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饕食话之 熊掌煮不

康定地方多山,尤其在折多山东边沿大渡河的上下鱼通地方,更是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各种野兽的乐园。山民们靠山吃山,狩猎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项劳作。那年月,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仅任其捕杀,还把他当作山民的重要“副业”项目,予以支持鼓励。

“隔山打鸟,见人有份”。山民们狩猎,有套多年形成的“山规”。他们多以村寨为单位组成一个分工严密的狩猎团队,有负责放狗的,有吼山的,有“坐纤”打枪的。所谓放狗、吼山,就是将林中野物撵出来,让猎狗先与猎物“斗”。那猎狗也有严格的等级,能与猎物“斗”的算“头狗”,最值价;只能跟着“起哄”的算“二簸簸”。狩获野物后,首先要割下几砣肉“犒劳犒劳”头狗和那些“二簸簸”们。此时伸着长长的舌头,“呼策呼策”喘着粗气的狩狗们,一见肉就立即扑过去,有滋有味地尽情分亨它们的“战果”。猎人们也是论功分亨战果的,“坐纤”打枪击毙猎物者为头功。所谓“坐纤”,就是守候在野物必经的路口,它一出现就准确地将其击毙,完成这次任务。击毙猎物的枪手,可优先分得这野物的“孱子”,也就是兽皮。参与者都可分得一份肉,连路过碰到的也不例外,当然那头蹄也是要按功劳大小来分配的。

当年工作组下乡,多带有武器,要吃野味,给几发子弹给老乡,就可换来一条獐子、麂子的后腿,要不是半支盘羊或一腿鹿子肉或野牛的肉。这些都属“山珍”。当然,最想品尝的还熊掌。机会果然来了。那年深秋,我们到金汤区的解放生产队作调查,就住在生产队的保管室。一天,保管员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们,“'副业组’打到老熊了!熊掌就要交到队上。”

金汤地方,常有老熊出没,既破坏庄稼,又害人。不久前在捧塔地方就发生过一个小学生被老熊“舔”掉鼻子的惨剧。那娃儿在放学回家路上,肚子有些饿,就钻到生产队的洋芋地里。那洋芋苗苗有半人多高,他蹲下去找准洋芋窝子开裂变的地方,正把两个指拇伸进去,想“阉”几个洋芋儿烧来吃,哪知一只半大的老熊正好迎面拱了过来,那畜牲见人就一头扑过去,将两只爪子搭在那娃儿的肩上,嘴巴对着他的鼻梁子一舔,就把那鼻头“舔”进了肚子里。那娃儿痛得在地里打滚,一阵嚎叫,熊被吓跑了,大人们也赶到了,见他满脸鲜血,一副空鼻腔,可四处寻遍也不见那鼻梁子,只得将他赶紧往区卫生所送。这孩子的家,就在离乡政府不远那条大水沟的磨坊边,是著名的蛇窝子。他的父亲是个魁伟的汉子,早年在部队上扛机枪,参加过大小金川的剿匪战斗,立过功,后复员回乡。这位复员退伍的老战士,是个不信邪的大男人,他总是身不离刀,遇蛇缠上他的两腿,拔出刀将它一切了事。蛇虽多,幸都无毒,没有坏事。娃儿的鼻子被老熊“舔”掉了他哪肯干休,硬是将学校告到县上,告到州上,甚至告到省上。可再告也找不到“神医”让那鼻子从新长起来,最后只得由政府出钱,在省城做了个假鼻子用绳子给套上。说去说来还是只能怪那狗熊,所以当年都将狗熊与野猪一样被列为应除的“兽害”。

深秋,林中的青杠子熟了,这时老熊们都爱出来找青杠子吃,好长足膘,再“藏洞”(冬眠)。此时,那畜牲爱攀到青杠树上,一阵饱餐之后又故意摔下地来,山民们称这为“老熊拌膘”。“老熊拌膘”,正是猎人们施展本领、为民除害的好时机。这天“副业组”的猎人们,一下就猎获了一大一小两只熊。保管员将“副业组”交上来的四只大熊掌都拿来廉价“优待”我们工作组。

同志们都听说熊掌是有名的山珍,可谁也没的品尝过。今天,一定要好好享回“口福”。接过这宝贝,在明火上把毛一熛,就丢进那口足足可装两三担水的“毛边”大锅中煮起来。在家兴致勃勃地烧呀,炖呀,可烧干一大锅水也不见那东西�。不�又掺水加柴煮,就不信炖你不�。从天黑煮到天亮,把厨房里半间屋的青杠柴都烧完了,那家伙还是不来气,没有�的样子。不�也要吃你,同志们七手八脚将它捞上菜板,拿过菜刀使劲把它砍开,你一块我一砣连毛带肉放进嘴里,哪知那东西硬得来谁也降伏不了它,这哪有一点美味的感觉,只觉得嚼的似那刺嘴的“牙刷”,真是白费一夜时光,扫兴而终。

后来请教行家,方知要先将黄泥巴调稀,厚厚地糊到熊掌上,放进“子母灰”中烘烤,直至烤透才取出来把泥巴扮脱,褪去皮、毛,现出油油嫩嫩肉砣子后放进砂锅里文火漫煨,才能真正品尝到这道美味山珍。后来再没有实践机会,不知是否如此。不过从中也悟出一个道理:不谙庖厨,焉得美味。

(0)

相关推荐

  • 东北虎和棕熊打架,一个技术好,一个力量强,谁更厉害?

    老虎和棕熊的对决,是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之一,你是站老虎队,还是熊队? 很多人支持棕熊,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老人传下来的话,总归是有道理的,说明熊比老虎杀伤力更大!&qu ...

  • 野饕食话之 猪“下水”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人逼债,要拿猪肉去还,那时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养人"都恼火,哪有好多粮食去养猪,猪肉自然奇缺.为了还债,伟大领袖都带头省嘴,全国人民哪还敢 ...

  • 野饕食话之奶豆花

    所谓奶豆花,其实就是发酵过的酸牛奶.这只是我对这东西与众不同的一种叫法. 当年下基层,提倡"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到了半农半牧区,或者牧区,住在藏族群众家里,最乐见的就 ...

  • 野饕食话之 食堂往事

    建食堂.办食堂.散食堂,我差不多经历了农村从吃开始"大锅饭"到"散伙"的全过程.建食堂,吃大锅饭,开始干饭大肉敞开吃,过上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qu ...

  • 野饕食话之品味“藏香猪”

    今天,"藏香猪"在餐饮圈炒得火热.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就领略过藏香猪儿的滋味. 国营甲根坝贸易小组收购的"藏香猪" 当年,我曾在康定县折多山以西的木雅区 ...

  • 野饕食话之“百鸡宴”(上)

    夏日,是高原的雨季,民谚有"四五六,淋得哭"之说.在这种季节,贡 嘎山区的雾,是够使人发愁的了. 天边晨曦微露,那雾幛就从深深的谷底漫上来,霎时淹没了我们的营地,裹紧了玉骨冰肌的& ...

  • 野饕食话之 “百鸡宴”(下)

    最令人难忘的,还数一次偶然的奇遇.那回我因工出差,正赶上乡上的民兵集训.为了考核战士们实弹射击的本领,中队长发给每个队员子弹一发,规定晚上每人必须交回野鸡一只.太阳一落坡,队员们就隐入了四山的丛林:到 ...

  • 野饕食话之领受彝族同胞的打鸡款待

    九龙县的乃渠公社盛产花椒,有椒乡之称.1978年秋,我们特地前往采访. 公社同志介绍,全社头数那个叫黄牛厂的山村出产的花椒品质最好.一位公社领导的家就在黄牛厂.于是我们就直奔这个山村而去. 九龙是甘孜 ...

  • 野饕食话之难忘那碗回味无穷的手工面

    巴塘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外江南"之称.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康巴地区出入川藏的要道,清末赵尔丰经边,拟建西康省,其巡抚衙门就设在这里.巴塘一度是康区的政治.经济.文 ...

  • 野饕食话之草原上的“美味”并非牛羊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先后两次到巴颜喀拉山下的石渠草原采访.第一次是在1974 年,第二次是1977年. 两万平方公里的石渠草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年无霜期极短,气候奇寒.那时原属邓柯县的区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