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考上状元后,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顺利当官

在古代,你绝对是一个很优秀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学而优则仕。

于是呢,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等,大约30岁左右,你就可以金榜题名,考上状元,从而进入中国的精英阶层,有了当官的资格。

恰巧呢,地方上有职务出缺,因此你不必等待吏部每三年一次的铨选,可以一入名就外放。运气实在好的不得了。经过种种程序下来,至此,我才可以欣喜的告诉你:

这位仁兄,恭喜你当官了,而且一入职就是县令,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了。

什么?你想衣锦还乡,这个问题想都不要想,古代为了避免腐败,都会有“回避法”。什么是“回避法”。

不能在本省任职,本省都不行,至于回乡以后,收拾下当年欺负过你的小流氓,木有办法,这种事只好委屈你,梦里YY一下。

到外省任职固然少了许多人情干扰,避免被亲戚们批评你不近人情,但问题是,万事开头难,该怎样走好当官的第一步呢。

官印在手,天下我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唔,不得不说,你的想法太天真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基层复杂着呢。

众所周知,中国最基本的单位是村、然后是镇,然后才是你任职的县。

那么村呢,出门就是亲戚,多以宗族势力为主,族长管着祭祀,管着人伦大事,手里还有官府承认的生杀大权,在乡间威望极高,不同他搞好关系,得到他的认同,你的政令一般是出不了衙门的。

村以上的镇,注意,我说的是集镇,乡间最热闹的地方,有多种宗族势力交集,这时候,单纯依靠一家是不行的,必须有个更有发言权的权威,那么,这样的权威是谁呢?

很简单,乡间士绅群体,读书人,有特权,可以不服劳役,不交赋税,大部分家里攒了点钱,另外呢,掌握着教育的权利,又会识文断字,在乡下,那简直是天神般的存在。

可以这样说:

宗族掌握着乡下的基本家庭,士绅呢,权威还在士绅之上,因此,要在地方站稳脚跟,这两类人是必须搞好关系的。

那么,你一外乡人到他们这儿来,除了官面上的奉承外,又该怎样和他们处理好关系,让他们成为你治理地方的臂助,而不是阻力呢。

靠自己的力量?那就看看你有多大力量吧。

你领到朝廷任命文书,从京城出发的时候,朝廷只允许你带两类人?哪两类:

一:私人助理。

这是现代比较文明的话,放过去,那就是伺候自己的佣人,这个的选择范围就比较宽广,可以是亲戚,也可以是外边雇来的人,他们只负责生活起居,帮不了什么大忙。

二:幕僚。

幕僚,通俗点讲,就是师爷吧,师爷虽是你官场上最贴心的心腹和最得力的助手,但,这两类可是要自己花银子的,你再有钱,也不可能带一大帮子过来。

以上两类都靠不住,能靠得住的,也就只有这些人了,哪些人?

你到外乡上任,这一路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雇马车,可以骑马,当然,也可以靠铁脚板一步步的走,沿途呢,自然有官方驿站接待,驿站会把你的消息一站一站的传下去,就这样走,根据路程远近,一半个月,甚至一半年才到任上的情况都有。

到了之后呢,当地士绅以及衙门里的同僚肯定会热情接待,这时候,你就开始头疼了,为什么?

还是该死的回避法啊,不允许到本省任职,这到了外地,人家说话都听不懂,还怎么开展工作。

不要紧,这时候最大的帮手就出来了,他们是谁?

原衙门里的一帮人。

他们也有两类:

一:书吏,平常就管理下档案,处理下日常文书;

二:衙役,主要负责外勤,代表衙门跟老百姓打交道,什么维持秩序,抓捕罪犯,收税什么的,这些活都是他们的。

由他们的职责可以看出,衙门里一些琐碎的具体的工作都是这些人干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都是从本乡本土挑选,拿的是地方财政,朝廷绝不会给报销工资,这样一来,这些吏就成了和当地联系最紧密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关系,他们对工作往往是很上心的,至于怎么个上心法,就要看你是什么领导人了。

你一个外地人到了他们的地盘,这些人是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可千万不敢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把戏,可以根据前任的考评,对他们有甄别的利用,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好他们的职务。

让他们跟士绅,宗族打交道,你和你的幕僚只管发布命令,把握个大方向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衙门的基本职能全部就绪,你才算是踏踏实实坐稳了官位,至于以后当清官还是当贪官,就全看个人爱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