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著名针灸专家王乐亭

王乐亭,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

他提出的“督脉十三针”、“王氏夹脊穴”、“老十针”等针灸组方,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他对针刺技法的注重、对透穴的运用等都成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组成部分。

(一)督脉十三针

督脉十三针是王老运用经络辨证和使用奇经治疗疾病的典范。督脉原有腧穴28个,加印堂现为29穴。王乐亭教授1958年初精选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长强13穴组成督脉十三针。该处方是用来治疗脑和脊髓相关病变的基本选穴。

功能:疏通督脉,调和阴阳,补脑益髓,镇惊安神。

适应证:脑和脊髓病变或损伤引起的各种瘫痪(脑瘫、偏瘫、截瘫、痿证);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癫痫和各种惊风所致角弓反张;脊柱强痛,背腰酸痛,风寒湿痹。

(二)华佗夹脊穴

王乐亭教授采用的华佗夹脊穴可分为颈、胸、腰三组。单数椎骨左右18穴为奇数组,双数椎骨左右16穴为偶数组。奇数组主治脊髓病,兼治五脏疾患;偶数组主治脊髓病,兼治六腑疾患。取穴由距离正中线5分改为3分。称为“王氏夹脊穴”。该方1965年在北京中医医院定型,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组方:①颈 1、2、3、4、5、6、7(颈组);②胸 1、3、5、7、9、11,腰1、3、5(奇数);③胸 2、4、6、8、10、12,腰 2、4(偶数)。

功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增强脏腑。

适应证:脊髓损害所致瘫痪;颈、胸、腰、脊椎疼痛等症;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肺病、咳喘、呃逆等症;脏腑虚损,气血两亏之慢性疾病。

(三)病案

1.急惊风病案

王某,男,4岁。初诊日期:1956年7月15日。

父母代诉:3天前,因发烧(体温38℃)精神不振,去某医院注射退热剂后,身热未退,昨天突然抽风,即去某医院急诊,又注射退烧针,抽风反而频繁发作。来我院门诊,现症:壮热,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两手紧握,抽搐过后则见小的抽动,而后昏睡,小便失禁,大便2日未解。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口唇干裂而红。脉象浮数,扪之脘腹胀满。

【辨证】

外感时邪,热极生风。

【治法】

清热解表,平肝息风。

【处方】

十宣放血。针刺人中、合谷、太冲(开四关),针后未缓解,即请王乐亭教授会诊,用三棱针速刺涌泉、劳宫放血,约20分钟后抽搐停止。

治疗经过:针刺放血后,观察1小时未再抽搐,当晚体温退至37.5℃,抽搐止后未再发作。次日复诊时,热势已退,改针中脘、足三里、内关调理脾胃(用补法)。1周后家长来门诊叙述病情,患儿已恢复健康,一切良好。

【按语】

急惊风属于儿科四大证之一。《幼科发挥》中说:“急惊风者,肝风甚而心火从之”。惊风是心、肝功能失调,系因风、火、食、痰、受惊等引动心火肝风而致。

急惊风发作突然,抽搐有力,口噤痰鸣,甚则角弓反张,脉实。本例系因外感时邪、热极动风,正如王肯堂所说:“此内挟实热,外感风邪,心家受热积惊,肝家生风发搐,肝风心火,二脏交争,血乱气并,痰涎壅盛,百脉凝滞,关窍不通。风气蕃盛,无所发泄……”。在治疗时先以十宣泄热,四关开窍平肝,人中镇静,而惊风未平。王乐亭教授独取心包经之劳宫以清心开窍,取肾经之涌泉以镇龙雷之火,用三棱针速刺放血,20分钟后,邪热得去则风自平息。刺劳宫、涌泉清热息风,镇痉安神,王老体会犹如牛黄清心之妙。对于本例的治疗,实属经验丰富且有胆识之佳作。

2.咳喘

例1:徐某,男,7岁。初诊日期:1968年10月。

家长代述:患儿4岁时曾患感冒,咳嗽数月,继发喘息,经治而愈。但是体质较差,消瘦,平时容易感冒,每次发病则咳喘7~8日才能缓解,逐年发作频繁。今年来咳喘加重,呼吸困难,气憋欲断,不能平卧,咳吐白色黏稠泡沫样痰液,偶尔夹有血丝。本次因外感咳喘已发作5日,咳则气憋,汗大出,痰出气续,手足厥冷,咽干颧红,不思饮食,睡眠不安,大便稍干,尿清。胸透未见异常,服中西药未效。舌质淡尖红,苔少色白,脉细数。

【辨证】

气阴两虚,肺失肃降。

【治法】

补气益阴,肃肺化痰。

【处方】

养阴清肺方与止嗽平喘方加减:

鱼际、太溪、天突、俞府、乳根、中府、膻中、灵台(灸)、肺俞、风门。

【手法】

补法。隔日1次。

治疗经过:针治2次后,咳喘好转,4次后痰液减少,气促平稳,睡眠尚安。改针天突、中脘、俞府、鱼际、足三里2次,咳喘缓解,继针1次以巩固疗效,停诊观察。嘱其父母每晚睡前用艾条灸风门、肺俞各5分钟。1个月后追访,未再复发。

例2:张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69年12月5日。

患者咳喘已3年。病起于感冒之后,曾经治疗1个月,症状缓解。3年来入冬则喘咳发作,至夏季才好转。痰中偶带血丝,近1年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繁,不能过劳。近5~6天来,鼻塞流涕,咳喘气急,胸闷气憋,不能平卧,痰不易咯出,体乏无力,纳食不香,夜寐易醒,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支气管扩张,服氨茶碱仅能缓解症状数小时。患者体瘦,面黄,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沉滑。

【辨证】

痰浊内蕴,肺失宣降。

【治法】

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处方】

风府、大椎、风门、肺俞、合谷、灵台

灸)。

【手法】

泻法。

治疗经过:经针治5次,外感已除,鼻涕已止,咳喘减轻,已能平卧而眠。舌苔薄黄,脉沉滑。改拟:天突、中脘、俞府、膻中、乳根、内关、合谷、太溪。手法:俞府、太溪用补法,其他用泻法。经治6次后,咳嗽已除,但仍有喘促,动则喘甚,再以上方治疗6次。复诊,喘未再作。

【按语】

咳喘为呼吸道常见病证之一。一般认为有声无痰为之咳;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谓之喘。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医学入门》所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景岳全书》中也指出:“凡类中风之多痰者,悉由中虚而然。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又因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是故肺、脾、肾三脏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实证咳喘大多责之于肺,多由风寒或风热袭肺,使之肺气不宣,气逆而失于清肃,病势急骤,咳嗽声高而痰壅;虚证多责之于肾,由于元气亏损,肾不纳气而致,病势徐缓,咳嗽声低而息短,呼吸不相接续。王乐亭教授治疗咳喘时,多采用他的经验方止嗽平喘方和养阴清肺方合用,并随证加减。

止嗽平喘方的组成为天突、俞府、乳根、中府、膻中。本方是王老根据两个古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组成,其中俞府、乳根是《玉龙赋》中的穴方,主治风痰气喘;天突是《灵光赋》中的穴方,主治痰喘;再加入肺经的中府穴、任脉的膻中穴,即为平喘化痰方,此方侧重于治疗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所致之咳喘。天突为任脉穴,为阴维任脉之会,功能为开胸顺气,化痰定喘镇咳,以降肺肾之逆气。俞府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功能降逆平喘,足少阴肾经与足阳明胃经并行,而冲脉又隶于阳明,故三经皆有一定的联系,其功能降冲逆之气,调理肾气,疏通肺气,故咳喘得以平息。乳根穴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发,能降气化痰,主治咳逆气促,久嗽不止。中府为肺经之募,主治肺系之急,能通宣理肺;膻中为八脉交会穴之气会,亦为心包之募穴,能宣肺降逆、宽胸化痰;五穴相合,具有理肺平喘化痰止咳之功。临床多用泻法。

养阴清肺方的组成为鱼际、太溪。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通达三焦原气,调理五脏功能,又能退热敛汗,佐鱼际泻肺热祛邪而扶正。王乐亭教授拟定本方,旨在取其养肾阴,清邪热,以免火邪刑金;滋阴液,润肺燥,以求金水相生。本方适用于肺痨咳嗽及肾气不固之虚证咳喘,临床多用补法,且忌用灸。

例1属于气阴两虚,肺失肃降,治以补气益阴,肃肺化痰,故用养阴清肺方与止嗽平喘方合用,施以补法,加灸灵台、肺俞、风门,以补气助肺定喘,针治2次后,症状好转,改针天突、中脘、俞府、鱼际、足三里以降逆平喘,止咳化痰,益肾补肺而收功。

例2证系痰浊内蕴,肺失宣降,治以宣肺化痰,平喘止咳。因为患者新感未尽,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取风府、大椎、风门、肺俞、合谷施以泻法,加灸灵台以解表宣肺,平喘止咳。经治5次外感已除,然后用止嗽平喘方、养阴清肺方化裁,以治其本。取其俞府、太溪用补法,以滋肾益肺;天突、中脘、内关、合谷、丰隆用泻法,以降逆平喘,止咳化痰,开胸宣肺。继续针治1个疗程,咳喘平息,未再发作。

3.头痛

例1:程某,女,44岁。

3天来外感头痛,流涕,身热,四肢酸沉,咽痛,咳嗽无痰,口干。头痛牵扯前额及颞部,尤以颞部痛甚。自觉恶风,左眼发胀,夜寐不安,食欲不佳,大便干,面色微红,鼻音重浊。舌苔薄黄,舌尖红,脉浮。

【辨证】

外感风热,邪袭络脉。

【治法】

疏风清热,祛邪活络。

【处方】

百会、风池、神庭、太阳、合谷。

【手法】

泻法。

治疗经过:每日1次,针治2次后,感冒已好,再以原方加攒竹针刺2次,头痛痊愈。

例2:祁某,女,38岁。初诊日期:1977年6月7日。

1周来左侧偏头痛,阵发性发作,以头顶及耳后刺痛为主。左侧耳鸣发堵,下午较重。睡眠尚可,纳食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

邪客少阳,络脉阻滞。

【治法】

和解少阳,疏通脉络。

【处方】

风池透风府、丝竹空透率谷、头维透曲鬓、合谷、阳陵泉。

【手法】

泻法。隔日1次。

治疗经过:针3次后,头痛减轻,耳后刺痛次数减少。再以上法治之,继针4次,头痛缓解。

例3:李某,男,12岁。初诊日期:1978年3月。

头痛3个月余,近来感冒发热2天,烧退后,头痛加重,痛甚则呕吐,面色苍白,发冷,头痛以前额及头两侧为甚。食纳差,睡眠欠佳,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某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滑。

【辨证】

外感余邪未尽,脾胃不和。

【治法】

疏解余邪,健脾和胃。

【处方】

风府、风池、百会、太阳、合谷、神庭、中脘、足三里、太冲。

【手法】

泻法。

治疗经过:针治2次,头痛缓解,针治13次,痊愈。

例4:白某,男,51岁。初诊日期:1966年5月。

3个月前因感冒,头痛眩晕作呕,心悸,身热(体温38益),经治后热退,唯头晕、前额痛未除,日渐加剧,伴有心悸、欲吐、不能起坐。头不能左右环顾。夜寐不安,多梦。双侧下肢发凉,关节酸痛,阴雨天更甚。食纳不香,脘闷腹胀,小便灼热。大便稀,日解1~2次。面色黯而无华,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弦细。

【辨证】

余邪未尽,脾胃不和。

【治法】

扶正祛邪,健脾和胃。

【处方】

“老十针”方加百会、攒竹、关元。

【手法】

补法。

治疗经过:按上方针刺3次后,头晕、前额头痛减轻,食纳增加,脘胀大减。继用上方加三阴交,针治6次后,诸症继减,仅感下肢发凉。继按上方加膝阳关、阳陵泉,针治6次症状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隔日针1次,又用手足十二针方治疗3次而痊愈。

例5:戴某,男,69岁。初诊日期:1976年12月31日。

左侧偏头痛2周,近来头痛发作频繁,症势加重,每因情志不遂即发作,且伴有明显的头部跳痛、心慌、气短、心烦不安。在某医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大便干燥,4~5日1次,小便黄,面色红润,舌苔淡黄,脉弦滑。

【辨证】

肝胆火旺,郁阻脉络。

【治法】

清泻肝胆,活络止痛。

【处方】

风池、丝竹空透率谷、头维透曲鬓、合谷、太冲。留针1小时。

【手法】

泻法。

治疗经过:每日1次,共针4次而痊愈。

例6:程某,女,20岁。初诊日期:1976年6月。

左侧偏头痛已半年,且以闷痛为主,下午尤甚,自觉睡眠后头痛可以缓解。食纳尚可,二便自调。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

肝胆湿热,郁阻脉络。

【治法】

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处方】

头维透曲鬓、丝竹空透率谷、列缺、合谷。

【手法】

泻法。

治疗经过:针治4次而愈。

例7:田某,女,36岁。初诊日期:1979年11月。

患者头痛3个月,日渐加重。经常双侧颞部跳痛,上午尚轻,下午加重,晚上更甚。痛时如割如裂,发作时用双手按压痛处略能减轻。食欲不振,睡眠欠安,二便自调,月经量少,色淡。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弦细。

【辨证】

气血两虚,肝旺气逆。

【治法】

调补气血,平肝降逆。

【处方】

风池、丝竹空透率谷、头维透曲鬓、内关、合谷、太溪。

【手法】

泻法,太溪用补法。

治疗经过:按上方针治3次,头痛减轻,夜间头痛明显好转,再以原方治疗4次,头痛已除,睡眠已安,为巩固疗效又继针2次。共针刺12次痊愈。

【按语】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头痛,但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内伤头痛常见者有肝胆火逆,胃中积热,痰湿内阻,瘀血阻滞,肝肾阴虚,或阴虚阳亢,阳气衰微等。因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于头,邪气稽留,阻滞阳络或内伤诸疾,以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蒙蔽清窍,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临床又有虚证、实证之分。王乐亭教授治疗头痛惯用他的经验方“头痛八针”。本方组成为:百会、风府、风池(双)、太阳(双)、合谷(双)。本方由督脉之百会、风府,足少阳胆经之风池,手阳明大肠之合谷,以及经外奇穴太阳共计八针组成,故名以“头痛八针”。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共六条经脉,均与督脉相会于百会,而且督脉贯脊上头,循膂络肾;肾主元阴元阳,因此督脉具有调整和振奋人体元气的作用。取百会,施以补法,则升阳健脑(多用于虚证);用泻法,则醒神开窍(多用于实证)。王老认为:百会穴之命名,是由于手足三阳经皆交会于头,五脏之气又在头上会合,故名曰百会,而百会为头气之街。风府,顾名思义为风之门户,取风府以疏风散邪。风池虽为足少阳胆经穴,又是手足少阳经、阳维、阳跷四脉之会,功能为平降肝胆之逆气,清泻肝胆之郁火,且为疏风之要穴,故能清头窍,醒神定痛。百会、风府、风池相配,疏通头面经络,使之气血流通;太阳为经外奇穴,是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之会穴,能疏通三者之经气,使之气行血行,通则不痛;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能升能降,能散能通,能走肌表,使清轻之气上浮,泻合谷能清气分之热,配太阳能散风解表,通经活络。总之,“头痛八针”的功能是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疏风止痛。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泻手法,用于治疗各种头痛。另外,可根据头痛的部位,配合局部取穴,收效更好。

本组7例的治疗即为“头痛八针”的具体应用。

例1证属外感风热,邪袭络脉,治以祛风清热,活络祛邪,取头痛八针化裁,用神庭易风府。施以泻法。神庭亦为督脉穴位,配百会解表散热,清脑止痛。针治2次,感冒已轻,原方加攒竹(足太阳膀胱经穴),以增强解表之功,再针2次而愈。

例2证属邪客少阳,络脉阻滞,治以和解少阳,疏通脉络。本例为偏头痛,采用王老针治偏头痛的经验方。丝竹空透率谷、头维透曲鬓、风池透风府三组透穴。丝竹空属三焦经,率谷属足少阳胆经,两穴相配,能和解少阳,舒理气机;头维、曲鬓属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穴,也是局部取穴,功能为调气和血;风池、风府属胆经及督脉穴,功能为解表疏风。采用透刺法旨在一针贯数经通数穴,既沟通经气,又免于多刺易伤皮卫之弊。三组透穴相配,用于患侧,补泻手法随证变换。本例为左侧偏头痛,故用上方(施以泻法)加合谷、阳陵泉。合谷为四总穴之一,取其降逆、清热、散风;阳陵泉为胆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能降肝胆之逆气,搜头面之风邪,共针治7次而头痛缓解。

例3、例4均系外感表证已解,余邪未尽,脾胃受损,以致头痛等证。治以疏散余邪,健脾和胃。例3方用头痛八针,加神庭表散余邪,加中脘、足三里、太冲健脾和胃,全方扶正祛邪。经针2次,头痛缓解,经1个疗程治疗,迁延3个月之头痛即获痊愈。例4并发湿邪内蕴,阻滞经络,脾失运化,胃失和降,症状较显著,故以“老十针”方健脾和胃为主;加百会、攒竹通阳疏散余邪;加关元补肾助阳,釜底添薪,以助脾土之运化。经针3次,头晕头痛等症大减,再加三阴交益肾健脾。又由于湿阻经络,以致患者自觉下肢发凉,关节酸痛,故加用膝阳关、阳陵泉舒筋利节,针治6次症状基本消失,后用手足十二针方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而收功。

例5证属肝胆火旺,郁阻脉络,以致左侧偏头痛,仍可用治疗偏头痛之经验方(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透风府)加合谷、太冲,以清泻肝胆之郁火,活络而止痛。

例6证属肝胆湿热,郁阻脉络所致左侧偏头痛。治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用治偏头痛经验方两组穴(头维透曲鬓、丝竹空透率谷)加列缺、合谷,以调气机,助气化,使邪去而正安。

例7证属气血两虚,肝胆气逆以致头痛。治以调补气血,平肝降逆。用治偏头痛方加内关、合谷、太溪。内关为心包经之穴,理气舒郁,清三焦之热,以平肝降逆;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施补法以滋肾水,两穴相配使之水火相济,安神镇静;合谷功能为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针治3次,头痛减轻,7次后睡眠已安,共针12次而愈。

4.呃逆

李某,男,45岁。初诊日期:1976年9月15日。

数日来自觉胃脘不适。3天前早饭后呃逆发作,逐渐加重,以致呃逆频作,午饭后更加重。曾经某医院治疗未效。现症:呃逆不止,影响进食,但不呕吐。胃脘不适,胸部发闷,疲乏无力,夜寐不安,大便2日未解,小溲短赤,面黄体胖,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血压150/90mmHg。

【辨证】

肝郁胃热,上气呃逆。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降逆。

【处方】

中脘、气海、天枢、内关、章门、足三里、巨阙、丰隆。

【手法】

泻法。

治疗经过:次日复诊,针后呃逆稍减而未止,拟用下方:巨阙、中脘、膻中、天突、气海、足三里、太冲。3诊:呃逆渐缓,再拟下方:幽门、中脘、气海、天枢、内关、章门、足三里。4诊:呃逆基本缓解,每日发作6~7次,已能进食,胃脘不适已消除,仍按上方针治。5诊:共针治5次,呃逆已除,饮食正常,大便已通,按上方再针治1次。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呃逆连声,短促频繁,不能自控的证候,俗称“打嗝”,古名为“哕”。多因感受寒凉,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肝火犯胃,以及劳累太过,中气耗伤,致使气机逆乱,发为呃逆。若见于久病重症患者,如呃逆时作不休,属于胃气将绝的危象。临床可分为虚实两类,呃声有力者为实,无力者为虚。寒证畏冷喜暖,热证口渴便秘;食滞则腹满,嗳腐吞酸;肝郁则胁胀,脘闷纳呆,兼见畏寒肢冷,则为阳气虚衰之证。

本例证系肝郁胃热、胃气上逆而致呃逆频作,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和胃之法。使用“老十针”方化裁,均用泻法。方中气海、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调中和胃;章门疏肝理气;加巨阙以降胸膈之逆气;丰隆为胃经之络穴,能调胸膈降逆气,清热化湿。故针治1次症状减轻;为增强其调气降逆、宽胸利膈之功,加用膻中、天突、太冲、幽门等穴。经治6次,呃逆已除,饮食、二便恢复正常。

5.偏瘫(癔症性瘫痪)

刘某,女,60岁。初诊日期:1976年8月25日。

患者发作性左半身瘫痪1年。近1年来,左侧上肢、下肢瘫痪,反复发作,语言謇涩,撮口。初病时瘫痪症状较轻,发作时肢体不能活动,30~60分钟即可缓解。症状日益加重,无论是在家中或到户外均不能自行控制。每次发作均有先兆,先感胸闷不适,但不能自行控制其发作。多数医院诊为脑血管痉挛、高血压性脑病。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未见明显好转,失眠,纳差,二便自调。面色黄无光泽,痛苦面容,体瘦,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舌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70/110mmHg。

临诊时正值左侧半身瘫痪,不能说话,神志尚清醒,表情尚属正常,能理解问话的内容,但不能回答。经详细观察,最后诊断为癔症性瘫痪。

【辨证】

心肝血虚,筋脉失养。

【治法】

补益心肝,濡养筋脉。

【处方】

发作时速刺人中,五脏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每周2次。

【手法】

补法。

治疗经过:针治6次,发作间隔期间延长,持续时间减少至9分钟左右,最长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仍继用上方针治,约2个月针刺20次,发作基本停止。继以上方又针3次停诊。随访5年未发作。

【按语】

患者病程已1年余,经多方检查,疑诊为脑血管痉挛、高血压性脑病,给予相应的治疗,均未获效。来诊时突然发作,呈完全性偏瘫,意识正常,病理反射均属阴性,既按上方施针,又速刺人中,则偏瘫消失,口角抽搐缓解,活动恢复正常。

详审其脉证属于心肝血虚,筋脉失养,以致发作性瘫痪。因为心主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肝藏血,主筋。患者年已花甲,气血俱虚。且因女子以血为主,故阴血常虚而气常有余。血虚则心肝失养,筋脉失润,故发作时失音不语、撮口、一侧肢体失用。又因情志郁闷而致,故发作前胸闷不舒,继而肢体瘫痿不用,失眠纳差,脉弦细,均系心肝血虚之候。治以补益心肝,濡养筋脉。方用五脏俞加膈俞,施以补法,以调气和血,扶正固本,调理阴阳,效若桴应。从而可知,对于以瘫痪为主症的病证,在辨证上也应当认真注意,并根据其临床特点,正确加以判断。

6.偏瘫(中毒性脑病后遗症)

张某,女,5岁。初诊日期:1976年10月6日。

患儿失语瘫痿2个月。今年8月患中毒性痢疾,持续高烧、昏迷、抽搐8天。经住院治疗清醒后,随之发现右半侧肢体偏废,右上肢不能高举,右手不能握物,右下肢全瘫。颈项软弱不能抬头,左侧上肢活动尚正常,下肢软弱无力。食欲不振,大便定期排出,呈球状粪便,小便尚可排出(反射性膀胱)。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右上下肢屈曲挛缩,痛觉尚存在。腹壁反射(+),右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巴氏征右(+),左(依)。运动功能:左下肢股四头肌肌力3级,右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右足内翻。西医诊断为中毒性脑病后遗症。

【辨证】疫痢热毒,扰神耗津,肝胃阴亏,筋脉失养。

【治法】

健脑醒神,滋补肝肾,濡养筋脉。

【处方】

方1:百会、风府、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脊中、悬枢、腰阳关、命门。

方 2:王氏夹脊穴:胸 2、4、6、8、10、12,腰 2、4,椎旁 3 分。

方3:手足十二针方: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加百会、廉泉、天突、通里。

以上3套处方,交替使用,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手法】

补法。

治疗经过:经治1个疗程后,患儿可以扶持迈步,头可以抬起,右上肢可以活动,但仍有痉挛、言语障碍、定期排便,仍为反射性膀胱。取穴同上。在第一组方中加大杼、绝骨、照海,连续治疗2个月,患者可以独立行走,言语基本正常,但智力、思维仍迟钝,二便恢复正常,右上肢活动仍欠灵活,右足内翻。在第3组方基础上加解溪、丘墟,再针6次,完全恢复正常。

1978年4月追访时,患儿上肢活动自如,手能握物,下肢活动良好,可以跳跃;言语基本正常,偶有个别字发音不清;右足稍显内翻,二便正常。检查病理反射消失,两侧生理反射基本对称,临床痊愈。

【按语】

患儿由于热毒过盛,热扰神明,以致昏迷;热灼津液,肝木失养,则筋急抽搐;筋脉失养则肢体废痿不用。

肾主二便,膀胱与肾相表里,气机失司则排尿不畅;阴津损耗,则大便干结不通。病患已2个月之久,高热灼耗,气阴两伤。治以滋补肝肾,益髓健脑,调和气血,濡养筋脉,调理二便。

王乐亭教授治疗此症采用“治瘫十一法方”中的三套处方,交替使用,隔日1次。第一套用督脉十三针方加百会、廉泉、天突、通里,疏通督脉,补髓健脑;第二套王氏夹脊穴方,疏导阳气,调理脏腑;第三套手足十二针方,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经治1个疗程之后,四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余证同前,仍取上穴在第一组方中加大杼、绝骨、照海。第三组穴方加解溪、丘墟,以加强疏通经气,舒筋利节之功。经3个疗程针治,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两年后追访,情况良好。本例的治疗方案,突出了“治瘫首取督脉”的学术观点,加用手足十二针方,实乃重视调理气血、治疗整体之意。

7.瘫痿(煤气中毒后遗症)

王某,男,27岁,煤矿(消防队)工人。初诊日期:1976年8月。

患者因煤气中毒后四肢瘫痪已有半年之久。半年前因煤气中毒而致昏迷,当时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小便失禁。经急救后,神志半清醒,四肢瘫软,失语,二便失禁。此后,四肢肌肉松弛,不能屈伸,手指拘急,翻身起坐活动障碍,手足发凉,大便干燥需要定时灌肠,小便失禁。患者面色白,表情呆滞,两目斜视,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血压120/80mmHg。

【辨证】

毒邪伤神,筋脉失和。

【治法】

健脑醒神,濡养筋脉。

【处方】

方1:督脉十三针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长强。

方2:五脏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3:足太阳膀胱经配肾经: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

方4:任脉配肝、胃二经穴加减:巨阙、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梁门、天枢、水道、章门。

方5:足阳明胃经配脾经:气冲、髀关、伏兔、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陷谷、内庭、三阴交。

方6:手足十二针方: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六组配方,交替使用。

【手法】

补法。

治疗经过:第1疗程,取方1、方5、方6加百会、人中、中脘、气海、关元。针治后,四肢可以屈伸,能翻身靠坐,大小便能控制,可以说简单的字,神志清醒。第2疗程,取方1、方3足太阳膀胱经配肾经的下肢穴,方5加肩髃、曲池、合谷、中脘、关元、阳陵泉,针后四肢活动逐渐灵活,手指可以屈伸,能靠墙扶拐站立片刻。第3疗程,取方1、方3足太阳膀胱经配肾经的下肢穴,方5、方6加人中、中脘、关元、中极、阳陵泉。针后在护理人员的保护下能扶拐行走,大小便能控制,可手持小匙吃饭,可以说简单的话,但吐字缓慢,神志清楚,两眼仍有斜视。第4疗程,取方2、方5、方6加中脘、关元、阳陵泉、带脉。针后患者自己能扶单拐站立,二便自调,言语清楚,神志恢复正常。第5疗程,取穴同上,针后能弃拐杖独立行走,但较缓慢,上肢及手指可屈伸持物,但手指仍发僵。第6疗程,取方4、方5、方6,针后能缓步,独立行走,说话逐渐流利,能准确地回答问题。针治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计治疗2年,临床痊愈。

【按语】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由于中毒后脑组织缺氧,功能受损害,以致精神、运动障碍。中医辨证属于痰迷心窍、毒邪伤神、筋脉失和等证范畴。患者来诊时表情呆滞,两目斜视,四肢废用,大便不通,小便失禁。证系毒邪伤神,筋脉失和。因为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王乐亭教授使用“治瘫十一法方”进行治疗,第1疗程选用方1“督脉十三针方”,以疏通督脉,补髓健脑;方5足阳明胃经配脾经,以调胃健脾,养血荣筋;方6手足十二针方,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加百会、人中、中脘、气海、关元以醒脑明神、调中益肾。第2疗程,选用方1“督脉十三针方”,以疏通督脉,补髓健脑;方3足太阳膀胱经配肾经的下肢穴,以调节膀胱,强筋健步;方5足阳明胃经配脾经,以调胃健脾,养血荣筋;加肩髃、曲池、合谷、中脘、关元、阳陵泉以疏通上下肢之经气,舒筋利节,并能调理先天与后天。第3疗程,继续使用方1、方3、方5、方6,加人中、中脘、关元、中极、阳陵泉,功效同上。第4疗程,选用方2五脏俞加膈俞方以调补五脏,益气和血;以及方5足阳明胃经配脾经,方6手足十二针方加中脘、关元补先天调后天;阳陵泉与带脉穴,用以解痉利节。第5疗程,选穴同第4疗程。第6疗程选用方4任脉配肝、胃二经穴加减,以育阴固本,疏肝和胃,与方5足阳明胃经配脾经,方6手足十二针以调胃健脾,活血通经。本例因为病情较重而复杂,病程也长,治疗比较困难,但是最后的疗效尚称满意,从整个疗程来看,对于治瘫十一法方运用比较典型,也就是对于各种法则和处方的运用与相互配合、交替使用娴熟如意,因此疗效

(0)

相关推荐

  • 针灸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人体经络"内属于脏,外于",遍布体内,纵横交织,有序人,沟通开阖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了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器官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茯苓甘草汤方

    原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浅析:言渴与不渴辩证治法. ...

  • 张吉:足太阴脾经经脉辨证及针灸论治

    专家简介 张吉(19295.22-2011.1.13),著名中医药学家.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 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珍奇穴方诀(文/胡军)

    田从豁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为第二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老师为西学中专家,有深厚的中西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1990年有幸聆听 ...

  • 北京同仁堂著名针灸专家王红伟教授教你夏季养生咽喉痛常用方药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异名]普济解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飞滑石450g  黄芩300g  茵陈330g  藿香  连翘各120g  石菖蒲180g  白豆蔻120g ...

  • 针灸名家王乐亭丨治疗高血压经验

    针灸治疗高血压 一.高血压病 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症,中医为肝阳上亢,也就是中风之前驱症. 病因:有生理,有病态,有遗传,有梅毒,有心脏病,有性欲过度,有暴怒气郁,有烟酒过度,总起来说就是阴虚肝 ...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风湿病专家——王承德教授专访

    顺天济世 德善惟生 --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风湿病专家.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 王承德教授 建一所中医风湿病专科医院,造福千千万万风湿病患者,这曾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 ...

  • 沉痛悼念 著名汽车专家王秉刚辞世

    2021-08-04 14:13:56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8月3日晚,著名汽车专家王秉刚辞世,享年83岁. 王秉刚1938年3月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专业,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国清洁汽 ...

  • 沉痛悼念著名汽车专家王秉刚:不能忘却,一生一念为汽车 | 汽智

    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贡献将会载入史册.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3日23时3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3岁. 他是中国汽车工业近代发展史的见 ...

  • 针灸名家王乐亭2

    8.郁证 例1:王某,女,43岁.初诊日期:1974年3月25日. 自述平素多思多虑,好生闷气.近半年来,心情苦闷,突然语言不利,说话吐字不清,自觉舌根发硬,舌头发短并向舌根部收缩.胸口堵闷,饮食无味 ...

  • 针灸大家王乐亭的“老十针”理论(下)

    (一)"老十针"的应用 首选"老十针" "老十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胃肠病,治疗其他病证也可以选用.概括地说,对于一切胃肠病证不论其虚 ...

  • 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老十针……王乐亭常用针灸方分享!

    王乐亭擅长以金针医病,所以在群众之中素有"金针王乐亭"之美誉.1956年王乐亭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 ...

  • 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老十针……金针王乐亭常用针灸方分享!

    首都国医大讲堂 首都国医名师大讲堂,传承百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医术专长,实现名医梦!帮助中医人考取康复理疗师.中医针灸师,中医专长医师,国际中医医师.国际针灸医师证等.以高端中医药发展平台,为全球中医人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