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续书为何最后要写宝玉读书中举,这其实大有深意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续作写宝玉最后选择读书中举,看成是后续作者的狗尾续貂,批驳不少。虽然续作后四十回写得差强人意,却也不乏精彩之处。
比如,续作里写黛玉最后是泪尽而亡,而不是“玉带林中挂”,选择上吊自杀,因为黛玉下凡就是要用眼泪来还宝玉当初的甘露灌溉之情的。另外,作者还把黛玉之死与宝玉大婚放在一起,对比强烈,这更加深了悲剧之意。
同样,我认为续作写宝玉最后走上读书中举也是妙笔。《红楼梦》第三十六回里宝玉从开始把读书做官看成是“国贼”“禄蠹”之路,到最后自己却走上了读书考取功名中举之路,其实这样写大有深意。请看我的分析:
宝玉挨打后,宝钗来看望几次,每次都是劝他要精进读书,让他大为光火:“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所以,宝玉一向读书做官之路是深恶痛绝的,谁要是劝他,他就跟谁急。虽然宝玉一向讨厌读书,当然《庄子》《西厢记》等书却不在此列。
续书在第一百一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宝玉看庄子《秋水》,宝钗见他不思进取就看不过,后与他围绕“赤子之心”展开了讨论:
宝玉认为古往今来的圣贤说过,人不能“不失赤子之心”,意思他要跳出犹如污泥一般的尘世,回到当初的纯真,说到底就是要出家。而宝钗则说,所谓的“不失赤子之心”,不过是“不忍”。
宝钗和袭人更是搬出贾母与王夫人对他的疼爱及身边丫头们的辛苦,让宝玉不要辜负了所有关心与照顾他的人,意思让他报恩,不能不孝。
后来,他听从宝钗那句“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就放下《庄子》和《周易参同契》等书叫下人搬开,甚至还要把它一把火烧干净。
这句话就说明宝玉为何听从宝钗的话,选择他深恶深绝读书求取功名的原因。说到底,他就是要报恩,读书中举“从此而止”,最后就彻底了无牵挂地出家了。
而他说的这句:“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说明他已经开悟了:一味地念经诵佛不一定就是修行,只要心中有佛,修行无处不在!
宝玉一向有情有义,这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如果续书不写宝玉考试中举这些,让宝玉直接选择出家,那就不符合前八十回作者本意。
这样写才能体现《红楼梦》十二支曲子里《收尾·飞鸟各投林》里说的“有恩的,死里逃生;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毕竟有恩的要报恩,所以续书这样写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正如续书里贾政之言:“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我才明白。”
《红楼梦》说到底是一个大的因果关系,每个人也都在完成各自的修行罢了。最后让宝玉读书中举也是完成他应当完成的,对家人一个交待,尘缘才算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