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灸治疗眼睑下垂,效果真不错!
眼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
眼睑下垂作为一种发病率日益上升的眼科疾病,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重度的眼睑下垂使人视力下降,形成弱视,给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麻烦。
眼睑下垂的病因
中医认为上睑下垂多因饮食不节,或忧思伤脾;或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或外感淫邪,入里中络,使眼胞筋脉受损;或眼、头额部遭受外伤,瘀血阻滞经络致眼睑纵而不收,胞睑无力提举致上胞覆盖黑睛,欲睁不起。
眼睑下垂在《诸病源候论》中称“睢目”“侵风”《普济方》称为“眼睑垂缓”《目经大成》称“睑废”。此外尚有“睥倦”“胞垂”之称。《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言:“目是脏腑血气之精华,肝之外候,然五脏六腑之血气,皆上荣于目也。若血气血气虚则肌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
眼睑下垂的分类
眼睑下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先天性眼睑下垂有遗传性,多见于儿童,多为双眼也可为单眼,与生俱来,可单独发生,或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其主要是动眼神经上睑提肌分支,或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所致。
后天性眼睑下垂多发生于成年人,主要因重症肌无力、脑梗塞或颅内动脉瘤压迫、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甲亢性眼肌病等。
眼睑下垂的临床表现
眼睑下垂诱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麻痹性上睑下垂多为单眼,骤然发生,或伴有复视、眼球转动受限;由于颈部交感神经节受损,睑板肌功能障碍而致者,多见同侧眼睑下垂,伴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出汗障碍;重症肌无力所致者,又称肌源性上睑下垂,表现为双眼睑下垂,晨轻暮重,疲劳后加重,发病缓慢,常合并眼外肌及其他横纹肌之功能减退;外伤性上睑下垂多由眼部机械性外伤或颅脑损伤累及提上睑肌或其神经而致,除上睑下垂外,还伴有其他外伤性损害。
眼睑下垂的针灸治疗
穴取百会、头临泣、阳白、鱼腰、头维、太阳。以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全身体弱乏力,形寒气短,四肢虚软,舌淡稚嫩,脉沉微细等中气下陷症状明显者,加手三里、合谷;合并有动眼神经麻痹所致斜视者加丝竹空。
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全身放松,腹式均匀呼吸。常规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以小于15度角针尖向前刺百会1.2寸于帽状腱膜下,直刺手三里、合谷各1寸,施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1分钟;由头临泣进针,经阳白,再透刺至鱼腰;由头维进针透刺至太阳;由丝竹空沿眉毛皮下透刺至鱼腰。术者右手持针柄做顺时针方向缓慢捻转至感有肌纤维缠绕针身,直至旋紧为止形成滞针,术者手不离针柄再运用提针震颤法抖动10次(可看到局部肌肉组织随提针震颤抽动)。接着于百会、头临泣处,将中间剪有小圆孔的硬纸片,由针尾套于针柄上,平放于针刺部皮肤上,取长约1厘米的一段纯艾段,插于针尾部,用线香由其底部点燃,令艾段自燃成灰后去除艾灰,再取一段纯艾段如前法插于针尾部点燃施温针灸,每穴施温针灸5段后,术者右手持针柄做逆时针方向缓慢捻转解除滞针后起针。每天一次,每周针灸五天休息两天。
方中百会又名三阳五会,乃诸经脉气会聚之处,又为督脉要穴,对于协调阴阳气血,通督提神,振奋阳气有着重要的功效。百会、合谷、手三里配伍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与补中益气汤功效相同。头临泣经阳白再透刺至鱼腰、头维透刺至太阳、丝竹空沿眉毛皮下透刺至鱼腰,滞针、震颤手法可以加强针感,疏通眼周诸经脉气血,再与温针灸百会、头临泣共同作用促进经脉调,血气和,筋脉养,使下垂眼睑恢复正常。
特别声明:
一、中医学认为个体有差异,四时有区别。上述所提供的诸方作为一种治疗补充手段,希望对您能有一定的帮助。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以上内容刊发于《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11月18日,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所有!
三、未经授权,请勿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