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明朝宰相张居正的奋斗史
张居正,汉族,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09日,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祖籍安徽凤阳。
张居正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没有之一)。
童年:
张居正的童年是幸福的,父亲张文明虽说只是个秀才。但是,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祖父张镇也在辽王的手下做侍卫,相比海瑞的一穷二白,张居正小朋友的生活是很美好的!老天有时候就是这么的不公平,张居正小朋友不仅有着比较殷实的家庭还有着聪明的大脑!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听到这些的海瑞不知做何感想,海瑞中秀才那年28岁!不比较了,我们来进入“神童”的人生!和我们现在的少年班一样!张居正在12岁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考试,并一举考中!我想,张居正的事迹也会让其家人在任何人面前趾高气昂!张居正小朋友的幼年玩伴们也许都曾经历过这样一幕:“还玩?看人家张家小子,都是一块玩,人家怎么就能学习那么好?”某些激烈的父母还会说出:“我上辈子作了什么孽了?怎么生了个你这么不争气的?”没办法,人比人气死人啊!
少年:
13岁的张居正向着更高一级的目标努力----“乡试”别被乡字所迷惑,所谓“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明朝一共两京一十三省。只有最多十五个考点!考中“乡试”第一名的就叫“解元”,著名的唐伯虎先生就曾经以中过“解元”而自豪!那时候的唐伯虎27岁!张居正向着这个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发,让我们祝福他吧!就在张居正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时候,他见到了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官---湖广巡抚顾辚!这位巡抚在听说本地出了个神童后在百忙之中接见了这个孩子!问了几个《四书五经》里的内容,13岁的张居正对答如流,巡抚很满意,并且把他随身的腰带---犀带解下来赠送给这个13岁的少年!张居正小朋友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巡抚却对考试官员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张居正考的怎样都别让他通过”!顾辚大人见过太多因少年成名而不思进取的例子,还是让他受点挫折吧!张居正很郁闷,平生第一次的考试不中让他很是郁闷,他发誓三年都的下一次“乡试”他一定要考中!16的张居正果然考中了举人!这个时候的顾辚大人告诉他实情,张居正感谢这个为他着想的巡抚,但并不真正认识到巡抚大人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16岁的张居正从此有了做官的资格!这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考中进士的前几名,被选中庶吉士,入阁为相!
青年:
17岁的张居正已经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但出人意料的是:张居正没有考!为什么没有考?任何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野史不算)!要知道,当时的学子们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毕竟“会试”是三年一次的全国性大考,就算没把握,也应该去碰碰运气!你知道会有哪个朝廷大员喜欢你的文章吗?我们无法猜度!20岁的张居正迎来了第二次机会,这次的张居正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老天是喜欢开玩笑的,当张居正把榜单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遍,确定自己没有考中后,他知道了一个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考试天才张居正同学生平第一次受到了打击!这不是有人在“关照”他,而是真的没有考中!张居正开始真正的努力了,他要告诉所有人:神童并不是都会伤仲永的!23岁的张居正又一次走进了“会试”的考场,这个时候的他很紧张,方仲永这个名字不停的在耳边,眼前出现!“为了摆脱这个让我难堪的名字,我一定要考上!”我想,此时的张居正一定有过这样的心情!
榜单发下来了,张居正考上了,虽然不在头甲之列(前三),但是数来数去在他前面的也就十几号人!这个成绩是有机会做庶吉士,进翰林院,直至进入帝国中枢---内阁的!张居正从此成了一名翰林院编修!翰林院这个地方都是进士的前几名,这里的工作基本是向皇帝讲经,整理文件等的一些闲职!嘉靖皇帝是个炼丹的家伙,他没工夫听这帮“书呆子”废话,所以,张居正的工作那是相当的清闲!清闲了就总想找点事情做,想必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也有同样的心情!张居正看好了一个人---严嵩。我没有说错,这个时候的张居正对严嵩那是崇拜的五体投地,认为此君在将近70岁的高龄仍然能够红光满面,坚持上班,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学习的楷模!很快,张居正的楷模就成了魔鬼---严嵩大人忝居首辅之位,在“庚戌之乱”中毫不作为,任由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郊区,烧杀抢掠数日,满意而去!张居正怒了!他的偶像一夜之间变成了呕吐的对象!他不明白为什么严嵩这样的朝廷大员可以做到“不为人,只为己”!张居正一时之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张居正你还很嫩(相对),你还只是个愤青,你不知道愤青的责任只是骂人,而朝廷大员们的责任是做事,他们没有时间来骂人!张居正请假了,30岁的张居正也还只是个七品芝麻大点官,30岁的张居正还是个标准的愤青!我来说一句:张居正你走对了,凭借你此时的心境,如果继续在朝廷中做官,你会像沈链,杨继盛一样冲在倒严的最前线,并和沈链,杨继盛一样被残酷的镇压,直至死亡!
30岁的张居正成了一名旅行家,他真正的见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张居正开始“顿悟”了,是的,朝廷大事固然重要,可老百姓的生活比朝廷大事要更重要!为了这些贫苦的人们,我张居正不能就这么倒下,我要为他们做件大事。为了这个目标,我必须学会圆滑,必须学会左右逢源,因为,只有保护了自己,我才能为这些百姓们做上哪怕一点点的事情。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努力,直至死亡!
中年:
33岁的张居正回到了北京!开始了他真正的“官场生涯”!张居正变了,再不是那个愤青,见到严嵩依然的客气,并满面堆笑。见到徐阶(张居正在国子监的校长)也不象从前一样的指责徐的不作为!因为,他知道,徐阶和他一样,都在隐忍,而且比他隐忍的更久!这个时候的徐阶看着这个曾经骂自己是“匹夫”的愤青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的时候,欣慰的笑了,张居正,你长大了!我看好你!“内抱不群,外欲浑迹”,是这个时候的张居正的真实写照!奇怪的是,此时的徐阶并不准备提拔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到了嘉靖四十三年依然在翰林院供职!饶是张居正知道这个时候不适合做“出头鸟”,可十七年的等待还是太长了,在这期间张居正大人未升一级!但是,当一纸调令到达到张居正手中的时候,张居正明白了,自己虽已是合格的政治家,但绝谈不上优秀,因为,他的新职位是“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深谋远虑的徐阶推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王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另外,国子监司业是国子监祭酒的副手,相当与副校长!40岁的张居正虽说还只是个从五品的小官,但是,他有了裕王这个潜力股并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两年后张居正升任“翰林院事”,算是做了所有将来可能入阁为相的潜力股们的上司!这期间徐阶向严嵩发动了数次攻击,林润、邹应龙,黄光升等都作为徐阶的打手冲在倒严的最前线,而徐阶大人却从来不会动用张居正这颗棋子,因为徐阶大人知道,张居正是个明珠,一颗可以照亮大明帝国的明珠!在把这个明珠的盖子揭开前是不应该让他扛炸药包的!
徐阶成功了,严嵩彻底倒了,大明朝又恢复了生机!而此时的张居正也到达了事业的巅峰期,说的更直白点,就是升官的速度好比坐火箭!并在此期间干了一件大事,这样的大事张居正做过两次,第一次是操刀手,第二次是操盘手!嘉靖皇帝死了,这个做了46年皇帝,聪明过人,但从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的皇帝还是死了,吃了20多年的丹药(化学物品,里面含有大量的铅,汞等重金属)的嘉靖皇帝等到60岁才挂,真不知道正常情况能活多久!死了就死了,此时的徐阶想做的也绝对不是哭诉这个另人厌恶的皇帝,他要干件大事,“把张居正找来”。张居正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徐阶大人从被窝里拎了出来,徐阶的第一句话是:“皇帝已经驾崩”!张居正没有言语,“死就死了”一定是这个时候张居正想说的话!可徐阶的下一句话还是让张居正兴奋了,“我来起草皇帝遗诏,你来执笔”!是的,这是个巨大的荣耀,皇帝死了,由首辅大臣起草一份遗诏是大明帝国的惯例。而张居正此时不过是四,五品的小官,按说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可徐阶还是给了他这份荣耀,张居正向徐阶老师投入了一瞥最感激的眼神!这就是著名的《嘉靖遗诏》!徐阶把30多年对于此人的怨恨在这一刻尽情的发泄。凭借此举,徐阶的威望达到了巅峰,连带着张居正也被世人所知!
入阁: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此时的他大概不会忘记自己十三岁写下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三十年后,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此时的内阁还是徐阶说了算,张居正这个小字辈也只有举手同意的份,别急,你才43岁,机会会来的!很快,徐阶退休了!徐阶是个好人,虽说儿子也曾犯法牵连到他,但是,相比严嵩,徐阶就太伟大了!徐阶劳碌一生,有穷困不堪,有风光无限,斗倒严嵩,又有学生张居正前途无量,于国于己心愿已满,于是主动请辞。张居正,我看好你,大明帝国将在你的努力下,重新的焕发青春!我老了,回家过几年清闲日子吧!
徐阶走了,张居正并没有掌握国家中枢,这个时候内阁里说话算数的是高拱,相比张居正这个只做了裕王两年老师的关系,高拱就厉害多了,高拱在裕王府邸度过九个春秋,于嘉靖三十九年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九年里,高拱讲授经筵,敷陈剀切,谨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师生关系。虽然张居正和高拱都曾经在裕王府教导裕王的功课,都曾经在国子监任职,但是,显然,在这个时候高拱是不愿意有人来分他的权的!
大明帝国在高拱的治理下,日渐强大!张居正依旧做着“和事佬”,高老头已经快60岁了,我比你小13岁,熬死你,我还有时间!高拱是个称职的宰相,在高拱掌事期间皇帝已经没有了实权,隆庆是个老实人,国家大事对于他来说,显得过分的劳累。就是你高老师了,信的过你!不知道是老天嫌这个老实人占错了位子还是嫌弃高拱的能力还不是太强!很快,隆庆皇帝也驾崩了!此时的张居正已经入阁五年,已经积攒了太多的抱负,积攒了太多的阅历,48岁了,不能再等了,高老头丝毫不见老态,那你熬死我也快死了!一定要扳倒你!张居正凭借和大太监冯保的关系,撂倒了这个比皇帝还皇帝的宰相!用的是及其卑劣的手段!我不在乎,我要做我认为的大事,不在乎后人在此事上对我的评价!就这样吧!对不起了,高大人,我们曾经风雨同舟,可是,首辅这个位子太吸引我了,我还有理想没有实现,为了我的理想,你请靠边站!
巅峰:
“以心奉尘刹,不求自身利 ”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是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当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六《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加之皇帝的穷奢极欲,百姓因此才饥寒交迫,落草为寇。由于张居正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正确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这才使他的改革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并受到广泛的拥戴(后人)。张居正通过25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理想---入阁为相,并掌握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张居正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没有这个时间,要做的事情很多,哪来的这个工夫?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对于我们来说研究这个显然是多余的,我简单介绍一下吧!就是,分清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别再想吃闲饭,干的不好,一撸到底!怎么来判断是否称职呢?有明一朝官员的俸禄很低,基本不够生活,所以,官员基本上都有点计划外收入,没办法,官员也要活命啊!张居正说:“好,我允许你们正常的计划外收入,你们的疾苦我也明白,我要说的是:必须明确职责,该受的税一分不能少,不该收的一分不能多”!官员们一听就急眼了,“这还让不让我们活?”张居正是很民主的,很快官员们就得到了通融:“好吧!该收的数量可以只收上来九成,但不该收的还是一分不能收”!九成就九成吧!毕竟还有一成是自己的,用来活命足够了!“—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说的越简单越好,“—条鞭法”的意思很简单,以前收税都是收实物的,粮食,棉花,药材等等统统拉进京城!现在,改了,只交钱!这就杜绝了一些贪官的贪腐行为,因为在以前收实物的年代,官员可以任意的加量,说你的苹果小,一个只顶半个,你就得回家再拉一车!说你的粮食里掺了沙子,你就得回家再背一袋!现在好了,只交钱,你总不能说你的钱是英镑我们只收银子吧!
“考成法”和“—条鞭法”都是张居正结合大明国情颁布的控制贪官行为,让百姓得到实惠的有力武器!大明帝国在张居正的领导下,逐渐的恢复了生机!随着张居正在朝廷地位的蒸蒸日上,每况愈下的是他的身体!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张居正死了,受罪的是张居正的后人,长子张嗣修被饿死,家被抄,十万两白银和大量的古董字画。
但是,比较一下严嵩在被抄家后的结果是:300多万两白银和数不清的古玩字画!
张居正
总结:
张居正不是个典型的“好人”,说他是好人也没人信。就象美国政界的一句名言:“官场无雏女”!面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精英们,张居正并没有做到洁身自好,他也贪污,也受贿!可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能为老百姓们做点事情。也许在官场提“良心”这个词汇是无趣的,但是,张居正起码做到了“有理想”。他的理想必须在掌握整个国家机器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
万历皇帝说要大摆宴席,张居正说国家还很穷,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算了吧!张居正坐过三十六人抬的大轿子,为了“色”曾经大量的服用春药!但是,他始终是个有理想的官员,他的理想并不是官至太师(正一品最大官),而是,为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的百姓带来些什么!他做到了,这就够了!
张居正死后,大明帝国再没有一位“明君”或是“明臣”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富强!大明帝国也失去了最后一次可以扭转乾坤的机会!国力日渐底下,百姓日渐贫困,贪污腐败彻底成风!大明帝国在其后的60年里苟延残喘,直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