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奇石各有各有千秋的三典法则
“痩透漏皱”——古典相石法则;
“形质纹色”——经典相石法则;
“道魂气韵”——哲典相石法则;
中华赏石文化艺术之河,泛着记忆、认同、希冀之浪花,静静地、悄悄地、缓缓地流淌,时间都去哪儿啦?
古人之云:
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乃“天下之理,不可穷也;天下之性,不可尽也。”
乃“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
何谓赏石“三典”?
“痩透漏皱”——古典相石法则;
“形质纹色”——经典相石法则;
“道魂气韵”——哲典相石法则;
是也!“三典”属于赏石文化之范畴、表达赏石艺术之本质。
古代,文人之流如东坡、襄阳、板桥等玩石说石,诗性为上;集“四大名石”之态势,传“痩透漏皱”之法则,引“清丑顽拙”之含意,喻“雅逸傲忍”之修养。九百年,弹指一挥间。
现代,蜚声中华石界的一句:“南许北张天津王”即上海的许问石、天津的张轮远、天津的王猩酋,乃非同一般的民国时期的赏石名家,痴迷雨花石成狂殊同米颠。然,张轮远在专著《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和《万石斋藏石子小传》《万石斋藏石琐记》中,提出了“形质纹色韵”相石法则,应该是他总结了前人与他人的玩石说法,此法则一直为今人奉捧圭臬,堪称“经典”,甚而被《中国观赏石鉴评标准》作为赏石要素之重。
“痩透漏皱”古典法则之传承,“形质纹色”经典法则之认可,这是赏石观的进步。今天的赏石文化艺术理念,挑战我们推动新的历史进步。我们赏石界人士肩负重任,不能停留在表象、形式、感觉的初级层面来赏石。文化艺术需要思想,思想来之实践,许多有思想的赏石人已经谈论过许多关于抽象、内涵、意境的赏石观念,提出过“文化赏石”、“人文赏石”或“哲学赏石”之论说。
著名奇石专家在2008年用笔名“乐石”发表文章《“形质纹色”与“道魂气韵”》,在2010年以实名“裘伟明”发表论文《中国赏石文化内涵之探讨》;之后在很多论说文中表述过“道魂气韵”之命题。认为可以把“道魂气韵”称为“哲典”相石法则。
从古代到现代,从诗性到哲学的发展,所谓:“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敢称“三典”相石法则,一定是赏石文化艺术的历史必要与理论勇气。
“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一般用于说明世界的本原、本质、规律或原理。赏石之道,如何遵循?道法于自然!原生态的石头界是万物生长繁衍之根本、是生灵殊途同归之境地,崇尚自然的赏石观是人类通向文化艺术殿堂之道路。我们是用有思想的眼光捕捉石头的美丽,而不仅仅是美丽的石头,谓之赏石有道。赏石的本原、本质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赏石之道是一种“明白学”或“智慧学”,要以于比石做人要讲道德、讲道理,赏石界才能欣欣向荣,赏石人才能和睦大同。
“魂”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实质,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前途要有理想、方向和宗旨。赏石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赏石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用正确的“道”发现、塑造和鉴评石头,其石的“魂”是该人格的化身,所谓石品看人品。不知道玩石是为了什么,就失去了灵魂。观赏石的生命活力根本是赏石人的活的“魂”!
“气”是流动着的世界三元素“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也是繁衍着的生命三元素“因子、血脉、精神”的混合统一体。观赏石的“气”来自哪里?是大自然给予奇石的外表,是人类给予观赏石的内在,混合统一之后就有了一种升华的“气”。从古到今,人类赞美石头最多的是其“骨气”比如:坚贞永恒、矢志不移、沉静谈泊、浑朴刚正、光明磊落、抱朴归真等。“天人合一”的交流所达到的一种不可言喻只可理解的境界,是文明的“气场”——赏石文化艺术之美轮美奂。
“韵”是与一切感觉相关的美学特征,主要指人的美学审视之有感而发、回味无穷的效果。观赏石的韵味,是一种文化的认同。石之要,如绘画则统于“骨气”而洞达疏密肥瘦皆善;如音乐则成理“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赏石人之所以要品石、读石、玩石、乐石等等,是因为来自大自然的奇石有着奥妙无穷的韵味。不过,赏石人的审美水准和情趣,将是赏石之韵人格化的关键。
赏石不仅是发现的艺术,也是装置的艺术,更是表达的艺术。遵循“三典”赏石法则,树立赏石精品意识,观照赏石艺术创作,是一条践行渐远的路。
赏石哲学审美,将成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必然。我们所倡导赏石哲学审美的宗旨在于让美好替代丑陋、让良知替代邪念、让科学替代无知、让和谐替代纷争,赏石境界的表达一定是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总之,“痩透漏皱”与“形质纹色”与“道魂气韵”三典相石法则之论,是我们赏石观的认识提升。赏石要讲思想、理想、精神和情趣,追求赏石艺术的“真、善、美”,已经越来越成为赏石文化艺术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