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传统糕饼.溯源文化

复兴传统糕饼.溯源文化: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溯汉糕唐饼之源:

大文豪白居易饕餮之诗词-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从西域传来,这种饼原在北方民族地区流行。《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汉人赵歧曾因得罪当时宦官避难至北海(即潍坊),以卖饼为生。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较早经营烧饼的例子。可见那时潍坊地区的烧饼已经作为一种商品买卖了。《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胡饼就是烧饼,自汉代控制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

《汉末英雄记》载李叔节“作万枚胡饼”慰劳吕布。《广异记》记述了某人与其妻胡妇开店,以“卖胡饼为业”的故事。古书中这类记载不少,反映了胡饼在中原的广泛传播。由于胡饼相当程度的普及,出现了制作胡饼的专门设施——胡饼炉,胡饼炉无疑是烤胡饼的专用炉。史称十六国时“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抟炉”,就是因为专用的烤炉已成为胡饼特有标志。从李叔节一次能做十万枚胡饼看,胡饼炉的出现可能不晚于汉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烧饼的做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带头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可见这种“烧饼”是一种肉馅烤饼,与现在的肉火烧极为相像。《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

《新唐书·舆服志》说:“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唐代的胡食品种很多,面食有餢飳(bù zhù)、毕罗、胡饼等。唐代胡食还有“餢飳”。

这是一种制作方法很复杂的油煎饼。《齐民要术》卷9《饼法》介绍说:【盘水中浸剂,於漆盘背上水作者,省脂,亦得十日软,然久停则坚。乾剂於腕上手挽作,勿著勃(按指干面粉)。入脂浮出,即急翻,以杖周正之,但任其起(膨起),勿刺令穿。熟乃出之,一面白,一面赤,轮缘亦赤,软而可爱。久停亦不坚。若待熟始翻,杖刺作孔者,泄其润气,坚硬不好。法须瓮盛,湿布盖口,则常有润泽,甚佳。任意所便,滑而且美。】餢飳是用油煎的面饼,慧琳《一切经音义》中说:“此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以近代亦有此名。”毕罗一语源自波斯语,一般认为它是指一种以面粉作皮、包有馅心、经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唐代长安有许多经营毕罗的食店,有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羊肾毕罗等。胡饼即芝麻烧饼,中间夹以肉馅。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饮食的情况,不能直接说明的是时期饮食品种繁多胡饼是当时的主食。

茶点扮演唐诗宋词文艺复兴的主角:

饮茶佐以点心,在唐代就有记载。有史料记载,唐代宫廷中茶宴中的茶点较为丰富。茶点精细美观,口味多样,形小、量少、质优,品种丰富,是佐茶食品的主体。茶点既为果腹,更为呈味载体。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花样不同的茶点类型与风格各异的茶点品种。在与茶的搭配上,讲究茶点与茶性的和谐搭配,注重茶点的风味效果,重视茶点的地域习惯,体现茶点的文化内涵等因素,从而创造了我国茶点与茶的搭配艺术。

我们从唐诗宋词中不难看出,茶点、已经成为宫廷与文豪举办沙龙或者文艺复兴的主角,亦如今日之星巴克-一杯咖啡、再来块甜品,沙龙其中、不能自拔!难怪白居易、李白念念不忘!

穿越唐朝糕饼的唇齿文化:

糕饼文化发展到唐朝,人们已不再单一追求饮食的食用功效,而是在保持饮食的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的艺术欣赏功能和养生保健功能。所以,唐朝的饮食造形十分优美,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据史载,“御厨进撰,凡器用有少府监进者,用九灯食,以牙盘九枚装食味于其间,置上前,亦谓之看食。”,所谓灯,就是把水果摆放在盘里,九灯食,就是把各种水果按一定的造形,摆放在华贵的牙盘之中,装满九盘。这种灯食既可食用,又可观赏,以观赏为主,所以称之为“看食”。

作为主食的各种饼类食品,也要制作成五颜六色,摆成美丽的图形,谓之“灯短”。韩愈《南山》诗云:“或如临食案,肴核纷灯短。”杨慎《升庵全集》卷69是这样解释灯短的:“五色小饼,作花卉禽珍宝形,按抑盛之盒中累积……谓之灯短。”又如唐鼓宗咸通年间,同昌公主出嫁,皇上给公主送去一道菜,’ 名叫“红虫脯”。它是用一尺长的红肉丝加工成的佳肴,丝丝红肉,如一条条刚健有力的虫L龙.给人以传神的动感,故称红虫L脯。在唐朝民间,菜肴的色、香、味、形、器也得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唐朝的岭南地区出产一种水果,名日“构椽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味.但是味道很酸,不好食用。然而,经过民间女子的巧妙加工之后,拘椽子马上身价倍增,立刻变为京城豪贵宴席上的名食。原来,“南中女工.竞敢其肉,雕镂花鸟,浸之蜂蜜,点以胭脂”,用蜂蜜降低了水果的酸味,用刻刀美化了水果的外形,使其成为色彩绚丽、酸甜可口、香气袭人的美食,因此成为京城豪贵的珍品。
南中女工这种变废为宝,提高菜肴艺术价值的作法,无疑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据《南楚新闻》记载,南方的百越地区,有两种用青蛙做成的菜肴,构思绝妙,其自然天成的艺术造型,不留丝毫人工雕镂的痕迹,令人叹为观止。“百越人好食虾蟆,凡有宴会,斯为上味,先于釜中置水,次下小芋烹之,候汤沸如鱼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如此呼为抱芋羹。又或先于汤内安笋苛,后投蛙,乃进于宴上,皆执笋苛,瞪目张口而座,客有戏之日:‘卖灯心者’。”唐朝是一个透明度较高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开放,衣着开放,生活开放,所以,唐人的饮食制作,也极力追求一种冰清玉洁的透明效果。唐人的饮食质量高低、烹调技术的好坏,其光洁透明的程度乃是一个重要标准。故唐人的高级撰食,习惯称为“撰玉”;肉白如雪的生鱼片,习惯称为“玉鱿”;档次较高的美酒,习惯称为“玉液”。皮日休的诗歌《吴中言情寄鲁望》云:“宴时不辍琅书味,斋时难判玉鱿香。”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三则有“开瓶泻辞中,玉液黄金厄。”被称为衣冠人家名食的“萧家馄饨、庚家粽子”,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萧家馄饨,辘去其汤,不肥,可以渝茗。汤液不肥,可以泡茶,说明萧家馄饨外形包得很好,油脂渗不出来,所以汤液透明,可以烹茶。“庚家棕子”的高明之处,就是因为它“白莹如玉’,说的也是食品的光洁透明程度,所以说,饮食造形艺术化的另一个特征是追求食品的外形光亮和冰清玉洁。此外,唐人还喜欢把美味可口的肉食和香甜爽口的水果、青翠欲滴的菜叶夹杂在一起,以此来提高饭菜的口感和观赏性。唐人韩约很会制作樱桃烨锣,而且能保持水果颜色不变,堪称饮食一绝。

唐代烧尾宴中还有记载一种糕点就叫贵妃红,后来又有贵妃饼、贵妃酥 等。糕饼、糕饼,唐人的习惯,糕为方,饼为圆,传说现今的月饼有一部分正是缘自唐代的胡饼,杨贵妃将某种胡饼定为月饼。但也有一说认为唐代以前已经有月 饼,只是唐代将其更精致化,同时加入胡饼的元素。我在6楼为大家补充说明的胡饼,基本上为何又称为胡麻饼、麻饼,即因为使用了胡麻之故,胡麻就是芝麻,也 是从西域传来的食材或调味料。

唐时,胡麻饼在长安十分盛行,长安处处都是胡麻饼的名店,白居易曾有诗《寄胡饼与杨万州》这样写道:“胡麻饼样学京州,面脆 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铺兴无。”这裏的“铺兴”即为胡麻饼制作的店铺,称为辅兴坊,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这个店铺的常客。在唐代,还有 一种被称为“红绫饼”的糕饼,据说也是在中秋节时专门食用的月饼;《洛中见闻》中记载,唐僖宗正在中秋节品尝美味的月饼时,听闻新科尽是在曲江开宴,便命 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这是关於月饼初见的记载。后来在唐昭宗光华年间的一次进士会考,共录取二十八名进士,新进士在曲江园林举行宴会时,昭宗 曾特派侍臣送去二十八枚“红绫饼”,每人一枚。唐代的卢延让年轻时曾经尝过皇帝赐赠的“红绫饼”,后来,他在巴蜀任官时曾写诗:“莫笑零落残牙齿,曾吃红 绫饼餤来。”到了宋代,月饼又发展出“荷叶”、“金花”、“芙蓉”等各式名目,苏东坡曾称赞月饼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里的酥是酥油,饴是饴 糖。月饼之后到了各代成为重要的糕饼,而且越发展越细致。

曹雪芹笔下糕饼文化内涵:

茶点不仅讲究色、香、味型等感观享受,而且注重茶点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扬州,根据名著《红楼梦》制作的“红楼茶点”在“日月明大茶馆”推出,经营的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松子鹅油卷、蟹黄小娇儿、如意锁片等在内的25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顾客在品尝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制作方法和故事典故。比如松子鹅油卷,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到贾母叫大家“随便吃些罢”的点心是:“缀锦阁欢宴毕,丫头们捧上两盒点心来,一盒内二样蒸的,即为松子鹅油卷与藕粉桂花糕……”在第六十二回中又说道,“宝玉生日那天,芳官自向厨房传中饭,其中既包括四个奶油松子卷酥……”。
其中,奶油松子卷酥也出现在本次推出的“红楼茶点”中。再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写贾府的糕类点心,用一种特制的银模具,将米粉压制成菊花、梅花、菱角等40余种花形,而且每一形体只豆子大小。无怪乎刘姥姥在进餐时,看到一个个小果子(点心)玲珑剔透,又想吃,又舍不得吃,特意挑了个牡丹花形的,说带回去给乡下妇女做花样子。

復興傳統糕餅之中點復興元素:

日本在我国盛唐时代就成为了虔诚的学徒!不仅学我国的诸子百家文化,亦学建筑学,糕饼更精益求于,以至于有了日本誉满全球的和果子饕餮糕饼文化。当梁思成编辑近代中国建筑学时、以至于不得不到日本寻找唐朝的建筑模样!

唐糕漢餅、让多少英雄美人尽饕餮!

胡饼秦酥、引几多文人墨客思春秋!

包装虽美、无味则殆,

创意虽颖、无魂则罔。

復興中點、注入文化,

秉承糕餅、匠心手藝。

赋予传统糕饼这种精神内核的正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强调生产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交互,比如长崎蜂蜜蛋糕,不用搅拌器,全程手工制作,而且从选料到打蛋再到烘烤,由一个师傅全程负责到底,就像孕育一个婴儿一样,看着它从无到有一点点长大,这样制作出来的蛋糕能没有温度吗?

正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所说:“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和果子美感的真正来源。

中点与和果子的差距,不仅在术的层面,更在于道的高下不同,这与技术、造型、包装有关,更跟背后的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有关。所以,“中点复兴”既是中式糕点的复兴,也是文化复兴、民族复兴。

復興傳統糕餅之中點復興、笔者认为:内外兼修,怀抱初心,寻古探味;巧而得体,情而合宜,甜香润口,天然健康;拾味中点,百技归宗,修艺于心,味尽其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