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嫂子看不起穷亲戚,把咱妈赶回老家了”“闭上你的臭嘴”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增广贤文》:“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这句话说雕梁画栋的僧院道房不如竹篱茅舍,并非是从风光上对比,而是从心境上对比,讲的是青灯古佛的枯燥,不如竹篱茅舍阖家欢乐。
这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有的人喜欢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有的人则喜欢都市的繁华热闹。
只要是顺应自己心境的选择,都可以很快乐。反之,如果只是跟风,不顾自己的心境,不管是否合适,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中,都很难活得开心。
下面这个女人曾经就有过跟风的经历,不过等到年纪大了以后,需要选择生活了,才明白自己曾经犯下的错:
『曾经的我,很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一心想着要到城里住,要摆脱小地方的生活。尤其是哥嫂结婚以后,我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经常撺掇着我妈去我哥嫂家住,因为这样我也能跟过去蹭住。
最初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不过有一天我妈突然从我嫂子家回来了,感觉她很不开心,我觉得肯定是我嫂子给我妈脸色看了,肯定是我嫂子把我妈赶回老家了,于是就跑去兴师问罪,跟我哥说:“我嫂子看不起穷亲戚,把咱妈赶回老家了,你管不管?”
我哥说是我妈自己要走的,我不信,继续口不择言,结果惹恼了我哥:“闭上你的臭嘴,你搞清楚情况再撒泼行不行?”
我很伤心,哭着回家了,一路上埋怨哥嫂,认为他们不孝,认为他们过的是好日子,却不肯带着我妈一起过好日子。
到家之后跟我妈说了,谁知我妈却说:“你嫂子没赶我走,是我自己要回来的,因为我受不了城里的生活,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哪里比得上老家宽敞。如果继续让我住在城里,估计我会发疯,太压抑了。”
我一直认为她是在替我哥嫂开脱,直到我自己开始工作了,租了房子了,住到城里了,才渐渐明白我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倒不是说住在老家一定比住在城里好,而是,我跟其他人一样一窝蜂往城里跑,一心只想过人上人的生活,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好,突然感觉不好了,日子会很难熬。
尤其是没工作的时候,没钱交房租的时候,一个人窝在一个小房间里,真的很不好受。此时我才明白在城里住没那么容易,也并没有我以前幻想的那么风光。不管在哪里,都是讨生活,如果生活质量不高,再热闹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回老家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重新开始了生活,这一次不再跟风了,而是顺应自己的心境,虽然依旧到了城里,但心境跟之前不一样了,日子也就没那么难过了。
人活着还是要自己选择怎样生活比较好,只有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选择,才会安心。我真心觉得“学会闭嘴”是一种修行,没必要跟人争论怎样的生活更好,没必要否定别人的生活,没必要强求别人认同自己的生活,只要自己心安理得就好,多扪心自问比信口开河要好得多。』
02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的时候,湘云说:“得陇望蜀,人之常情。贫穷之家自认为富贵之家事事称心,告诉他说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要亲历其境方知觉。”
很多人对待生活都是如此,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总认为别人过的生活才是好的,却不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种生活都有每一种生活的难处,别人的生活未必都是好的。
人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能盲目,否则,且不说追求的过程有多难,如果你追求到之后却发现不好,还不如原来的生活顺心,到头来图什么呢?与其潦倒半生才后知后觉,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带着平常心去生活,只过适合自己的生活,只过让自己顺心的生活,该添的添,该减的减,如此才会一直顺心。
这其实就是前面那个女人说的“闭嘴”的境界,人不懂闭嘴就容易盲目,不是自己向别人贩卖焦虑,就是在与人争执的时候,别人向你贩卖焦虑,在焦虑的状态下追求所谓更好的生活,往往很难让自己开心。
人不光要懂得向外追求更好的生活,还应该懂得向内扪心自问,将二者结合之后,依然顺心,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03
有个词叫“内卷”,心理学层面的意思是安于现状,原地踏步,卷自己;网络上的意思是在某个范围内互相攀比,盲目竞争。
不管是哪一种含义,都是一种畸形的心理。
人活着不该任由自己原地踏步,即便当下的条件很好,也应该有所长进,不要自视甚高,不要目中无人,因为人要顺应现实和时代而活,否则现实和时代日新月异,你却一直原地踏步,最终你跟不上时代和现实,你的生活就会出问题。
同时,人活着也不能只考虑跟得上时代和现实,否则就容易跟风,看见别人干什么就盲目追随,生怕自己慢一步会落后于人,如此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向内”和“向外”结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结合自身情况努力,努力的同时不忘享受,这样才能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