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今夜白》竟来自杜甫?古诗词背得这么溜,编剧你咋不上天?
网视导读:中国是电视剧大国,近两年的年均电视剧产量一直稳居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在电视剧多如牛毛的市场中,难免出现创意匮乏的状况,各种同款剧名是层出不穷,这可苦了观众“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曾经我们的公众号发表过一篇名为《内容撞梗还不算,一大批剧名“撞梗”的影视剧正在播出的路上......》的文章,在文中列举了《独步天下》《独孤天下》《独孤皇后》《扶摇皇后》四个“撞梗”剧名,不禁让观众在风中凌乱——
“究竟是谁的天下?究竟有几个皇后?”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爱情有奇迹》、《因为爱情有多美》、《因为爱情有幸福》,小编不禁哼唱起来“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如今编剧们摒弃了对诸如“天下”、“皇后”、“因为爱情”等等的执念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古诗词,为电视剧剧名树立了新的风向标——从去年开始,不少电视剧的剧名都越来越有诗意,甚至直接援引知名古诗词。
秦时丽人明月心,那年花开月正圆。
春风十里不如你,人间至味是清欢。
花谢花飞花满天,寂寞空庭春欲晚。
微微一笑很倾城,十年一品温如言。
这首七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无一不巧妙,一看就知道出自于某位古典文学大家(wang you)之手,最主要的是,还能在此诗中囊括八部电视剧的剧名,妙哉,妙哉......
出自古诗的剧名,徒有其表
从最早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到去年年末的《花谢花飞花满天》《不负如来不负卿》,甚至是即将在今年播出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些古风剧名其实都来自知名古诗词。但是这些出身讲究的剧名并没有为该剧赢得好口碑,反倒是徒有其表,差评满天飞。
《葬花吟》(节选)
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天问》(节选)
战国·屈原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以上列出的这七部电视剧,剧名都出自或化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比较知名的古诗词,但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的剧情和剧名出处有丝毫关系,比如电视剧《花谢花飞花满天》讲述的是倾城不慎受伤失忆,花满天历经万难之后找到了“千寻”,并救其于水深火热之中,两人萌生情愫的故事。与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没有任何关系;比如剧名化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中的原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也只是剧中人物名字丁人间,翟至味,安清欢组成了这句诗,与苏轼想表达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没有关联。
所以,这些古诗词剧名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有些现代都市剧也要套用一个古诗词剧名,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
更让人诧异的是,试图通过古诗词剧名来提升剧集文化内涵的这些电视剧,口碑都低的很平均。最高分目前是改编自冯唐小说的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其余的豆瓣评分都徘徊在4分左右。可以说是徒有其表,差评满天飞。
受网络文学影响深,审美有偏差
其实这些电视剧如此喜爱用古诗词当剧名,与网文IP影视化热潮有很大关系,毕竟原著小说就是这个名字,更改剧名很可能招致原著粉丝的不满,也会失去IP“知名度”这一重要价值,沿用原著的书名从商业角度考量,的确是必要的。
只不过网文小说,尤其是言情小说每年的产量巨大,跟风效应还是很显著的,比如哪部言情网文火了,其他网络文学作家也会进行相关创作迎合市场,不然《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的契约情人》《豪门的天价前妻》《豪门小娇妻》这样的网络文学如何会层出不穷。
一方面是网文创作者的审美有偏差,总喜欢给作品营造一种虚无缥缈、天上人间的错觉,另一方面是如今的国产电视剧受网文影响相当深,所以以前的观众是(这名字啥意思,看不懂,弃剧!),现在的观众是(这名字看不懂我不说,要有level!)。
所以,你知道《香蜜沉沉烬如霜》是讲什么的吗?古装剧?琼瑶剧?仙侠剧?寺院宫斗剧?莫非是某宝SOD蜜推广宣传片?原著作者还有本《薄荷荼靡梨花白》,如果影视化后,估计又会掀起一场“看剧名猜剧情”的腥风血雨。
编剧余飞就曾在采访中吐槽:“这些剧取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看懂这个戏是讲什么,它只是想传达给你某种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网络或某种大IP,很多时候它就是一种广告。”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总结剧中的独特内容或者价值观?“因为它没有。”
这也是如今电视剧创作者最严重的审美偏差,那就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内容虚无的境况中,用各种唯美的外衣为空洞化的故事与价值观粉饰,试图吸引一些逻辑简单、思考单纯的幼稚观众为江郎才尽的电视剧行业买单,好通过依赖消费主义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里生存下来,代价无非是创作者的尊严。
最大的受害者却是那些被空洞、唯美文化影响审美的观众们,而如今影响已经显现:近日,江苏苏州一家科技公司发布了《2017新生儿名字大数据年度榜单》,据统计表明在500万新生儿名字中,最受欢迎的字依次为“轩、涵、梓”,男宝宝名字前三是子轩、浩然、嘉轩;女宝宝名字前三是梓涵、梓萱、子萱。
统计近三年(2015-2017)佛山办理出生登记人口命名,会发现以“梓”字命名的新生儿越来越多,“梓轩”一直占据新生男孩命名频次榜首,“梓晴”和“芷晴”则为女孩命名频次一二名。
网友说:“看玛丽苏小说的那一代当爸妈了。”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