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的壮歌:那些年,我们从青藏线一路奔向西藏!
第173-1期:点击上方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晴空万里 本名梁有劳,陕西人氏。曾用名,无。笔名:木力、晴空万里。甲子开外,退役军人!曾服役于西藏、成都、西安等地。非诗人,好诗歌,闲暇时,喜弄墨。曾有诗作和文章刊于《空军军事学术》、《航空杂志》、《西藏日报》、《西藏研究》等刊物。于1987年停笔主营军事。2016重提笔爬格,有诗、文见世与读者交流。
奔向西藏——天路壮歌
晴空万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摘自一首歌词
西藏高原,平均海跋4000米以上。高原严寒,严重缺氧,冰雪履盖,山高水急,自古以来只有骡马古道通行。1954年,人民解放军从青海进军西藏部队运输总队在政委慕生忠将军的率领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慨,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进军西藏,开通了196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从此西藏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把西藏与祖国内陆紧紧地联係在了一起。
此后近40年里,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的官兵,一茬一茬地由青藏公路输送到西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担负起守卫边疆的重任。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从1991年起,进出藏新老兵空运输送,公路输送进出藏成为历史。1990年以前从军西藏的军人,每人都有难以忘怀青藏公路上艰难的跋涉,难以忘怀风雪严寒中冰冷难耐的忍受,难以忘怀五道梁唐古拉高度缺氧窘态,难以忘怀高原高山反应带来的苦痛!《奔向西藏——天路壮歌》就是送给曾经在青藏公路线上奔波过的战友们,以纪念哪经历了艰难困苦,充满了英雄气慨,结下了战友之情的昨天岁月。
没有昨天,
就没有今天……
一 天路壮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穿一身绿军装是很荣耀很骄傲的事,适龄青年趋之若鹜。所以当年我们也象他们一样,穿上崭新的军装,带着兴奋与憧憬登上奔向部队的列车。
当兵,是每个青年应尽的义务。但是,当兵去哪儿,是由接兵部队决定的。遇到西藏接兵的部队,那是我们的缘分!于是,一声汽笛,我们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家乡,一路向西,我们从五湖四海奔向一个目标青藏高原。
绿皮列车,乘载着我们,也承载着希望!
列车终点站,西宁车站。
无论你来自天南还是海北,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乡村,这儿都是我们的集结点。
西宁,中国西部的重镇,青海省的省会,可惜我们只是过客。
西宁的马步芳公馆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们在此停留,等待进藏的日子。
这是我们进藏时装行李的提包,在当时是很流行的。
西宁出发前,每个人都做了些准备。接兵干部说,路上啥也买不到,让我们多准备一些。除过肥皂牙膏手纸外,还买了些苹果梨等水果等。
西宁出发时,我们也是这样的行头。
青藏兵站部汽车团的车辆,那是我们进藏的"座骑"。
运送我们的汽车,已做好准备。
登车,出发!
当年进藏,每台车乘两个班。车的下层装大米,大米袋子上放上背包,我们就坐在由背包担当的“软座”上,开始了长途跋涉。由此,从西宁出发,日月山、青海湖、茶卡……,一路向西,开始了十四五天的青藏路上的艰苦跋涉。
青藏公路是指西宁至拉萨的公路,全长1960公里,为修此路有680多人牺牲,280人的遺骨被找回安葬。也可以说我们将在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道路上行进。这是1998年的祭文。
筑路牺牲的英雄们灵墓。
向筑路英雄们致敬!
到达格尔木,我们稍做休整,又起程出发。到了纳赤台,就进入了昆仑山脉。空气更加严寒起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越来越低,高原反应更加明显了。
头,越来越痛;腿,越来越沉;脚却越来越轻。脚踏在地上,象踩上棉花堆,腿却迈不动!头痛得似要炸裂,气有点喘不过来了。有经验的司机老兵说:坚持一下,慢慢会好的!那时,别说吃饭,连走路的劲都没了。
这是兵站炊事员在给我们做饭。西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平时我们做饭的锅是做不熟饭的,只有高压锅才能把饭做熟了,很费功夫的。
兵站每顿要要做几百人的饭食,我们一到就得及时开饭,炊事员们必须提前为我们准备饭食,很辛苦。现在通信发达,手机联系,可以提前告诉兵站多少人什么时候到达。那时的电话很难打通,都是由接兵干部打前站报饭,我们到时,饭已经做好了。
我们每行军两个小时左右,要停车休息一次。车队要检查车辆,我们方便小解,活动活动身体,要不然会冻坏的。
风雪中的行军
我们乘坐的帆布棚的卡车,只挡雨不挡风,棚内棚外同一个温度。棚外刮大风,棚内刮小风。雪花从棚缝刮进来打再脸上,用手一摸,原来是冰。
多好的苹果!进藏前买的,又好吃又好看。一路颠簸加寒冷冰冻,等我们吃的时候,已经冻得鼻青脸肿的了,牙咬下去全是冰茬子。就这样,一路上坏一个吃一个,到达部队的时候,一个好苹果都没吃上!
云雾弥漫,分不清东南西北。昏昏欲睡的样子,却咋也睡不着。车厢里谁也不说话,静得出奇!只听得车轮轧在砾石路面上的咔咔声及车厢板扭曲的吱吱声!
从五道梁住南,翻过唐古拉山,一路下坡,高山反应慢慢的减轻,但感觉还是漂漂乎乎的。遇上冰雪路,坑凹路,打滑颠簸,坐在车上就像在摇摆机里。
目的地——拉萨!
就这样一路风雪,一路严寒,一路缺氧,一路颠簸十四五天,到达目的地——拉萨。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地,最终目的地将是我们长期战斗的地方——所在部队!
二 兵站和错过的风景
从西宁到拉萨,我们乘车一路前行。要经过十八所兵站,有的要住宿,有的只是吃顿饭。隆冬季节,到处白茫茫一片。虽然我们大皮帽大头鞋皮手套皮大衣全副武装,仍然抵挡不住风雪严寒的侵袭。许多人耳朵手脸都有了冻伤。到了住宿的兵站,已经没有了欣赏风景的气力,吃过饭就睡觉,养点精神好第二天赶路,错过了沿途美丽的高原高山风景。
联结西藏与祖国内陆的丝带
日月山口,海拔3250米,是我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和部与分水岭,也是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个隘口。
日月山风景
文成公主回望大唐的地方。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唐太宗送日月宝镜一面。此镜可照大唐和吐蕃,为公主思念家乡时用。当一行至此,公主取镜相照,镜见大唐繁华与吐蕃盛情,思其肩负重任,随摔其镜两半,决心西行吐蕃。镜知公主其心笃定,随感而化为日月两山。
文成公主摔镜化山,意志坚决,感动苍天,苍天化泪为雨倾盆而下,随聚而成流,滔滔西去,这就是今天由东向西奔流的河——倒淌河。
青海湖的传说:悟空醉酒大闹潘桃会,玉帝遣二郎神杨戬收伏。谁料二郎不敌悟空金箍棒,下界躲避,又渴又饿。行之日月山以西,发现一处泉水,随取三快白石架锅做饭。二郎先放把盐入锅,随取水。泉上有一盖,二郎揭盖,泉水奔涌而出,淹没饭锅,化成盐水,进尔聚水成湖。二郎着急,顺手抓一小山,压住泉眼,复归平静。如今,湖水仍咸,湖中大島就是那小山,三个小島就是那三块白石了。
青海湖油菜花,每年七八月份花盛期,花海一片,游人如织。
茶卡盐湖风景。茶卡盐湖属卤水盐,细小方棱型结晶体,可直接食用。
苍天之镜。盐湖出自天然,由于盐结晶细小,所以湖面平滑如镜。如遇兰天白云相映,湖天一色,倒影清晰,可称绝佳一景。
盐淞景观。北方人见过雾淞,盐淞与雾淞相似。雾淞是水气在树木上冷凝而成,盐淞是盐湖水气结晶而成。如果在阳光下,可以看见宝石般的光芒。
香日德镇
1954年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指挥部的大本营曾设在此,青藏公路的修建由此起步。
香日德街景
诺木洪兵站
诺木洪,中国黑枸杞的盛产地。据说是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一种黑色果实,美容健体,延年益寿。
格尔木的将军楼
格尔木市的定点者,青藏公路修筑的指挥者慕生忠将军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格尔木市
1953年8月,慕生忠将军率部队修路进军西藏,行至格尔木河岸,只见四处荒芜一片。有人问将军“格尔木在哪儿?”将军将手中的铁揪往地上一杵,"铁揪在哪儿,格尔木就在哪儿‘’!格尔木由此诞生了。
格尔木街景
格尔木兵站
昆仑山前第一站纳赤台。从纳赤台出发,就开始了漫长的爬上昆仑山的道路。
纳赤台兵站
昆仑山碑
崴崴昆仑
昆仑山,传说中玉帝居住的地方。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有"万山之祖"之说。中华文化黄河的发源地。
昆仑山口
昆仑山口,海拔4776米,是从格尔木岀发翻过的第一个山口,高山缺氧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面积450万公倾。是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沱沱河兵站
沱沱河镇,万里长江第一镇,海拔4781米。它有许多第一,长江源头第一镇,第一镇政府,第一小学,第一邮局……
万里长江雕塑
长江源头第一桥
五道梁,海拔4415米。由于海拔高,植被少,加之土壤含貢量高吸氧,空气含氧量极低,是青藏公路线上高山反应最强烈的地方。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一说。
五道梁兵站
唐古拉山
进入西藏第一山,也是闻名于世山脉。海拔6000米左右,最高峰各拉丹冬6621米,唐古拉峰6099米。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的发源地。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在-4.4度。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青藏线最高的山口,离天最近的地方。青藏线上有一句顺口溜叫作:“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一到唐古拉,就进入了西藏的地界。
冰雪中盛开的雪莲花
唐古拉兵站
安多县城
安多县是进入西藏第一县,西藏的北大门。现归那曲地区管辖,以牧业为主。
安多兵站
安多草原
那曲县城(黑河)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是藏北较大的县城,现为那曲地区行署所在地。平均海拔4500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藏北主要的重镇。
那曲街景
正在挖虫草的群众
那曲(黑河)兵站
当雄县城
当雄,藏语意为有选择的草场。圣地拉萨的北大门。青藏线到拉萨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雄县海拔4230米,距拉萨180公里,西藏第一个机场的修建地。
岗底斯山脉主峰岗仁波齐
岗底斯藏语为众山之主,岗底斯山被佛教界公认为神山,岗仁波齐峰为神峰。佛教界以岗底斯山为宇宙的轴心,尼泊尔、印度人尊岗底斯山为“湿婆”(印度教三大尊神之一),尊主峰岗仁波齐峰为神山,尊玛旁雍错(湖)为神湖,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纳木错湖
当雄兵站
羊八井
羊八井海拔4300米,距拉萨87公里,是节假日休闲旅游热地。羊八井地热资源丰富,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排位十四。地热电厂每年向拉萨供电量占总用电量的45%,是拉萨的能源基地之一。
自喷地热井
羊八井镇
羊八井兵站
拉萨,我们到了!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我们在这里分别,奔向边境哨所,奔向雪山峡谷,奔向广袤的草原,奔向雄鹰展翅的机场……,一名真正的高原军人,从此迈开了步伐!
兵站,住过了;景色,错过了!不过,我们怀念那一路的艰辛,怀念那一路的风景!我们还会回去看你的……
图片 来自网络
文字 晴空万里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留下手印!
“雪域老兵吧”长期征稿,须微信平台首发。投稿邮箱:745568083@qq.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