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嘲笑引发的一场外交噩梦,强大的齐国被打得割地赔款
公元前592年,晋国郤克、鲁国季孙行父、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先后抵达齐国,四名使者与齐国进行了外交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名使者虽然都是地位较高的贵族,但他们却都有身体上的缺陷。郤克有一条断腿,季孙行父则是秃瓢,孙良夫只有一只眼睛,公子首则患有佝偻症。
四名使者来到王宫时,齐顷公便一直在忍住不笑。待到四名使者离开之后,齐顷公立即将这件事讲给自己的母亲萧同叔子,与母亲一边说一边笑。萧同叔子大笑不止,表示自己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于是,便请儿子再来安排一场会晤,让她亲眼看看这四名“怪人”。
萧同叔子不知抱着怎样的心态,从民间找来了四名身体同样有缺陷的接待人员,他们身上的缺陷与四名外国来使一样,分别为瘸腿、秃头、独眼、佝偻。四个特别的接待人员奉命接待了四个与他们一样有身体缺陷的使者,那场面甭提有多滑稽了。
当时,齐顷公安排人在宫中拉起帷帐,让自己的母亲与众女眷在帷帐后观看。虽说,帷帐挡住了这些“观众”,却没有挡住女眷们的哄堂大笑。郤克与孙良夫在国内是一人之下的大人物,怎容得这样的羞辱?他们一怒之下,结伴走出王宫,边走边商量如何报仇。
商量了好一会,又听到头顶传来一阵笑声,原来萧同叔子正站在高台上看瘸子和独眼龙。两人怒不可遏,当即拂袖而去,发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郤克回到国内后,立即请求国君出兵讨伐齐顷公。碍于国际友谊的考虑,晋国国君并未同意。
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就在这件事快要被人遗忘的时候,齐顷公发兵侵略鲁国,主动挑起事端,给了其它国家联手进攻齐国的口实。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兵侵略鲁国,在这场战争中齐顷公最宠信的大夫被鲁国抓获。齐顷公以撤兵作为筹码,要求鲁国人交出俘虏。谁知,鲁国人根本没打算讲和,立即杀掉了战俘,并将尸体放在闹市游街示众。齐顷公勃然大怒,当即带兵进攻鲁国。
在齐顷公进军的时候,遭遇了卫国的阻截,率领卫军的正是当时受到嘲讽的孙良夫。由于齐国人多势众,所以孙良夫被击败,齐军继续长驱直入。谁知孙良夫吃了败仗以后,并没有回国,而是来到晋国请求援兵。值此之际,鲁国也派季孙行父来到晋国请援。
就这样,晋景公派遣郤克,与两国联合讨伐齐国。联军与齐顷公约定天亮再战,双方射住阵脚安营扎寨。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不讲武德的齐顷公便下令趁着联军做饭时偷袭。没想到齐军摸入联军营帐时,联军早有准备,众人早就猜到齐顷公不讲规矩,于是,便在营帐中设下伏兵。不出所料的是,这场战争齐国大败。
齐顷公狼狈地回到国都后,立即派使者去诸国求和。作为联军代表的郤克提出了四个要求:
首先是要将齐国掳掠来的纪鼎奉献给晋国;
其次是归还战争期间侵吞卫国和鲁国的地盘;
再次是将齐国的所有田地的地垄走向改成东西向(便于外国的战车驶入齐国);
最后是将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送往晋国当人质。
齐国使者国佐拒绝了第三、四条要求,表示若改变齐国的耕地走向,那么,齐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的;而萧同叔子是国君的母亲,晋人将其扣押为人质于礼不和。由于,郤克已达到了复仇的目的,于是,便与齐国达成协议,与联军撤退。
这一场战争对于齐顷公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齐国绝非天下无敌。这次的教训让齐顷公变得警醒起来,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他在七年之内禁断酒肉。《公羊传》有云:“鞍之战,齐师大败,齐侯归,吊死视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齐顷公总结了经验教训,不再发动无意义的战争,而是励精图治将精力放在治国上,见齐顷公改邪归正,身为霸主的晋景公要求鲁卫两国将齐国割让的土地还给齐国。鲁卫两国不肯交出国土,晋景公便对其说道:齐顷公身为一国之君,能够一连七年不喝酒不吃肉,难道当年的宿怨(指四国使者受辱)还不能消解吗?
最终,鲁、卫两国碍于晋国之威,将当年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齐国,至此,这场因嘲笑而起的战端终于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左传·成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