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宣武胡同,快来找下有没有您家!
来源:四九城(ID:woaisijiucheng)
北京的宣武区已经消失了
但110104永远存在
老宣武的人们,咱能忘记那
四胜胡同里的四圣庙
灵佑胡同里的灵佑宫
南粉店胡同里的佑圣寺
小时候是不是跟着长辈去拜过?
还有那陶然亭地区
冬天的陶然亭,大雪山最好玩
还记得你的那些长在附近的发小么?
龙爪槐胡同、龙泉胡同、黑窑厂胡同
……
那些年的夏天,我们穿梭在这些胡同里
留下欢笑与歌唱,还有那无忧无虑的身影
哦,牛街那边儿好吃的太多
胡同的名字也特好听
醋章胡同、半截胡同
春风胡同、烂缦胡同、莲花胡同
还有教子胡同、菜市口胡同、输入胡同
……
那个时候,经常被父母支使着跑腿儿
去聚宝源给爸爸买酱牛肉
再不就去南横街东口的小肠陈
他家的卤煮就是北京味儿
还有南来顺的面茶、牛街的豆汁
用零花钱买点驴打滚儿,糖卷果……
走在春风烂缦的胡同里,多幸福!
这条条胡同里,可是咱几十年的生活啊!
小时候去天桥看那些打把式卖艺的
去茶馆听相声,去戏楼看剧
跟着妈妈或奶奶去和平门菜场买菜
去广安门或大栅栏大观楼电影院看电影
老爸老妈的大茶缸里,永远泡着高沫儿
张一元、正兴德的茉莉花茶味儿正!
这一点一滴的柴米油盐汇聚到一起
就成了全北京独一份儿的“宣南文化”
长在宣武的人,能忘记这些么?
那些胡同里,又有多少故事呢?
明代时有制绳的工匠住在这里
所以就叫绳匠胡同,清代称神仙胡同
到了晚清,渐渐讹称为丞相胡同
帝师李鸿藻
明清两代也确实出过几位丞相
如明朝许维祯、清朝陈元龙、李鸿藻等
实际上,在京城所有胡同中
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名人
有30余位先后在此居住,为京城之最
胡同35、37号为安徽休宁会馆
明清时北京规模最大、匾额最多的会馆
原是明代相国许维桢的宅第
馆内的古藤和樱桃相传为许维桢手植
现尚存有大学士汪由敦的手书石刻
左宗棠
龚自珍1819年曾住在休宁会馆
另外,胡同16号住过陕甘总督左宗棠
胡同7-11号为同治帝的老师
军机大臣李鸿藻的住宅
曾国藩
隔壁12号也不简单
住的是另一位军机大臣孙毓汶
还有住在胡同北头的曾国藩
说其为丞相胡同并不为过
蔡元培于光绪年间住在这里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刘光第住在胡同29号
康有为、梁启超经常来此聚会
后来变法失败,谭嗣同六人被捕入狱
就在胡同的鹤年堂门前牺牲
秋瑾曾在这里的女学堂任“教习”
其间也住在“休宁会馆”
1916年李大钊在这里创办《晨钟报》
陈独秀、瞿秋白经常来此
鲁迅为图书馆选址的事不时到此找人
资助周恩来的刘崇佑也住在这里
一条胡同,名人往来无数
可惜1998年拓宽南北马路
菜市口胡同消失得踪迹全无
胡同地处菜市口大街路西
明代称半截胡同,如今已近消失
白描连环画中的严世蕃
胡同北边有座江苏会馆
据说是严世蕃别墅
它为明嘉靖帝首辅严嵩之子
奸猾机灵,善于揣摩嘉靖心意
世人称他为嘉靖第一鬼才
20号为四川潼川会馆,民国时
是四川青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1925陈毅元帅曾在此写过小说
贺诚也在此,解放后成为中将
这里还有著名的广和居饭庄
它是老北京“八大居”之一
官员文人、艺术家等多在此聚会
如张之洞、谭嗣同、翁同龢、杨深秀
金少山、鲁迅等长期在此议事就餐
唯一保存下来的就是41号院
它是浏阳会馆,也是谭嗣同故居
当年他就是在这里被拘捕
他在菜市口被杀的地方,离此不过百步
戊戌六君子,下排中为杨锐
27号为伏魔寺,建于明嘉靖二年
“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曾住在这里
沿菜市口向南,如今的大马路上
当年有条儒福里胡同,两旁有座观音院
以京城唯一的一座过街楼相连
《我是你爸爸》过街楼剧照
无数人怀念它,被多部电影取景
比如冯小刚的《我是你爸爸》
有人说这就是北京南城的味道
明清时这里是贩猪养猪的场所
俗称大猪营,后改为东珠营
民国时通县电话局长王席儒住在这
渐渐就称这里为儒福里
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观音院过街楼
它建于清道光十年
当时是北京城里唯一的过街楼
民间传说过街楼是阴阳界
连接东西两端的观音院上院和下院
据老人讲,过去菜市口杀人后
要把尸体运到东院停尸,西院超度
还有,当年寺庙每逢佛家节日
尼姑们便站在过街楼上向行人施舍药品
药品装在小提篮中,拴上绳子从楼上吊下
1999年拆除中的过街楼
解放后观音院停止一切宗教活动
西院成为自新路小学
东院大部分由建工医院占据
2000年扩建菜市口大街,过街楼消失
连同“儒福里”这个名字一起彻底消失
位于牛街东侧,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为京城回民聚集区,过去叫熟肉胡同
熟肉一词与牛街地区的屠宰业有关
当年这一带牛锅房林立
是北京地区牛羊肉的集散地
民国时因胡同名不雅,改为输入胡同
上世纪90年代,这里
还是牛街清真小吃一条街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进行
这条老胡同正在消失
贾家胡同在金代时便有
明朝时一度称为“贾歌胡同”
后来到清朝时又改了回来
河南会馆旧址
清朝时八旗子弟住内城
汉人及其他外来人则住在南城
所以这里的胡同里多有会馆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河南会馆
开郑会馆、福建莆阳会馆等
前些年拆迁中的贾家胡同
很多名人进京时都曾落脚在这里
比如林则徐住过福建莆阳会馆
曾国藩于道光三十年也住在这里
清著名经济学家洪亮吉
则于乾隆四十六年移此居住
他提出的人口论比马尔萨斯还早
而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
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
就出生在这里
如今,因城市规划的需要
这里的很多旧日风貌已经消失
只在历史上还有一丝痕迹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
米市胡同一带形成了粮米集市
米市胡同故而得名
同贾家胡同一样,这里多会馆
尤其以建于道光二十四年的
南海会馆最为著名
因为康有为长期在此居住
就在七树堂策划维新变法
康有为故居
“五四”运动著名刊物《每周评论》编辑部
就在这条胡同往南64号
原安徽径县会馆的房舍
李大钊、陈独秀、张申府
就在这里编辑出很多抨击时局的文章
胡同里的115号是关帝庙
也是潘祖荫祠
工部尚书、藏书家潘祖荫家族世居于此
潘祖荫字贴
而紧临南海会馆的
还有名震京城的私房菜——潭家菜旧址
另外,六百年前
有人在这里创办了一家烤鸡鸭店
开始并没有字号,由于风味独特
价格更是实惠,老百姓都能买得起
于是,后人便称它为——便宜坊
便宜坊旧址
民国时,李大钊、邓中夏
王光祈、毛泽东、赵世炎
国歌作者聂耳、著名学者吴虞
都曾多次来到便宜坊吃烤鸭
北京最著名的商业旅游区
它即是一条胡同,也泛指
大栅栏街、廊房头条
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一大片区域
它兴起起于元代,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为鼓励经济发展
修建了上千民房和商铺
用以招商开市,谓之廊房
正阳门外的廊房尤为繁华
当时北京实行夜禁制度
很多街巷道口都设立了栅栏
白天开启,夜间关闭,兵卒把守
廓坊四条的栅栏是商家自建的
做的最大、最好、最坚固
人们一说去大栅栏,大多就指这里
久而久之,“廊房四条”这个本名
渐渐被“大栅栏”取代了
清末时,这里云集了大量商铺
光老字号就达80余家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
“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
马聚源(帽店)、内联升(鞋)
瑞蚨祥(绸缎店)、四大恒(钱庄)
张一元(茶庄)、同仁堂(药铺)
长盛魁(干果)、厚德福(饭庄)
有首关于大栅栏的民谣
大栅栏里买卖全,绸缎烟铺和戏院
药铺针线鞋帽店,车马行人如水淹
可见当时的繁华
除此而外,这里还有
87家钱庄、26家银号、40家金店
北京最早由中国人办的银行
如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
就诞生在这里
1918年,中国人办的11家银行中
大栅栏就占6家
大栅栏的繁华不仅有商业
也有戏曲、娱乐等方面
清朝禁令不准在内城开设戏园
很多戏园子便开在南城大栅栏附近
今天的广德楼
历史上著名的庆乐园、三庆园
广德楼、广和园、同乐园等
当年叫得上号的“七大戏楼”
除广和楼以外,其余6座都在这里
中国戏剧史上著名的
“同光伶十三绝”和“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等都曾住在大栅栏
而国粹京剧就诞生在这里
纪晓岚、王士祯、李渔
梅兰芳、潭鑫培等名流
他们大多都曾住在这里
1900年义和团曾将整条街烧毁
但两年后便重建起来
随着前门东西两个火车站的建成
这里反而更加红火了
可以说,旧时的大栅栏啥都有
到今天就是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博物馆
杨梅竹斜街在明代叫杨媒斜街
据说过去胡同住过一姓杨的媒婆
民国时雅化为杨梅竹斜街
可以说,这条胡同是“走”出来的
元朝定都北京后,废弃了原来的中都
但新城的商业并没有发展起来
老城虎坊桥西侧至菜市口附近的市场
还是老百姓最愿意光顾的地方
后来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杨梅竹斜街
世界书局旧址
此街是一条始终飘满书香的文化街
旧时两侧分布着世界书局、开明书局
广益书局、环球书局、中华印书局等
如今依旧留下许多遗迹书香
沈从文先生初到北京时
便住在杨梅竹斜街61号的酉西会馆里
在这里写出了《边城》《长河》
《湘西散记》等著作,从而闻名于世
还有青云阁,如今只留“青云阁”石匾额
它是清末民初京城高级综合商业娱乐场所
诸多文士、官员、商贾、贵胄都来此消遣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等
都曾在此交流休闲,还有
小凤仙也是在此与蔡锷相识
如今,这里已成京城创意文化街区
一些设计工作室,独立品牌在这里安家
渔芙南餐厅、铃木食堂等知名美食店面
也坐落在这条街上,随岁月静好
旧时京城烟花胜地“八大胡同”之一
当年是老北京南城最繁华的地段
人称“前门大街大栅栏,石头胡同陕西巷”
无数名流来这里倚红偎翠
1923年曹锟的大总统竞选
参选时的选票价格就是在这里定的
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
四喜班就住在陕西巷
清末民初巷内妓院多达14家
而且中国十大名妓中的
赛金花、小凤仙都出自这里
还有一位神秘的良玉楼
陕西巷如今最著名的建筑就是上林仙馆
赛金花、小凤仙就在此搭班
实际上,赛金花住在榆树巷1号的怡香院
小凤仙住在陕西巷52号的云吉班
良玉楼并未列入中国十大名妓中
甚至至今没有公开的影像流传
但当年也是一位慧眼识英雄的奇女子!
辛亥情事 传奇都督之生死情缘
良玉楼本姓殷,名文鸾
当小凤仙与蔡锷相识的时候
她也正与蔡锷的好友尹昌衡琴瑟合鸣
尹昌衡被关入陆军监狱后绝食抗议
袁世凯派儿子请良玉楼来劝解
良玉楼入狱后,尹昌衡才放弃绝食
不久后,袁世凯暴病而亡
尹昌衡、良玉楼、小凤仙才重获自由
从此,良玉楼始终不渝地陪伴尹昌衡
位于大栅栏街和廊房头条之间
因胡同中间立有一石质门框而得名
传说门框上有座小庙,里面有座小金佛
后来“文革”时庙被砸毁
小金佛则被一位捡破烂的老妇拿走
别看今天的门框胡同不起眼
但这里从前却非常繁华,曾经有谚语说: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
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
爆肚冯
当年这里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
爆肚冯、年糕孟、豆腐脑白全在这儿
尚小云、金少山、鲁迅、常宝坤
很多文化名人均是这里的忠实顾客
康家老豆腐
建国后,很多老字号被收归国有
直到1985年爆肚冯的后人重开爆肚冯
此后瑞明楼、月盛斋等老号纷纷重新开张
才依稀有了昨日的繁华,可惜
这些新开的饭馆早没了昔日的京腔京韵
这条胡同源于明成祖定都北京时
公元1421年,因为需要建城的关系
大量陕西工匠涌入北京
同时朝廷决定新开五座窑厂
以生产建城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
近现代北京城墙也经历多次修缮
当时的窑厂大多集中在南城一代
黑窑厂便是其中 之一
当时该厂的任务是专门烧制城砖
因烧出的城砖为青灰色,俗称黑砖
所以才有了黑窑厂的名称
晚清老北京照片
如今黑窑厂街最出名的
是一家卖糖油饼的清真餐馆
在黑窑厂街四平园南平房3-1号
就在陶然亭北门附近
每天早上排队者众多,来晚了都买不到
韩达韩与韩达力,哈尔巴同打辣酥。
牛奶葡萄八达杏,起名都闹雁儿孤。
这是清代的一首竹枝词
是对当时市面上的一些果品的描写
在当时的老北京城
地处外城的果子巷是大大的有名
这里多是经营干鲜果品的店铺
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房山及大兴等地的果品大多集散于此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
果子巷已经不复往日繁华
只留下骡马市大街“果子巷”的地名
全北京拐弯最多的胡同
位于宣武区东部,全长约390米
长度虽然不长,但却有13处转弯
宣南地区的胡同怎么说也说不完
上面几条也仅是小北随便挑选
而下面这张图片里的胡同
您又曾生活在哪条呢?
(图片来自微博:南城老李1979)
不知道这些胡同牌儿是否唤起了您对宣武的怀念,想起了曾经的过往,曾经的种种。还记得《老炮儿》里“六爷”寄信那段吗?对,“宣武都没有,信往那里寄?”
也许曾经的宣武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也许在我们心里宣武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