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年夏天:最高气温44.4,仅北京城热死11400人!此高温从未被超越
虽说现在早已进入了数九寒天,但随着春天的脚步将近,万物也渐渐有了复苏的苗头。大多数人比起刺骨寒冬,或许更爱那七月盛夏。但提起1743年那个足以载入史册的酷暑,或许会让很多人不喜那炎天暑月了。
如今的人们每逢七月酷暑还可用空调风扇来降温消暑,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酷热中幸以贪得几许清凉,生活在古代的人们遭受热灾时,大多数人也只能望天苦问“酷暑炎炎何处避?”那些生于富贵之家的人逢夏还可“领冰票,枕凉枕,食莲汤,住冰殿”,而贫苦百姓在热灾来袭时,街边热死者却不在少数,悲矣。
说到我国的气候史,不得不提起“掀开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神秘面纱”的第一人竺可桢,他于2009年将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作考古、物候、方志和仪器观测四个时期。同时将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把我国经历的气候大致划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而就当处在第三个温暖期时,高温极端天气出现较为频繁。因此至今未被超越的最热夏天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于277年前乾隆八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正在经历着第三个气候温暖期的大清并没有过于轰动的历史事件发生,除了比往年提前的炎热和居高不下的气温让当时的百姓叫苦连连外,一切都如往常般平淡。但是随着步入七月盛夏后,一场热灾颠覆了百姓对盛夏的认识。虽说历史上也有很多对热灾的记载:“当时正处五月,到处寸草不生一片颓然景象,几乎所有的泉眼枯竭,大地龟裂草木皆干枯而死。”“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
但是在谈及公元1743年的七月,这些高温纪录只能屈居二三。再之后的1942年和1999年的时候,也达到了42.6摄氏度和42.2摄氏度的高温,但之后的温度都在没能超过公元1743年的那个夏天。
通过查阅记述了我国历史上各种天气、大气物理现象及其相关事件的《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对于清代气象的描述,“京师威暑”;“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五月苦热,泥土沙石仿佛被炙烤焦糊了般,桅顶流金,到处都有人被热死。”;“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大旱千里,屋中所摆放的东西皆是灼热烫手的,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因热而四处逃散的百姓众多,路人多热死。”可以看出这这几乎涉及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北等整个华东地区的异常酷暑,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在这样的高温下,“于僻静处谈鬼”的解暑玩笑话已经无法给人们带来任何的安慰了,不仅仅是人,世间万物仿佛都要在这炙烤下融化般。据说在当时,乾隆没有被热死是因为一个叫龙皮的宝贝,只要把这个东西挂在门上,室内外的温度就截然不同。
同时,乾隆还用大量的冰块来降温消暑,以当时的条件储存冰块是极其困难的,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可用上,几乎只有大户人家的冰窖里会储藏在其中。即便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避暑方法,酷热还是让乾隆困扰无比,便作诗道“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可是,相比这些富人来说,贫苦的百姓并没有那么幸运,记载的“渴死者其众”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时整个华北地区完全进入“威暑”模式,就像《浮山县志》所载的那样,“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街边巷道上被这炙烤而死的穷人和胖人随处可见,许多中暑昏迷的百姓很多也因为没有充足的水源和有效的救治,
在家中或者街边死去。
这一年夏天,各地的百姓都陷于惊恐与恐慌中。当时以北京的情况最
为糟糕,形容起来那便是“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想象一下正午艳阳炙烤下,锡纸都晒化了,更何况是人呢?
所以酷热七月究竟热死了多少人呢?按照当时的朝廷官员统计:7月14日至同月25日,短短的半个月里,北京近郊及城内已有11400多人死于酷暑。而实际的死亡人数肯定不止于此,仅仅只是在北京就有那么多人死于热灾,再加上其他地区,可以说整个华北地区更甚师整个中国都沉浸在死亡的笼罩下。
如果仅通过史志的文字记载,我们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对当时酷暑的直观参考。通过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研究首席专家张德二张博士对此的研究和测算,这乾隆八年的“魔鬼七月”20日至25日下午的温度均高于40摄氏度,其中在7月
25日这天,温度竟高达44.4摄氏度!这已然达到了高温红色预警!
这样的高温纪录始终未被超越,难以想象在277年前没有空调风扇可以消暑,也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面对着百年难遇的热灾,百姓是多么的惊恐和煎熬。
这高温天气的危害也因此受到了国家与百姓的重视。面对酷暑不仅仅使人体感到身体不适,思维迟缓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同时人们对于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大,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也增大了热灾的危害性。尤其在农业方面,高温酷暑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以及植被的蒸腾作用,由于高温引起的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这给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仅如此,持续的酷暑高温也增大了山火火灾的发生率,不仅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还会给国家和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