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刻的会宁一中往事(碎事收笼 朝花夕拾) || 作者 听雨赏蕉
校门巍巍
该死的英语
上高中时,初中没有学英语的只有四五个乡的同学,如杨集乡、党岘乡、老君乡等,而我不幸也在其中。高一从ABC开始学习,感觉就费劲得不是一般。我们班六十三个同学,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初中学过英语的。尤其是我班的吴志谨(外号吴英语,现会师中学老师),何志峰(外号何大炮,中石油甘肃高管)的英语水平相当好,每次考试总得高分。记得高一第一次英语测验,要求写出二十六个英语字母及三个很简单的问答句。如“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华。”“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十五岁了。”等等。本人破天荒地得了七十三分,也是高中阶段唯一一次英语及格的成绩。单词也记着,课文也背着,总感觉云里雾里的,成绩一直是差得无可救药。为此李生斌老师批评好多次。高考时盯着试卷,八十五个选择题不管对错ABCD全填上了,后面的十五分的写作交了白卷。高考成绩只有二十八分。以致于后来参加工作后的职称英语考试,也是强我所难,一考再考!如果高考英语能考个三十二分,可能我的求学工作之路将会改写。其实,初中没有学只能算是一个很牵强的借口,不爱学不会学没有学才是问题的关键!
书声琅琅
这家伙上天了
有一年,会宁一中的一个高三补习生在中秋节晚上悬梁自尽了。第二天早上出操时发现挂在学校新盖的宿舍梁上,当时新宿舍还没有住人。于是就报了案,公安局的法医把人放下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死了好几个时辰了。这件事当时在一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原来法医从他的绝笔信中了解到:他们家的条件相当好,父亲是教师,第一年高考失利,又顺利进入会宁一中补习。主要是悲观厌世,对前途迷茫,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细一想他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当年不够补习资格的同学还有好多,有这样的条件还如此悲观,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当年学生生活条件差,八月十五刚好是学生大灶改善伙食的一天,那猪肚子面片子可谓诱人至极。大灶的党师傅调侃着说:“不想活了你把这一顿猪肚子面片子吃了再走也不迟!”。当时学校气氛很紧张,下晚自习上厕所时要必经那间宿舍,有的同学起哄吓人,有的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为此学校专门召开了会议。下晚自习时老师打着手电排成排监督学生,严防起哄踩踏事件发生。晚上睡到宿舍,个个头朦在被窝里不敢伸出来。我班武发根(现会宁教师)猛一抬头看到玻璃窗上的中秋圆月,本能地惊恐地喊了一声:“唉呀,这家伙上天了!”当时把我们都吓得不轻,现在想起还有点后怕。一个人一旦迷茫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那是一件相当可悲的事情。
古门丽影
别给我瞎吹牛
我班同学大都来自民风纯朴的农村,具有会宁人吃苦耐劳,诚实本份的传统品质。同学之间谝个闲传喋个二话(会宁方言)本就无可厚非,但若是用过份的虚伪想标新立异那就叫出风头了。对这一点我们的班主任郭向东老师那是深恶痛绝的。针对有些同学的不当言论,郭老师善意地提出过批评。“别给我一天瞎吹牛了,你为啥不说你爷爷是邓小平?”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可笑,虽然郭老师话有点粗,但老师的衷心意愿还是要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诚实的会宁人。
领导带头
蓝帽子和黄帽子
刚上高中那会,男同学大多是蓝(黄)帽子牛眼窝条绒布鞋,女同学两个马尾辫一双方口平绒鞋,这似乎成了那个时代的标配。像韩宏文(会宁韩集,家境好)的黑皮鞋大分头那确实属于高大上了,大多数同学可望而不可及。印象最深的是张军(现在西安,博士)的蓝帽子和何志峰的黄帽子。张军人勤快,蓝帽子经常洗得干干净净。何大炮比较懒散一点,说话唾沫星子乱飞,帽子不经常洗,帽口周围总有一圈白色的汗渍,里面垫的纸总像油浸透的一样。忽然有一天,张军摘掉戴了十几年的帽子,留了在那个年代少有的小平头,这下可把何志峰嫉妒坏了,左看右看就是不入群不顺眼。“张军不戴帽子,把他的两根毛还要放出来让大家看。”何志峰似乎只有说出来才能释放心中积存已久的压抑!看来成功人士在未成名之前和普通人没啥两样。一个西安博士,一个中石油甘肃高管,演绎了一段令人难忘至亲至密的同学友情,谁能说这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呢?
校园一角
臭虫与“ 灭鼠能手”
会宁一中的学生宿舍当时条件很差,二十四个同学挤在一间宿舍的两侧通铺上。宿舍里的臭虫很多,有指甲盖那么大,熄灯后密密麻麻顺墙就下来了,手电一照急急忙忙又返回往上爬,一看挺吓人的。好多男同学夏天就睡在教室,第二天出操之前又把铺盖卷到宿舍,冬天没办法只能用单薄的身体与臭虫抗争着。学校打药灭过好多次,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那家伙虽小,一旦被咬上几口,身上便一片一片起红斑,火烧火燎般奇疼怪痒地,好几天才能恢复正常。天冷了晚上起夜不方便,一是厕所离得比较远,再者天冷容易感冒,好多同学索性用小脸盆当小便盆就地解决。早上满满一盆尿,里面淹死了四只小老鼠。为此韩宏文得了一个“灭鼠能手”的雅号。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都能够苦中作乐,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很好诠释了会宁教育的“三苦”精神!
聚精会神
鸡蛋的故事
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当年学校要求学生一律在大灶上吃饭。家里的粮食转到地方粮站,然后拿上转粮的手续,在学校后勤换取饭票,凭票打饭。只有高三的学生可以自己做饭,因为备战高考学习紧张,为的是改善伙食加强营养保护身体。整个宿舍全部是煤油炉子做饭,做饭时煤油味很大,空气相当污浊。正常都是和上洋芋揪的面片子,里面打个鸡蛋再放些肉臊子,比大灶的清汤面好吃营养又好。有一次尚学明(现白银职专领导)家里拿来了八个鸡蛋,朱林果(现会宁八里乡)与尚学明打赌。说这八个鸡蛋打开他能一口喝完,喝完了叫尚学明给他五块钱。这下就热闹了!同学们唯恐事态不大,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有的说生鸡蛋喝上对身体不好,有的说生鸡蛋营养价值很高,都在一旁煽风点火。只见朱林果拿过来一个饭盆,三下五除二就把八个鸡蛋打在饭盆里,咕嘟咕嘟一口气就给喝了个精光,一旁看的同学都傻脸了。尚学明看着空空的饭盆,无助地强装笑脸。当然五快钱再没有深究,尚学明的心在滴血,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八个鸡蛋,是他一个礼拜的营养餐啊!多年以后我们见面,鸡蛋的故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话题。
圣地雪景
随着时光的飞逝,我们都将渐渐老去。怀旧也就成了年龄给予我们这代人最好的乐趣。想想曾经的人和事,对我们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在此,我用我同学聚会时作的一首《沁园春·聚会》来结束我的回忆,以告慰感谢曾经朝夕相处的好同学:毕业卅载,今朝相聚,会师楼前。看昔日少年,稳重干练,青葱老妹,风韵淑娴。功成名就,身体康健,重游母校话当年。唯唏叹,都不懂情缘,终成劳燕!求学如此多艰,苞米蒸馍馍清汤面。笑当年男女,世故封建。埋头苦学,心无杂念,苦中奋起,豁达乐观,光阴倒转回从前。共祝愿,盼同学友谊,长存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