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中国学生习惯了“雾霾学习”,出了门却不知道怎么呼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人大校园和课堂上看到的这些状况,使我很难相信,眼前这些孩子,原本都是中学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中学(甚至是以小学奋斗为基础)近乎残酷的学习竞争、同类拼杀中脱颖而出,进入全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而此刻坐在人大的课堂里,我猜他们会觉得,自己人生中最难企及的目标已实现,可以放松了,于是开始睡觉、逃课、无所事事。” “可以理解的是,在经过初高中至少6年高强度心理和生理重压之后,走到我们这些教授面前的这些‘天之骄子’们,普遍疲惫不堪,甚至身心损伤。我在大学中,已经看到了束缚孩子天性的应试教育,给他们造成的后果。”
“布置大量阅读时,学生们会抱怨;当我试图组织讨论时,学生们却沉默了。如果我严格要求,通常最直接的后果就会是: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评价调查中,被学生们打低分。不只是我如此,其他老师也一样。如此一来,教师为了自己的评分,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师生双方渐渐达成相互‘宽容’的默契。”
这些千辛万苦经历过高考,走到高等院校中的孩子们,眼界与思路真是僵化至此吗?当真是得到自由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呼吸吗?一定要有固定教材,才敢放手去学吗?这不是初高中应试教育一本通的后遗症,还会是什么呢?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ical science》 Anthony, E. J. (1987). 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 overview. The invulnerable child, 3-4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