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一座古老而又奇特的陵墓——古帝尧陵
沿临浮路往东,经大阳镇东小康示范村——上阳村,然后往北过宏伟的涝河水库大坝,再折向东进入太行山中,到尧都区北郊村西侧,就可见到市政府新修建的规模宏大的集祭祀与旅游为一体的尧陵景区。尧的陵墓就建在景区内、涝河上游的北岸、古柏葱茂的群山环抱之中。尧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他的这座陵墓至今大约已有四千多年,说它奇特,确有几个奇特之处。
第一,陵墓的选址,据说由于尧的儿子丹朱性格叛逆,放荡不羁,从不听尧的教诲,你让他走东,他偏走西。尧的原意是要在自己死后,把陵墓建在涝河的南岸,虎头崖下。因为儿子不听话,所以故意给丹朱说,我死后把陵墓建在涝河的北岸,结果尧死后,丹朱想,父亲一生为民操劳,功德齐天,如果我再不听父亲一次话,何为人子,所以就把尧的陵墓真的建在了依山傍水,松柏环绕的涝河的北岸。
第二,在陵墓前有一道清澈见底的涝河水缓缓流过,据说,自尧陵修建以来,千百年来涝河水从未断过流,一直流淌不息,雨季水大,旱季水小。涝河用它清洁的身躯,为尧陵冲刷着千年的尘埃,周边的人们千百年来,也依托着这奇特的水,滋养着他们的祖祖辈辈!六十年代,政府动员和组织了涝河下游的筑坝大军,几千人吃住在这里,汗水撒在了这里,几乎全部是用小平车推出了一座宏伟的涝河大坝,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涝河水库。多少年来,一直浇灌着下游万亩良田,造福于民。尧陵也在用它那伟岸的身躯,默默地守护着这方水土,这方百姓。
第三,陵墓本身是纯黄土堆积而成的,据传,尧死后,万民悲痛,送葬之日,人们不约而往,前来吊唁,每人捧一鞠土,便堆成了这样一座高50米,周围300余米的高大的陵丘。此丘绝无沙石夹杂,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尧是何等的敬仰与爱戴!后世,凡来此拜谒者,对这样高大的古陵墓,无不肃然起敬。以前,陵墓的顶上,有一方口,往下看黑不隆冬,深不可测。多少年来,一直无人知晓墓中究竟有些什么,曾有人用一根几十丈长的绳子,把一只公鸡吊下去打探,听见鸡叫赶快拉上来一看,鸡头不见了,而绳子还没有下到墓底。在墓的南面,有一正殿,立有碑亭并书有“古帝尧陵”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传说在此殿的第七个台阶,俯首可以听见潺潺的水声,也有说是风声,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放眼整个陵墓和陵园,不由发出感叹,此处真是风水宝地,唯只有大贤大德者可居之。
如今,临汾市政府为了更好的纪念和瞻仰这位曾为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和开创出无数个华夏文明的,作出巨大贡献的先辈始祖,对这座古陵墓和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旧貌终于换了新颜。愿后世的子孙们不要忘记先祖的功德,把我们民族文明的正能量代代传承下去,从而开创出更加辉煌的华夏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