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一年清吉病全消
元宵花灯。(网络资料图片)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今天是正月十五,俗称“灯节”“元宵节”。据贵港、桂平、平南方志记载,过了元宵,春节才算结束。迎春之喜,延绵半月,迎来送往,热闹欢腾,这是劳动人民在长长一年当中,对自己奔波劳碌的馈赠。
按照道家的说法,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所谓“元宵”,就是“上元的夜晚”,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把春节安排在这样一个夜晚收尾,人月两圆,皆大欢喜。
民国《贵县志》记载:“元宵,城市通衢燃花灯、结彩门,各竞华丽。好事者玩龙灯、舞狮子、竞火鼠、烧花筒,鼓吹管弦,歌唱彻夜。旷处立秋千,竞赛伎巧。各坊里社聚会,挂花灯,饮灯酒。初十日为始,号上灯,至十六日止,号完灯。又,新娶妇之家,初十日,女家必备米果、花灯,点缀麒麟、龙凤,故事,送至男家,谓之送灯,以兆弄璋之喜。”
从上述记载可知,旧时贵港的元宵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但重中之重,乃在花灯。据杨荫深《事物掌故丛谈》,元宵张灯,始于唐而盛于宋,代代相沿,长盛不衰。起初是正月十五晚上张灯,后来增加十四、十六两晚。到了宋朝,又增加十七、十八两晚。在福建某些地方,正月十一即开始燃灯,直到二十二晚才熄灯。明代唐伯虎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张灯之盛,由此可见。
贵港是客家聚居区,在客家话中,“灯”与“丁”近音,“添灯”寓意“添丁”,因此有女家送灯至男家,“以兆弄璋之喜”的习俗。所谓“弄璋之喜”,就是庆贺家里添了男丁。县级《贵港市志》有关于“挂灯落灯”的记载:“贵港市人们一般习惯在正月初十挂灯(部分地方十一挂灯),十六落灯。在部分乡村,正月初十即在'社公’处搭好灯棚,'添丁者’(生男孩)给孩子取名,到'社公’挂灯报名。从初十到十五,挂灯者有的'还愿’,请剧团演戏、舞狮。落灯的时候,挂灯者捧鸡、拿猪肉、米粽、糕点、糖酒到'社公’处拜祭,全村每家每户派一个男人到'社公’处共同聚餐。聚餐后即落灯拆棚。”以“添灯”来庆贺“添丁”,这是地方文化差异形成的贵港元宵特色。
清人梁廉夫《城厢竹枝词》云:“元宵佳景约同俦,社稷坛中喜共游。灯带已熄无觅处,不知还有几人偷。”词后有作者自注:“社坛所挂花灯俱有带,元夜,妇女潜来摘取,谓之偷灯带。或自留存,或送亲友,以为得子之兆。”
以“添灯”庆贺“添丁”也好,通过“偷灯带”祈求得子也罢,都是民间“多子多福”观念的反映。旧时男丁是家庭主要的劳动力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中的顶梁柱,有此观念,乃人之常情。如今倡导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习俗归习俗,观念已是大为改变了。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清人陈芝诰《怀城四季竹枝词》有《正月采青》一首云:“漫夸灯火闹元宵,乘兴频将女伴邀。采得青青菜盈把,一年清吉病全消。”旧时贵港元宵,妇女还有到菜园采青的习俗,祈求一年清吉,祛除百病。
人不分东西南北,无论贵贱贫富,健康总是最重要的。“一年清吉病全消”,在春节的最后一天,在美好的月圆之夜,把这句祝福送给天下之人,我想,这是再好不过的礼物了。
徐强,2019年元宵,于贵港求知斋
青青园中菜。(网络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