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胡光雲:【平利赏景记】(游记)

三 秦 文 学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平利赏景记

胡光雲

朝阳温柔地洒在脸上,车子缓缓地行驶在去平利的路上,心却早已飞上景观桥,飞进琵琶岛。目光投至窗外,那排排青松都变成田田荷叶,分不清是车在前行,还是路在后退,只觉内心似有小鹿乱撞,坐立不安。

终于到了平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横在河面的景观桥,顿时心中一热,竟热泪盈眶,为何如此,只有景观桥和我自己知道。

与文友按照来时规划的路线赏平利之景,第一站是关垭,便自驾向关垭进发。路上,我们都担心天会很热,太阳似乎听到了我们的心声,缓缓钻进云层,天气由晴转为多云。适宜的气温为赏景提供了很好的心境,不用担心被晒黑,也不用担心汗流浃背。

到达关垭后,天空便下起蒙蒙细雨,文友将伞递给我,我却想找寻一种雨中漫步的意境。这及时雨让夏季变得柔情似水,花草、树木、青石板路,连空气都是湿漉漉的。

登上关垭楼台,文友说:“我们这时一脚踩着两个省呢”。我闻言不解,问道:“何出此言”?文友说:“我们现在就站在陕西省和湖北省的交界处,这个关垭建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为抵御秦国的侵犯而修筑的防御设施。但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城墙早已塌陷而不复存在了,只在附近留下了一小段遗迹。还有朝秦暮楚之说嘞”。听完文友介绍,因为关于战国时期的故事,只是在书上或电视上有所接触,感觉与自己相距甚远,便半信半疑。于是找到度娘一探究竟。文友所说果然不假。这个关垭形如马鞍,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北面直通擂鼓台,东为湖北省竹溪,西为陕西省平利。

站在楼台,放眼望去,山高水远,大雁南飞,轻抚石墙,坚硬如铁,心中想道,这是用多少战士的血肉建筑而成,这墙下又埋葬着多少英灵,不禁肃然起敬。雨越下越大,我们不得不回到车中避雨,关垭的宏伟壮观与历史底蕴已了解一二,便向下一站——龙头村进发。

为了赏玩沿途风景   文友把车开的很慢,使我能将目光在至美之物上做足够的停留,途径长安古镇,前方两座门楼越来越近,看清是“朝秦暮楚”和“长安古驿”后,我对门楼内部的事物很是好奇,便请文友将车停在路边,自己跑进去寻找视觉大餐。

隔着门楼相望,似如电视中古代贵族的大庭院,串串灯笼在屋檐下随风摇曳,大树的枝叶高过屋顶,木门木窗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房前一池清水,绿的似乎是树叶过于苍翠而滴下的绿汁,汇聚成池。池中的鱼儿都与自己平常所见卓尔不群,红色、黄色、或红黄相间的,甚至成双结对,在水里自由畅游,有鱼食也是各自相让,不争不抢,想必这定是贵族人家所养的鱼儿吧!

不知不觉已走到女娲茶镇脚下,顺着台阶而上,放眼远眺,闯入眼帘的是成排成行的茶树,整齐如一,似乎是一张茶树铺成的大床,人在上面肆意翻滚,也不用担心掉下去,还能嗅到淡淡茶香。

一个老人缓步从台阶走上来,他的腿脚不方便,走起路来显得很吃力,我有意想上前搀扶,又怕他会把自己与无助的人归类而伤心,便站在原地无所适从。他东看看,西望望,眼中有一丝焦急,更有一抹期待,似是在等待去买菜的老伴,又像是在守望在远方的儿女。

他缓步向我走来,见我正看着他,立刻将焦急与期待的目光收起,换上一双笑眼,对我说了几句我听不太懂的话,就与我摇手告别。我笑着说:“爷爷,下雨路滑,您慢点”。他转过身,笑的很真挚,像孩子。我清楚地听到他说了三遍“谢谢”。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鼻尖情不自禁的一酸,却只能在心中对这个老人献上最诚挚的祝愿。

顺着老人离去的方向望去,一座塔矗立在前方,因为没有近观,不知其名,但被雨冲刷过且在丛林之中,塔顶云雾缭绕,直达云际,钟声余音绕梁,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继而向龙头村进发,沿途排排房子整齐的站在路边迎接,条条公路如龙头村延伸至我们的胳膊,使我们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一块大石头上雕刻着“最美乡村”的字样,多美才称得上是最美?待文友停好车,便迈着小短腿急切奔向前去。曾经听闻龙头村,以为是到处都是龙的头,或者村里有个大龙头,但进村来后,并没有龙头,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坚信前方一定会有美景,即使失落也不停下脚步。

白墙黑瓦,屋后翠竹,房前繁花,檐下流水,这正是我理想中的住所,走心的景物才能赏心悦目,从而因为没有龙头而失落的情绪也随流水而去。

一条长长的鹅卵石路,路的里面是柳树,外面是木头做的围栏。棵棵柳树静待路旁,条条柳枝轻抚我的发丝,在我耳边喃喃细语。围栏不是普通的围栏,是有造型的,木头都是修饰后的“怪木”,看起来新颖又精致。路下是潺潺流水,扔一个石头下去,便泛起层层涟漪。柳叶飘零至水面,犹如一艘艘小船,随着流水寻彼岸。离开龙头村时,才发现广场“农耕博物馆”就是一条龙,龙头就是大门。顿时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惭愧。

关垭、长安古驿、女娲茶镇、龙头村,处处都是美景,处处都有好心情。好的景色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就像关垭城墙上的威风、长安古驿里的灯笼、女娲茶镇里的茶床、龙头村里的花香,在这炎炎夏季,却让我倍感清爽。只恨没能穿一袭宽袖长裙,兜两袖平利的清风回去。只能将至美之景一一铭记于心,让美成为永恒。待每个夜深,装点我的梦境。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作 者 简 介

胡光雲,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坝河镇人,坝河“孝老至亲”道德模范,安康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多篇文学作品曾在《安康日报》《陕西散文网》《中华铁道网》《安康旅游》《微汉滨》《三皇五帝巴甸园》《美丽的坝河小镇》《太一文学》《中学生读写》等平台发表。

现高一学生,就读于瀛湖中学,家庭贫困,生活十分艰辛,自身右眼残疾,但心灵完整,性格活泼开朗,从小酷爱文学,乐于写作,闲暇之余喜欢读书、,摄影、音乐、追求全方面发展,并坚持文学之旅,永不言弃!

点击征文链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号作品】孙传志:【中秋赋】(附诗6首)
【三秦文学第二届“中秋”征文02号作品】张喜云:【月亮走,我也走】(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中秋”征文03号作品】张会鸽:【心中有一轮明月】(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4号作品】李国徽:【情满中秋·月满圆】(古诗词九首)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5号作品】刘鹏:【总有一种期待】(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6号作品】朱同武:【月是故乡明】(诗歌)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7号作品】许双福:【妈妈为我做月饼】(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中秋”征文08号作品】荒城布衣:【又见中秋】(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中秋”征文09号作品】宋银良:【月撒中秋】(诗歌)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0号作品】李收顿:【中秋,那一轮明月】(诗歌)朗诵:王迎旭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1号作品】雷奎:【中秋节赏月】(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2号作品】董岳峰 :【中秋望月倍思亲】(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3号作品】张琼:【我寄相思于明月】(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4号作品】邓汉章:【中秋咏月】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5号作品】何少波:【月 光 曲】(散文)

【三秦文学第二届 “中秋”征文016号作品】踏雪闻香:【记忆河上的月亮】(散文)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岭南鱼(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霍文宝

       张云峰  王敬军     谢 雷 

本期编辑:谢  雷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