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气 神
精气神[jīng qì shén]
精神与力气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精气神指精神力气。在人体中,精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哲学前提: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关于有形与无形、与主观关注点相关:当人们关注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有形状态;当人们关注机能变化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无形状态。精,泛指有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粒子状态的基本粒子。
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气,泛指无形状态之精微物质,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元素,常呈气体状态。神,泛指精气之活力,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形态功能变化活力,比如: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显然是由浑然天成、与生俱来的一套自组织自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运作。广义的调神,泛指调整我们的这种生命活动自动控制系统,使之接近更加健康的境界。所谓顺从神,即是顺从更加健康的生命活动自动控制系统。狭义的调神,即是指调节心理活动。中文名精气神外文名Manner拼音Jīng qì shén
医学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三者关系
哲学《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
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泄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医学"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后天通过摄取饮食水谷获得的营养,也就是水谷精微。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什么是精用现代语言来理解,所谓精:就是具有潜在特定功能的物质。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精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造化生殖之精,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其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
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千金方》就说过:“饮食当令节俭,若贪昧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这样反不利于健康。怎样才算“饮食有方”呢?归纳前人经验,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
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是很重要的。什么是气气不仅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的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用现代语言来理解:气就是正在发挥特定功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总括。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
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什么是神用现代语言来理解,所谓神:就是特定功能的外在表现。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
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三者关系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也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