匪患渐多,才慢慢落寞,最后到了民国时期,刚一开始也就永远“散圩”了
湴洞圩的起落,则应该是时代的选择,毕竟民国时期的水运突然的再次兴起,远偏于江河的湴洞圩场自然跟不上发展,最后也沉寂了下来。不过当年的耀村,是由姚村音译而来,不知道现在此地还是不是还有这样的传说?到了民国时期的《桂平县志》基本不提了。
麻垌圩则一直延续发展了下来,最后单独划并,整合,成为现在桂平辖下重要的镇区之一。
自1950年以来,桂平县内行政区划变化近二十余次后才基本定形,中间的各种区域所经历的撤并,行政改名的过程也十分的复杂,加上中秀里所处地带,为县内南区四通之地,从桂平城过郁江江南行,基本到南区各地,必定经此而分,所以,这一地域发展,变化也很剧烈。
舍留之间,中秀里范围内,除了麻垌圩能沿袭发展,最后独成一家,其他的圩场则纷纷没于历史,基本不再被提及,也应该早已没有人知道了,反倒是新兴之地依托郁江之便利,西江水路之优势,大展宏图,成为今日桂平的造船业重镇——社步。
再提当年中秀里之地,其实也并不大,按当时县内的“都里”划分,中秀里也不过四堡二十四村,分别是:
永安堡五村,
太宁堡六村,
世兴堡八村,
建平堡五村。
这些堡村经历这百十来年风雨变革后,很多都改名,或是消失了,原名延续保留的也不过十之一二而已,这种更小区域的历史,也更难以被历史所记载,就更不为人知了。
再者,现在也没有谁还有兴趣追寻这些过去的历史了,毕竟区域太小,离现实生活也远,还是关注下当下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比较实在,往事,也就都不在意了。
估计,全桂平也就只有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能提提地方的陈年旧事,历史往昔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