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和毛姆有关

“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所能给予的最大乐趣之一。”

——毛姆

觅食的喜鹊扑啦啦地闯入一楼的小田地。春初种下的油菜籽此时结了苞,开出黄色小花。修剪冬青落下的枝叶还留在田边。两棵花期尽头的山楂树摇摆着小小果实,接受阳光、风雨滋润,等待长成身量。

春初开垦的计划和行动带来夏季的这番景象。有些在预料之中。也有一些什么,在春天走向夏天的时日里,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设想。

人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带着一些美好想象走在起初的道路上,而继续向前的过程中发现:人生原本(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并不是什么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也并不能毫无偏差地走在规划的路途上——如果一切都能够规划也很无趣吧。

人生的一部分有趣来自某些预料之外。世界之大,人世至深,真正走在路上才能认识和发现。兴奋、愉快与虚无、倦怠交相辉映,而且后者逐渐加强。

奈保尔的《半生》即讲了一个类似感受的例子。

“我是婆罗门与贱民之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属于我的位置。

我念教会学校,决心离开家乡,去远方为上帝服务,却发现老师们不过是骗子。

我逃到伦敦,印度人眼中世界的中心。我看不懂英国,也看不清印度,似乎找到了自己,但转瞬就失去了

我惶惶然地跟着温柔的葡非混血姑娘来到她的非洲庄园,一待十八年,过的都是别人的生活,同神秘的非洲始终隔膜。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还能去往哪里?”

《半生》出版于奈保尔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年。书的封底这段介绍已经基本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奈保尔笔力老辣,两百多页的书,道尽家族传续、政治纷争、半生流离,看似着墨不多的环节,几段话已点到痛处。

半生经历,讲述家族,父母阴差阳错的婚姻,英国求学时交往颇深的朋友,与女人们笨拙的交往,从事写作并且出版书籍,然后是自己阴差阳错的婚姻和遭遇的一场深刻激情。他从被殖民国家印度去到另一个被殖民的国家,平静安稳的生活之上是个体无法撼动的时代、政局。“似乎找到了自己,但转瞬就失去了”。

印度不同种姓之间存在隔阂。在英国,不同种族间尝试展开交流,但并不能完全平等沟通,大部分人带着猎奇的眼光去了解印度。非洲,殖民主阶层有无比的优越感。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一样漏洞百出。

种姓造成的负面影响深入人心,即使成为夫妻,心底仍是误读与偏见。“她是个彻彻底底的低等人。我养活她,她却来羞辱我。”父亲这样想。

父子的心灵似乎还近一点,这带来更为客观的观点。“我曾经把你当作我,为我对你做下的一切感到忧虑。可现在我知道你并不是我。我头脑里的东西你头脑里并没有。你是别人,是我不了解的人,我为你担心是因为我对你即将踏上的旅途一无所知。

建立、支持、长久鲜少于传统、误读、无力和倦怠。也许,写作的意义之一,是让双方(多方)有更多面的视角看待问题,让达成理解的可能越来越大吧。

这本书以毛姆到访印度为引子。他遇到的那位苦修士后来给儿子取了毛姆的名字。听说毛姆把印度见闻写在了小说《刀锋》中。

另一本书是毛姆本人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毛姆读书随笔》,由刘文荣翻译。32篇文章选自毛姆的三部散文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关于读书、哲学与人生、作家与作品。

毛姆的文章诚恳而明确,第一篇“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是他开宗明义的观点,读过之后会觉得他是一个有意思的、让人放松的老头,很愿意继续听他说下去。接着,他讲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以及从小说家与读者的双重身份出发对小说的一些独到看法。

每个人都活在内化为自己观点、行事准则的哲学中。无论自我觉察到与否,个体的、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形成的哲学确实存在于言谈、行事、看待世界、宇宙和他人的实际生活中。哲学家是研究人的生死、世界和宇宙的人。“只有哲学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你永远不可能到达它的尽头,它就像人的灵魂一样丰富多彩”,毛姆说。

毛姆研究各个流派的哲学观点并谈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对宗教哲学,他说,“只是多年来一直和文字打交道,不能不对它们有所怀疑”。他认为自己始终是个不可知论者。坦诚的态度会引发坦诚而深入的沟通。不是谁说服谁、亦不是某一方就是真理的捍卫者,只是谈论问题本身,也交流个人当下的观点。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占有最大篇幅。毛姆从作家生平入手,谈论他们的代表作。他不惜笔墨地讲述作家的生平、解析作品,透彻淋漓。字句间可以看到他不持偏见、客观而理智地评价每一位作家。这一方面因为他本人是小说家,对同样从事写作的人有更多理解;而另一方面,这与一个人的胸怀不无关系,有胸怀才能看到更多。

毛姆为作家“正名”:

“虽然在所有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身上都有这样的矛盾,相比之下这种矛盾在作家身上显得更为突出。由于作家的表现手段是语言文字,在他们所说和他们所做之间不仅统一产生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显得特别可怕。”

“……他(契诃夫)说这些题外话的根本原因就是出于这样一种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其实各国都有),那就是要求小说家同时又是先知、社会改革家和哲学家。”

这样一本偏理性而非娱乐的书,在毛姆诚恳、明快的笔调之下,给读者带来意犹未尽的阅读体验。

(0)

相关推荐

  • 【阿简荐书】《观点》

    <观点>一 [英] 毛姆 著 夏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毛姆的"毒舌"背后,在于他自己也是一流的小说家,就比普通读者和评论家能看到更深一层,分析起作家和小说 ...

  • V. S. 奈保尔《半生》,跨越三大洲的人生

    "半生"无疑是一个大题目,足以编成一部巨著了吧,但二〇〇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 S. 奈保尔(一九三二-二〇一八)的这部命名为<半生>的长篇小说的篇幅并不算长.(当然 ...

  • 谁是同时代靠写作赚钱最多的作家?

    读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小说以外的文字,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便是毛姆总会于字里行间冷不丁便扯上几句与稿费相关的话题.当然了,他老人家想要表达的意思嘛,大家想必都明白,那便是作家写作与金钱之间,不 ...

  • 今日分享|他说写作没有神童可言

    8月 21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 No. - 01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 No. - ...

  • 《文学回忆录: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411部作品 <文学回忆录: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作者:毛姆 译者:宋碧云 长度:22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我无论如何得给这本书评一个"最"- ...

  • 匠心荐读 | 毛姆与他的《作家笔记》——生命的尽头,就象人在黄昏时分读书

    毛姆和他的<作家笔记>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在差不多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毛姆记了一部私密的日记.在这部&l ...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论读书的意义

    文/猫言 一 四月二十三号是世界读书日.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曾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为什么那么重要呢?读书对于信息过剩,知 ...

  • 【教育读书】毛姆《面纱》:长得好看的女人,一定就更幸福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毛姆<面纱>:长得好看的女人,一定就更幸福吗? 作者:夏  花     张德芬曾说:"我们人类所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 ...

  • 读书札记之——《面纱》(毛姆)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        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和散文家.1919年出版的<月亮与六便士>确立了他的长篇 ...

  • 为什么要读书?读懂毛姆和卡夫卡这两句话,就不会再问了

    为什么要读书?读懂毛姆和卡夫卡这两句话,就不会再问了

  • 凌宗伟:毛姆谈读书

    [异史氏曰]谈及为什么读书,不妨翻翻及读书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说,"阅读应当是令人愉悦的.当然,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得知识,总有许多书我们不得 ...

  • 毛姆:读书是人生最简便的修为

    Adaggio - Karaoké Playback Instrumental - Rendu Célèbre Par Lara Fabian Karaoke - Les Succès De Lara ...

  • 《读书是一种享受》毛姆

    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   毛姆   一个人说话时,往往会忘记应有的谨慎.我曾在一本名叫<总结>的书里,就一些青年提出的关于如何读书的问题说了几句话,当时我并没有认 ...

  • 读书札记之——《人生的枷锁》(毛姆)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一定要读,真的.       我这几天刚刚读完了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1915).这是我读过他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当然是<月亮与六便士& ...

  • 毛姆:读书是为人生筑起一个避难所

    对于毛姆的评价,最喜欢的一句是: 毛姆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毛姆的书,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世界, 读者置身于中, 可以通过作者倾注心血地描写体会世间百态. 从字里行间中, 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