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看不起农民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9/07/05 08:51 | 分类:传统文化
孔子看不起农民是怎么回事?樊迟问孔子种庄稼的问题孔子怎么答的?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孔子的弟子樊迟,这个家伙很老实,甚至有点迟钝,所以他父母很老实地给这个孩子起名叫迟。樊迟在孔子的弟子中,不算是个聪明的孩子,所以老是被孔子骂。樊迟也因此同子路、宰予等弟子一起,荣升为被孔子骂得最多的弟子。
有一回,樊迟没事找事,去找孔子老师问问题。你要是问那些上古的尧舜禹,问仁义之道,君子之方也就罢了,呆头呆脑的樊迟却要问关于种庄稼的问题,搞得孔子很不高兴,在樊迟离开之后,孔子还是很生气,骂樊迟是个小人。
看起来孔子很不地道,樊迟勤学好问,问你孔子种庄稼的事情,孔子你不擅长也就罢了,为何还要背后骂樊迟是小人呢?
有很多人借此批判孔子,说他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劳动阶级,是地主,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这完全是一种非黑即白的直线思维,这也完全误解了孔子。
那么,樊迟挨骂到底冤不冤?
我们不妨从孔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想说起。
事实上,孔子梦寐以求开设的学校,是一所政治学院,是培养政治人才的,而不是培养农业人才的。
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孔子始终坚信“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生下来本质是一样的,是教育的差异造成了后天发展的鸿沟,这是一种朴素的平等、民主的思想。后来在他的再传弟子中,出现了孟子和荀子两个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对孔子的这种思想进行了不同的阐发。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人一生下来就天然地拥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既然人有良知,也有向善之心,所以人就应该利用良知和向善之心,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善。
而荀子与此截然相反。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既然人的内心深处藏着“魔鬼”,就更应该用法治、礼仪制度来规范,加强后天的教育,以使人能压抑心中的魔鬼,从而走上向善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思想殊途同归,都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对人性善恶不同的理论出发,孟子认为,我们都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找回已经失落的“善端”,而荀子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努力地除掉恶性,建立善性。虽然说法不同,但手段都是后天的教育,这也是孔子兴办学校的主要目的。
孔子的学校的起点很高,既不是“大蓝翔”,也不是“新东方”,他培养的是政治人才。孔子的学生樊迟,非要缠着孔子教他怎么种粮食种菜。孔子说种粮食我比不上老农民;樊迟又要学种菜,孔子说种菜我不如老菜农。樊迟走后,孔子在私下里骂樊迟为小人。说樊迟为小人,倒不是说樊迟的思想品德有问题,而是批评他的理想不够远大。
这怪不得孔子生气,孔子的学校专门培训政治人才,而不是农业人才。这就相当于你去向中国行政学院的校长请教高效农业和杂交水稻的问题,他肯定给你指条路,不远处就是中国农业大学,或者他可以给你介绍袁隆平院士,袁教授最懂这个。所以,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樊迟确实有点迟钝,他是问错了对象,难怪孔子大失风度,背后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