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之改变的勇气
『写在前面的话』
“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我们往往选择后者。”
不破不立。
『正文』
认知偏差带来自圆其说。
如果不具有某种劣势,那么我也能够获得成功;其实,是我需要这个劣势,来避免我万一没有了这个劣势,也可能出现的不成功。
如果具备某种优势,那么我也能够获得成功;实际上,我不具备这个优势,因此我无法成功。
如果不发生某件事情,那么我现在也不至于会是这个样子;因此,那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只能这样了。
三个场景,听起来很耳熟,像是前世今生的孽缘,但细思极恐。比如,
我并不喜欢唱歌,但是硬着头皮和大家去唱KTV。坐好后,不得不选了两首,自认为拿得出手的。等到开唱时,突然想到万一唱跑调了或是别人比自己唱得好,那得多尴尬啊。索性就不好好唱吧,结果真的唱砸了,大家一哄而笑,自己也脸红了。心里可是很安慰自己,看吧,我就知道自己唱不好。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哼哼那两首歌,边哼边想,唱得还不错。
我喜欢写作,我想有一天我一定会写出点什么来。可是,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忙了一天下来,我好累,我想休息休息了,那就明天再说吧。其实,我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写出点什么来,不写才能幻想出写了就能成功的喜悦。
我想学个技能,这样也能够斜杠一下。但是万一我没有学会呢,或是这段时间做其他的会更好呢;算了,再看看吧。每隔一段时间都在纠结,当时要是学了,现在也许就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了。想想,自己真是的。
我想改善关系。可细想,就TA那个臭脾气,我还不是热脸贴冷屁股;所以呀,不是我不想改善关系,是对方有问题,可能撅我啊。关系越来越差,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真的没有办法。
还有呢?
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不会的知识或棘手的问题,不敢去求问,去请教。心里会想,这个知识点别人都没有问,就我自己问,会不会就我一个人没听明白;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我是不是不该去问。然后,就一直带着不明白,直到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并且真正需要自己给出答案或解决时,才发现自己的境遇更糟糕了,无力,无助。而这时仍在安慰自己,当时多问一句,也许后来就会好过些吧。
要是,要是两岁时,我带着棉棉每天阅读英文绘本坚持了下来,她现在的英语水平是不是会很高。你看,她现在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我想象的那样,就是因为当初没有坚持下来。以此类推,她现在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是当时没有把握住造成的吧。
你看都是当时惹的祸!
还有很多,很多。。。
安于现状,日子便顺水推舟;可逆流而上的压力更大啊,万一又冲下来了呢?
我们可以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让我们瞻前顾后,退缩,退缩,再退缩。我不做,因为我做了是可以做好的;但是,我又不能去做,所以我没有做到。多么完美的说辞啊,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每一次决策中。
我们却拿不出一次改变的勇气,即使我们明知过去不代表未来。我们无力改变自己,便越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自圆其说进一步推进了认知偏差。
一切进入了死循环。
突然想起《超级玩家》的一幕。面对门外的万丈深渊,敢不敢迈出那一步。
你以为的无底洞却是答案所在。
『写在后面的话』
如果我们两分钟内没有决定好做还是不做,那么,我们放弃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我们只需花五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却拖了下来;那么,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到那五分钟。
你的两分钟和五分钟都在哪里呢?
『题外话』
乐高课分享环节。
棉棉问老师,我们(屋)有监控吗。
有啊。
棉棉说,我知道(有)。
你知道在(大屏幕的)哪里吗?
棉棉说,我没看到,我不知道。
那你猜猜看。
棉棉说,我不知道我不能瞎说。
— END —
幼儿园老师对棉棉的评价
*** 第一百八十二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