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战役为何成彭德怀“四大败仗”之一?犯了兵家大忌:轻敌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彭德怀戎马一生,历战无数,功勋卓著,是开国元勋之一,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大国战将”彭老总,也是西方国家公认的,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生中“唯一的敌人”!

麦克阿瑟出生军事世家,父亲年少成名,屡战屡功,可谓真正的“战神”。而他也耳濡目染对于行军打仗颇有见识,从西点军校毕业时,他是建校以来毕业分数最高的学员。后来开始随军参战,尽显军事才能,一路“星”途闪耀,晋升到了五星上将。

回顾麦克阿瑟的一生,前半生风光无限,也因战功而自信感爆棚。当然,对于一个成功的军事人才而言,当时的他有着足够的自信资本。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后半生的惨淡,也源自于他的自信,或者说盲目的自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因为触及美国的利益,麦克阿瑟任联军总司令率军从仁川登陆。按照他当时的设想,他将在两个星期内结束战斗,还能让战士们赶回家过圣诞节。然而,不曾想他的在初期的种种断定与设想,都事与愿违。

抗美援朝一战,于新中国而言是“立国”之战,可于麦克阿瑟而言,却是让他从巅峰跌落谷底的一战。再反观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抗美援朝之前,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元帅,抗美援朝之后,他成了世界公认的了不起的军事家。

麦克阿瑟的败和他自信之下的“轻敌”有着莫大关系,他不仅轻看了志司彭德怀,还轻看中国人民志愿军!

不过有一说一,这一兵家大忌彭老总曾经也在解放战争中犯过。

彭老总戎马一生,立功无数不假,但在他自己看来,从未觉得自己是什么“常胜将军”,并且还在回忆录中说过,他这一生打了“四个败仗”。

红军时期的赣州战役,抗日战争中的关家垴之战,抗美援朝中的第五次战役是其三,还有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他率6万大军直捣胡宗南的后方基地宝鸡,解放延安的“西府战役”。

不夸张地讲,这一战可谓彭老总自承的“四大败仗”中,“最为凶险、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战。不仅到了后期,西野主力差点儿全军覆没,甚至从一开始的排兵布阵,就犯了兵家大忌——轻敌。

“西府”不是地名,是一个泛称,泛指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从西安泾河到渭河之间的地方。民国之前,陇海铁路修建之前,连接川、肃的凤翔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后来,一条铁路将凤翔“一截为二”后,宝鸡成了行政中心。

西府也是“八百里秦川”的一部分,所以这里也是西北地区,甚至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胡宗南将宝鸡作为战略中心,与之有着莫大关系。同理,丰富的军备、粮食、医药品等丰富的物资储备也是西北野战军正所需的,诱惑性简直不要太大。

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你,当时的西北野战军有多穷。1947年5月,西野拿下同为国军补给点的陕西安县蟠龙镇,之后可谓西野战士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若不是拿下了国军补给基地,获得了物资物资,战士们哪里有机会每人获得黄衬衣一件、军裤一条?

战士、将领,个个衣衫褴褛,说是要“当裤头”过日子真的不是夸张。而这是1947年第一次发衣服,也是最后一次。

其实比起衣物短缺,更加要人命的是粮食不够。所以之后彭德怀与中央军委来往电报中,“缺粮”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于是乎,在权衡了西野部队物资上的窘迫,与胡宗南将主力集中于洛河一带,西府相对兵力仅有2000人左右后,彭德怀决定集中西野主力,对胡宗南战略后方突击,直插西府。如果计划成功,那么“解放延安”指日可待!

会议上,彭德怀作出了自己的设想。先在建立麟游山、千山山脉根据地,然后主力军转为从外线进攻,拿下宝鸡,一路收复延安、夺取洛川等地。之后建立起的新根据地北边出发,途径平凉、固原,收复陇东。

也就是说,在彭德怀的设想中,西野还要控制一部分甘肃马家军的地盘。

单纯看设想,确实可以解决我军缺粮的问题,还能以此减轻陕北解放区负担。并且,彭德怀也明确表明,一开始的出击西府是调虎离山,威胁的是敌人的补给基地。基地遭到破坏,胡宗南在延安也就待不下去了,只得不战自退。一旦敌人开始动了,我军就可以等待出击机会,灭敌、夺物资、解决给养、改善我军装备。

基于西野部队当时的窘境,彭德怀的设想几乎全票通过,唯独副司令赵寿山持“中立票”。

他认为,一举对阵胡宗南和马步芳两大部队,还得在建立起根据地后转外线有些冒险,我军必须慎重。所以,他建议进攻宝鸡,理应在抵达麟游山后适当停留,选择合适时机再出发。

作为事后诸葛,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赵寿山的顾虑理所当然,甚至至此就可以判定为彭老总此次确实是轻敌了。但是针对赵寿山的意见,彭德怀当时是如此认为的:

一、此次出击宝鸡,虽然会转为外线,但作战区域基本都是在陕西境内。而马家军地处甘肃,在我军还没有转为外线北出平凉、固原前,他们一般都不会有大动作的,所以,压力不会太大。

二、西野和胡宗南的部队交手好多次了,好些次将对手痛击。所以,有着前车之鉴后,胡宗南面对西野的出击时,胆子是放不太开的。

简而言之,西野此次“必胜”!是不是确实也有道理?

就这样,在彭德怀的多种分析下,各将领们好像都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于是趁热打铁,将领们一直开会开到了深夜,直到给出了最后的作战命令:4月16日开始行动。

可事实证明,彭德怀以上的两个认为全错!

4月25日,西野兵分三路打开宝鸡大门,打得胡宗南一退再退,从宝鸡撤离向陇东转移。这是继宜瓦战役后,西野再次痛击胡宗南,整编第76师师部及2个团2000余人遭西野全歼。

打卡武器库,战士们摸着那崭新的枪支,都舍不得松开。还有粮食与物资,更是堆积如山。已经裤兜里叮当响了一年多的西野战士们,个个脸上都抑制不住笑容。

但是,现在就开始庆祝确实是太早了。

第二天,天就变了,变得很彻底……
宝鸡是何等要地,胡宗南怎会如此轻易舍下?
为了夺回宝鸡重地,他心一横下令驻守延安与洛川的部队,抄起家伙回访西安,原先守的城市直接不要。

右翼狙击阵地被整编第82师连续突破,左翼也被占据,马家军也从西面来驰援……噩耗传来,西野所临局面何止是危险重重啊!

敌人已经兵临宝鸡,而攻占宝鸡的1、2纵队正在抢运物资,调动显然是来不及了。怎么办?一个字:撤!

怎么撤?为了不陷入围困境地,彭德怀只好再冒险一次险:主力后撤,向北绕一圈,从泾川西边渡河,然后屯字镇一带造势派兵佯攻平凉、西峰,吸引整编第82师火力回援。

那一次撤离,西野很狼狈,感觉敌人的枪声已经在耳后了,战士们也只能有啥带啥……

直到5月12日,西野才顺利从宁县进入边区,摆脱了可能两面夹击的局面,西府战役就此画上句号。

此战,西野灭敌2.1万余人,但是西野也损失了1.5万余人。所以,尽管此战我军顺利收复延安,损失确实也很大。

战后彭德怀总结了问题,召开了大会检讨自己的错误,也认识到了自己“轻敌”一问题……

世上没有圣人,彭德怀当日的迫不及待,确实也是不忍西野继续维持窘迫局面,这才酿成了又一大“败仗”。然而,没有人天生就会打仗,彭德怀也是在一次又一次胜败中蜕变出来的。这才有了他往后令人称奇的大胜仗,还有他在抗美援朝中的战略战术,可是至今都被西点军校当作教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