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和尚“一画论”,开启中国绘画美学新生面

清代初期,艺术领域复古主义风气盛行。在绘画方面,“四王”及其末流把持画坛,鼓吹以古为法,宣扬以古为我。石涛在《画语录》中尖锐地批判了这股复古主义思潮,他主张“借古以开今”,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在清初画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石涛对绘画美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的“一画论”上。
过去的画论著作往往局限于笔墨技法的探讨,而石涛的“一画论”将笔墨技法与绘画原理结合起来,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了中国画的审美本质,从而开中国绘画美学的新生面。
石涛 对菊图  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指出:“山川人物之修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
意思是说,我们未能表现出天地自然、山川人物的神趣秀态,是由于未能把握住“一画”的本质的关系。
那么,中国画中的“一画”的本质是什么呢?石涛认为,在中国画中,“一画”最基本的意义是指一根根造型底线,画家赖这根造型底线而为万物传神写照。
石涛 横塘曳履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是艺术,离开笔墨线条,就无法塑造天地间万物的形象,而“一画”这根造型底线是绘画中最基本的东西,看起来仿佛简单,但它能把天地间的万物收进画面。如何画一幅画,从起笔到搁笔,都离不开这根造型底线。因此,熟练地掌握这根造型底线,是人们一下手作画就会碰到的基本功。
但是,石涛认为,中国画的“一画”不仅包含着笔墨技法的意义,而且还包含着更深的哲学意义,亦即它又是一根通贯宇宙——艺术的生命力运动底线
就自然界而言,“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正是这“一画”,凿破了宇宙的混沌,化生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
石涛 采菊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这“一画”的运动,在宇宙中鸣奏出一曲曲生生不息的生命交响乐。就绘画而言,“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画家挥毫作画必先于“一画”。正是这“一画”,界破了空白,在画面上留下了一条生气灌注于中的线条。正是这线条表现了人的情感的回旋起伏,表现了大自然生命力运动的节奏韵律,显示了天地之间的“万象”、“众有”生命力运动之美。
可以这样说,石涛对中国画“一画”之为通贯宇宙——艺术生命力运动底线的阐发,是《画语录》的精粹所在。
应该着重指出,石涛是不赞成那种将中国画的“一画”仅仅理解为一根造型底
线的观点的。
他感触颇深地说:“且山川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重,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
这里所谓的“一管”即一笔,亦即造型底线。
石涛 狂壑晴岚图轴  纸本设色 164.9×55.9cm  南京市博物馆藏
在石涛看来,如果将“一画”仅仅理解为一根造型底线,那么画家面对苍茫的宇宙,浩瀚的大自然,纷繁的万象,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复制出千山万水的雄姿、万水千山的秀态。
反之,若能把握住“一画”乃造型底线与生命力运动线统一的法则,那么,画家就有可能将宇宙天地的生机活力,山山水水的灵气和人物的精神风貌表现在画面上。这就是“一管窥之”和“一画测之”的天壤之别
总之,在石涛看来,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自然(天)与艺术(人)的统一。但是,石涛认为,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一画”事实上还包含着主观(心)与客观(物)统一的意义。
石涛 金陵山水图册1
在中国画画家看来,山川自然并非死的存在,而是像宇宙天地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画家要想创作出成功的山水画,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显然是不成的,只有亲身去观赏山川的风致秀态,“搜尽奇峰打草稿”,方能感受到山川自然美之所在。但是,画家凭借手中掌握的感性材料即动笔摹写山川之形貌,也未必能创作出成功的山水画。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美的山水画呢?石涛的观点是:“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如要创作出美的山水画,必须在感官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极大地发挥“心”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审美诸种心理因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石涛的话说也就是:“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以至于达到审美主客体浑然合一的境界。只有这时,一幅能表现山水自然之美,并能表达出画家对山川自然之美情感体验的美的山水画才会诞生。
这个过程,石涛将其归纳为:“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
石涛 金陵山水图册2
在石涛看来,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自然与艺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该说,石涛的这一认识是极其深刻的,是一位称得上真正懂得中国画本的美学家
纵观中国美学史,由于各种思潮的影响,曾经产生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学名著。如果说,儒家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汉代的《乐记》,在阐述美和艺术的社会功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禅宗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宋代的《沧浪诗话》,在阐述审美的心理特征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老庄和《周易》美学开丽花结硕果于清初的《画语录》,在阐述美和艺术的本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 终 ——

真心喜欢书画艺术,想看懂书画的朋友,可以加这个视频号!

本人专注书画艺术欣赏普及,坚持原创视频。

切记!!!不真心喜欢的没有必要加奥

RECOMMEND
(0)

相关推荐

  • 美术研究|石涛《画谱》的美学意义

    [摘要]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 ,首倡一画说 ,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 ,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 ,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 ,而处处强调 ...

  • 中国绘画之理论体系

    中国绘画不仅以极其丰富的绘画积累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且还以极其丰富的绘画理论而独树一帜.中国绘画理论从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创作方法与步骤.笔墨技巧.作品评定,乃至分科绘画技巧等等,都 ...

  • 张泽石|从“一画论”谈中国画的笔墨问题

    黄宾虹说:中国画舍笔墨而无他. 笔墨是中国画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高级的问题,画家画到最高级别也是在讲究笔墨. 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笔墨,怎样运笔.怎样行笔.怎样执笔,都有一个大概的定式,然后按照这 ...

  • 苦瓜和尚的 “一画论”,开启了中国绘画美学新生面

    苦瓜和尚"一画论" 开启中国绘画美学新生面 清代初期,艺术领域复古主义风气盛行.在绘画方面,"四王"及其末流把持画坛,鼓吹以古为法,宣扬以古为我.石涛在< ...

  • 《易经》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源头

    成忠臣 黄宾虹老先生曾讲过"书画秘诀在太极中".黄老先生生前曾预言自己的画要五十年后人们才能认识,因老先生是个研究<易经>的,他知道自己的成就,预言的也准确,同时他也知 ...

  • 中国绘画大师黄宾虹国画作品赏析以及画论学习

    (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现代杰出国画大师. 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 ...

  • 中国绘画:传世山水画全集(十):明代 (五)

    318 <松阴高士图> 明 程嘉燧 纸本设色 纵130.2厘米 横3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老人.偈庵,晚年皈依佛门,释名海能,休宁(今属 ...

  • 戴培仁:有关中国绘画的自述

    中国绘画一如浩瀚的大海,数十载遨游其间深感上下浮沉搏击沧浪的快慰与艰辛.那波诡云谲的线条之律动,淋漓蓊郁的水墨碰撞与心灵的交融,尤能使人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的合一,深谙人生的哲理. 戴培仁作品 <晨 ...

  • 中国绘画: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九):明代 (四)

    285 <溪山图> 明 陆师道 纸本水墨 画面前景是湖水岸柳,水上一艘小船正游,岸上茅亭绿柳:中景山峦伸延,山上山路盘旋,寺庙隐现,高山层层深远,远山高起,山下平水相连.整幅绘画意境高远, ...

  • 苦瓜和尚石涛的山水画,越看意境越深远

    苦瓜和尚石涛的山水画 越看意境越深远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 ...

  • 中国绘画:传世山水画全集(五):元代(下)

    131 <丹崖云树图> 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纵101.3厘米 横4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绘画曾受赵孟頫影响, 远宗董.巨, 间及荆浩.关仝.李成, 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 ...

  • 苦瓜和尚:人间最美是“野色”

    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