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与“温病学家们”运用地黄的经验

导读:昨天学习了张景岳基于“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运用地黄的经验。今天就来比较学习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和温病学家们“保津养阴”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地黄的经验。

肖老师每日一聊

今日议题:“头发与肾的关系”

欢迎点个赞,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中医!

9月4日明天晚上20:00
肖老师继续与大家直播见面,速速预约!
线上交流不过瘾?
想在线下与肖老师探讨中医问题吗?
翻到文章的最后,有彩蛋哦!

朱丹溪用“地黄”

“阳有余阴不足”、”相火论”是朱丹溪的基本医学思想之一。

 一 

丹溪认为“阳有余阴不足”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指出“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主之。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朱丹溪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所以人身也同样是阳有余而阴不足。

并认为阴气“难成而易亏”,又曰:“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

丹溪同时认为相火是生命活动正常的动力,在《格致余论·相火论》中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

体现其重视相火的作用,同时认为过度的相火便成了妄动,妄动则为元气之贼。相火妄动,必耗阴精。

故《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曰:“二脏(肝、肾)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心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流泄矣”;

《格致余论·相火论》又曰:“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概之,丹溪认为阴精的难成易亏,相火之易于妄动,是人体容易发病的关键。

 二 

基于以上认识,阴虚与火旺密切相关,阴虚必导致火旺,而火旺又必致阴液更伤,丹溪认为要保持阴精充盛,首先要使相火不妄动,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

故治法上,丹溪多从阴虚火旺立论,倡滋阴降火法,认为治“宜常养其阴,阴与阳济,则水能制火”,虚火宜“当作阴虚治之”。

在《格致余论·恶寒非寒病》中云:“阴虚则发热,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精神外驰,嗜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当作阴虚治之,补养之法可也。”

在这些治疗思想指导下,丹溪治疗阴虚火旺,补阴必兼泻火,滋阴有利于降火,所谓“补阴火自降”,泻火正是为了保阴,所谓“泻火为补阴之功”,滋阴与泻火,只是根据证候表现的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

 三 

用药上喜补养阴血之地黄和清热药配伍使用。

如治疗血证时,善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等清热药,《丹溪心法·吐血》中曰:“先吐红,后见痰嗽,多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四物汤为主,加痰药、火药。”

用四物汤加黄柏为主以治阴血虚而火动,并认为此乃“补阴降火”之妙剂。

其所创制的滋阴降火之代表方大补阴丸,被后世医家推崇为治疗阴虚火旺证之准绳。

大补阴丸重用熟地黄、龟甲,配伍黄柏、知母滋阴降火,其中熟地黄配伍知母、黄柏是《丹溪心法》中常用的滋阴降火结构,其他如沉香百补丸、滋血百补丸、虎潜丸、补肾丸均使用了熟地黄、黄柏、知母这组配伍;

熟地黄配伍龟甲也是滋阴潜阳的常用结构,虎潜丸亦使用了该配伍。

这些配伍所体现的滋阴降火治疗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温病学家们用“地黄”

清代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薛雪从湿热立论、吴鞠通三焦辨证、王孟英甘寒养阴等都对温病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使温病学派逐渐成熟。

温病的各个阶段,除有明显的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

温病易出现阴液耗伤,是由温病的性质决定的,因温热之邪为阳邪,其性上炎,易伤津液,传变较快。

诚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即舌干”、“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吴鞠通亦云:“温病误表,津液被劫,……热邪久羁,吸烁真阴。”

现代对22部有代表性的温病专著中的温病2158个方证分析发现,温病最为多见的十大症状依次是:发热、口干渴、有汗、脉数、谵语、恶寒、头痛、烦躁、发斑和神志不清。

其中以发热、口干渴和有汗三大症状出现频率最高,与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口干渴的病机无疑是外感发热耗伤津液的结果。

由于温热之邪容易耗伤阴津,因此保津养阴在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 

针对温病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阴液耗伤这一病理变化,在“实其阴以补其不足”理论基础上,养阴生津法贯穿整个温热性疾病的治疗过程。

正如吴鞠通所说:“以补阴之品为退热之用。”

生地黄作为甘寒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品,为温病所常用。

如由养阴生津之生地黄、玄参、麦冬组成的增液汤是温病养阴生津的基础方和常用方,凡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有热病伤阴之病机时常配伍使用此方,其他如清营汤、增液承气汤等。

此外,犀角地黄汤中的生地黄以及加减复脉汤中的生地黄、阿胶、麦冬、白芍等,都起到补充阴液不足的作用。

 二 

叶桂首创胃阴学说,使脾胃学说得以发展。

叶桂认为“胃为阳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与脾土有别故也”;“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胃属阳土,宜凉宜润”(《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苏案》)。

其重视脾胃,注重滋养胃阴。

生地黄正是甘寒凉润之品,符合“胃属阳土,宜凉宜润”之特点,故叶桂常用生地黄与玉竹、天花粉、麦冬、天冬、石斛等甘寒凉润生津之品以养胃阴。

为加强凉润之性,叶桂还常用鲜生地汁、麦冬汁、梨汁、蔗浆等鲜品汁加强清热润养之力。

叶桂和吴鞠通在治阴虚津枯之时,均喜用复脉汤中养阴血之生地黄、麦冬、阿胶、胡麻仁等来顾护阴液,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谓:“顾阴液,须投复脉。”

叶桂对于温热病由于失治伤阴耗液,或余邪未清,或见正气亦虚者,每用复脉,去参桂姜之辛温,加甘蔗浆等养阴生津而去余邪。

如治暑病邪热已退,于复脉汤去姜桂,加五味子以敛阴增液,益胃生津;对于虚劳、咳嗽、咯血等内伤杂病属阴虚阳亢者,以复脉汤随证化裁,养阴生津,使阴复阳平。

吴鞠通认为当邪气传入下焦时,必以消灼真阴,损伤肝肾为病机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以复阴、救阴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正如其所云:“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吴鞠通加减复脉汤和一、二、三甲复脉汤都以生地黄为主配伍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等滋阴养血生津。

由此可见,叶桂和吴鞠通在治阴虚津枯之时,都常用生地黄配伍麦冬等加味治疗。

吴鞠通使用生地黄时喜用细生地,其对用细生地之原因做了解释,“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温病条辨》所收录的18首方剂中注明用细生地的8首,占44.44%。

 三 

王孟英对养阴法的运用颇有造诣,“养阴保津”是其学术的中心思想。认为温病极易耗伤阴液,而阴液耗伤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良恶密切相关,提出“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

他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十分注重养阴,且从疾病的发生到善后贯穿始终,将养阴法作为温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对《灵枢·热病》篇提出的“实其阴以补其不足”甚为推崇,认为“此一句实治温热之吃紧大纲”。

王孟英与元代滋阴派之鼻祖朱丹溪在“阳有余阴不足”这一观点上持一致的看法,但在具体立法用药方面却有所区别。

朱丹溪常滋阴降火并进,且滋阴药注重使用气味俱厚、质黏多汁、甚或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肝肾之阴,故常用熟地黄、龟甲、鹿角胶等配伍黄柏、知母。

而王孟英养阴每以清淡甘凉之品濡养肺胃之阴为大法,用药主张甘凉柔润,生地黄是其常用药之一。

王孟英治疗阴津损伤已甚,而痰浊、湿热蕴结未清的病证,独辟蹊径。在应用燥痰化湿药物的同时,以大生地沸水泡汤,取其养阴之气而避其养阴之味,既监制了方药之伤阴,又避免了养阴之碍病,体现了王孟英用药用法时时重视顾护阴液的思想。

彩蛋!!!
9月12-13日,在山东泰安的伙伴们安排起来~
肖老师的线下公益讲座——“特异性方证”
欢迎大家前来交流探讨!
(0)

相关推荐

  • 养阴极品天冬临床用法

    养阴极品天冬临床用法

  • 地黄 麦冬,功效多,值得学习

    地黄和麦冬合用,为养阴生津的常用组合,五脏阴津不足均可用之. 麦门冬,其味甘中带苦,其气偏寒,膏脂浓郁,归肺.胃.心经,能养阴生津,清心除烦,润肺养胃. <神农本草经>曰:"(麦 ...

  • 阿胶〔附:黄明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阿胶珠. [来 源]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L.的皮去毛后熬制成的胶块. [成 分]含胶朊,部分水解后产生明胶.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 ...

  • 生地黄:清热养阴可治痹

    生地黄:清热养阴可治痹 □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生地黄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生地古今名称有异,鲜者古称生地,而当今我 ...

  • 地黄常用配方

    韦良渠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1.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30克),生地黄八两(240克),芍药三两(90克),牡丹皮二两( ...

  •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熟地. [来 源]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或怀庆地黄R.glutinosa Libosch f.hueichingens ...

  • 浅谈生地黄的应用

    作者:麻连科 [摘要]  生地黄一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参与组方12方次,其中参与汤剂组方7方次,在这7个汤方中生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了2斤,炙甘草汤中用了1 ...

  • 相火论(朱丹溪)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 ...

  • 6年的痛风,被金元神医朱丹溪一个方子搞定了

    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中医吧! 痛风是时代病,现在似乎很多,为啥,生活太好了!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吃好的多了,能长疮害病是真的. 痛风在过去被称之为富贵病,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 ...

  • 元朝历史人物——朱丹溪(金元时期四大名医)

    简介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qu ...

  • 类风湿性关节炎:朱丹溪、岳美中、朱进忠都用一张方子

    导读:大家都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好治,但三位大家都用此方,我们可以从中参考.学习. 丹溪心法·痛风六十三 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自虚.因于风者,小续命汤:因于湿 ...

  •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谈女色 | 切勿相火妄动

    朱丹溪(1282-1358)名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q ...

  •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一,相...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 一,相火寄于肝肾中,居于下焦.相火有两个含义,分述于下: 第一个含义是"相火为人身之元阳",意思是说:在生理状态 ...

  • 复习·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肖春宏老师)

    一,相火寄于肝肾中,居于下焦.相火有两个含义,分述于下: 第一个含义是"相火为人身之元阳",意思是说:在生理状态下,人清心寡欲,相火能安守本位禀命,支援五脏六腑之阳气,为五脏六腑阳 ...

  • 痛风方 朱丹溪

    痛风方是朱丹溪治疗痛风的名方,<丹溪心法>不出方名,仅说"治上中下疼痛",<金匮钩玄>命名为"上中下痛风方",<丹溪治法心要> ...

  • 为啥现在很多人对中医爱&恨交加?温病学家吴又可医案给你答案

    我,根据病人嚼姜丝的感觉,最终决定用大剂麻桂附剂救治重症喉痹 在临床上,不论西医还是中医,当遇到复杂的疑难杂症难以诊断,而病情发展态势,不能总是"继续观察"被动等待时,医生可以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