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所能及的变化,微小真实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读由荣格的一篇论文翻译来的书,《未发现的自我》。

对读原作还是抱有谨慎,担心读不懂。原本想找水木丁解读这篇论文的书,名为《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对这世界》。心想,老师解读一定比原作通俗易懂吧。

可惜没找到后一本的免费资源,却找到了原作。呃……那就试着读读看吧。

纯学术的书读起来有点不容易。需专心,不被打扰。不理解的地方反复读,仍不确定是否领会到作者的意思。

有趣的是,这是一本让人不想放弃的书。可能因为这是充满了人文意味的心理学研究,也可能因为荣格解答了一些我深切关心的问题,或许还因为荣格所写与每个人的存在紧密相关,“将心灵事件与人生和意义联系起来”。

荣格这本书让我很多次想到村上春树的小说,尤其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他们都看重心灵。

小说里写到,“我不能抛弃心,我想。无论它多么沉重,有时是多么黑暗,但它还是可以时而像鸟一样在风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恒。”

而且村上春树和荣格一样抱有“人性存恶”的观点。“人类人性的全部方面——明亮的与黑暗的、美丽的与丑陋的、美好的与邪恶的、深刻的与愚蠢的”。“邪恶并不是人类做出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

恶不只存在划清界限的对立面、在他人身上,而像影子一般,存在自身之中。

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有一处特别的情节,“割影子”。在进入小镇之前,每个人必须割掉影子。本人和影子分离,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或许象征一种与恶完全脱离关系的“洁净”状态。

小说中,失去影子的主人公并没有因为“洁净”而轻松快乐。他似乎同时失去了一部分生命力。或许在说:无论阴暗一面如何沉重,失去了它,人都不再是完整意义上的造物。

荣格说,“承认阴影的存在会使我们拥有必要的谦虚……人类关系是建立在不完善之上,基于人的脆弱、无助和需要支持,这正好是依赖性的基础和动机。”

社会发展、政权统治极力将个体原子化、孤立化,而人类的需要与之相反,人类渴望最终的团结。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主人公在小镇图书馆读古梦的工作,也呼应了荣格的一部分理论:人在潜意识中承继了一部分原始的自然象征,这是上帝与人类沟通的方式——通过梦和想象

个体在梦中接收到上帝的一部分启示,这一点与《圣经》中的异梦、异象记载吻合。

个体微小,但“个人是世界赖以存在的无限小的单元”,“幸福和满足,心智的平衡以及生命的意义,这一切只有个体能够感受”。所以荣格说,个体生活是唯一真实的生活

荣格认识到个体在时代思潮中所受的影响。短视的时代只从大多数和大规模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人们更相信眼见,而与原始本能、潜意识失去了联系,在集体中失去了个人的判断力。

“人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滑到一个纯粹的理念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逐渐取代了客观现实。人类与自己的本能的分裂使得文明人不可避免地陷入意识与潜意识、精神与本质、知识与信仰的冲突。

在文明广泛覆盖的现代生活中,人的原始本能和需要挤压在狭小的空间里。它存在人的潜意识里,也以梦的形式向人发出微弱讯息。

荣格相信有超自然的能力存在。“我们可以有合理的、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在这狭隘的范围之外,还有可以无限控制我们的力量。”

因此他说,“宗教源于人的本能需要,也因此是一种特别的功能。”对有信仰的人来说,“个体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成为一道防护伞,避免那些自身之外的有害影响。”而且,“宗教信仰者在回答一些悬于我们的时代之上的关键问题。”

潜意识只是宗教经验得以流动的媒介。至于这种宗教经验探究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超越了人类的知识范围。对于上帝的认识是一个超凡入圣的问题。”

荣格警惕集体的口号和教条。他提醒个人审视内心,“这虽然不受欢迎,但极为必要”。“如果个体不能在精神上获得真正的再生,那么同样的,社会也不可能得以再生。”

个体力量有限,却能够带来影响。“我们力所能及的变化是个体拥有或创造的变化,能有机会影响其他相似的人。……任何能够洞察自己行动的人,都因此找到了通往潜意识之路,都在不自觉地对周围的环境施加影响。

图片©Robbie Lawrence

(0)

相关推荐

  • 1.荣格心理学(开篇)

    图片发自简书App自从诞生那日起,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心灵秘密的探索,就像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界秘密的探索一样.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天,崇敬地,崇敬万物,甚至不惜制造各种神灵来顶礼膜拜,所有这些其实是一种对生 ...

  • 不卑不亢的面对这世界:终其一生,也许你都未曾认识自己

    但是,同样是学心理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好"的结果,甚至有些人学的更多,懂了很多的概念,名词,却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糟.究其原因,是因为心理学本身是一门关于"心灵" ...

  • 难以抵制高热量食物的诱惑?让集体潜意识为你解答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jonquille 编辑 加一 图片来自网络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吃,是人类的第一层级的需求,当饥饿到威胁你生 ...

  • 【哲普】弗洛伊德与荣格关于“宗教”的观点对比

    弗洛伊德和荣格是两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关于"宗教"的观点的差异点做如下总结. 1 对弗洛伊德而言,宗教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obsessional neurosis). 人 ...

  • 走进地下室 :荣格《潜意识与心灵成长》读书笔记

      关于荣格,因为实在太喜欢他的文笔,他的著作往往具有特别优美的文学性,所以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作家,然后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和学者.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灵是一座独栋小楼,客厅是我们社会形象光鲜 ...

  • 为什么有的人长相不好看,你还是会一见钟情?心理学浅析人格面具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为什么对方长得不好看,你还是会一见钟情?因为科学道理. 从心理学上来看,至少会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原因: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它隶属于集体潜意识这个 ...

  • 凌宗伟:为什么不可以“走进心灵”

    [异史氏曰]昨天看到李镇西老师"走进心灵--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品质"的观点,不禁想起前年底在清华附小我与成尚荣先生的公开调侃:我说,我是不赞成走进学生心灵(包括走进任何一个他人的心灵 ...

  • 胡盼:真实的生活

    难得有时间一整天的陪着孩子. 今天,假期中,我们爷三一起度过了一整天.早晨7点,妻上班了,5岁的女儿为了陪妈妈一起,早早的便起了床,2岁的儿子倒是能睡,舒舒服服的睡到10点多才醒.这期间,女儿自己一个 ...

  • 【经验谈】坚持真实记录生活

    【经验谈】坚持真实记录生活

  • 门罗与女性写作:真实地生活在一片泥泞的男性世界

    在衡量世界的重量.惯性和暧昧时,女性作家常常有自己的方式,一种更轻更空灵的悬置,经历并体察着性别.写作以及其后巨大社会结构评价之间的错位,从而一再重申在现实生活的镜面里,文学是如何让"人几乎 ...

  • 真实的生活 王思然

    偶然,看见一群飞翔在城市上空的鸽子,准确的说,不是白鸽,是一群灰鸽. 它们在高耸的钢铁森林里尽情舒展,飘荡,在高楼大厦间穿梭. 整个城市,乃致我们的生活都笼罩在一片灰色之下.天空是灰的,柏油路是灰的, ...

  • 【66】真实的生活

    近日来看到朋友圈很多分享"马云无人超市"引起轰动的消息,据说刘强东也要顺应大局开京东无人超市--心中暗自感慨,马云真是赚发了.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其实要感谢马云, ...

  • 《第十一回》再次证明了一点,真实的生活比戏剧更加不符合逻辑

    <第十一回>是陈建斌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作品,由陈建斌.周迅.大鹏.窦靖童领衔主演,春夏特别出演,刘金山.于谦.贾冰.牛犇友情主演,宋佳友情客串出演.首映是4月2号,现在已经可以在三大视频网站 ...

  • 「推荐」10部非典型谍战片,带你领略真实特工生活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星期五言:"你以为间谍是干嘛的,每天研究上帝和马克思的哲学家吗?" 这句台词出自电影<柏林谍影>,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 ...

  • 17岁少女嫁54岁老汉,期间怀孕16次,晚年道出真实婚后生活

    在我国还是封建社会的时候,当时由于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固化,一般有钱有势的人都会有个三妻四妾,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越是有钱老婆小妾越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一个40.50岁年纪的人找一个10 ...

  • 对话|王澍:“人们真实的生活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王澍讲座:城乡共存的可能性 The Possibility of Co-existenc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讲座&对谈:王澍&陆文宇 业余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