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打阎王(文/范俊来)
打阎王
文/范俊来
打“阎王”是六十年代,我在家乡玩过的一种游戏名称。半个多世纪过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仍然觉得十分有趣。
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尽管因为贫穷没有任何玩具,但他们出于天性,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其中打“阎王”就是男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该游戏的道具就是随处可见的石头。
道具有两类,一类为公共所有,一类为个人所有。
公共所有的石头需要在每次玩耍之前,大伙儿分头去找,石头最好是厚度不大的石板,其大小可以不等,但至少要比两个手掌大,如能找到方方正正的石板最好。
石板共有五块:最大的那块石板被称为“阎王”,立于场地的中央,为了描述准确,把它命名为“阎王”基座。大小仅次于它的两块石板被称为“耳朵”基座,立于“阎王”基座的左右两侧,大小处于第四的石板被称为“后脑勺”基座,立于“阎王”基座的后方,最小的那块叫做“鼻子”基座,立于“阎王”基座的前方。
个人所有的石头道具叫做“老”,其作用是击倒在远处立起来的某个基座。“老”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轻了打不倒基座,重了扔不远。爱玩此游戏的高手为自己提前精心挑选一块石头,按石匠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得心应手的“老”,经常放在上衣兜里,随时随地就能拿出来用。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把家里最小的炉盖偷出来当“老”使用,这种小炉盖直径大约十公分左右,厚度接近一公分,其轻重和手感最适合做“老”。这种“老”在扔出手的时候,可以让它在空中像铁饼一样旋转,击中目标的效率是石头“老”的好几倍。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很容易被打碎。一旦碎了,挨家长一顿打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五块基座立在平坦的场地上,在距离“阎王”基座七米远的地方划一条线,六个人轮流站在线上用自己的“老”打击前方的基座,击中且打倒某个基座者就是暂时的赢者,赢者把自己的“老”放在被打倒的基座上,象征着在游戏中的地位。当五个基座全部被打到后,剩余的那个一人就是输者。
这个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规则还规定,如果某人不服气之前的结果,可以用自己手中“老”把放在某个基座上的“老”打离基座,一旦成功,你就可以“篡权夺位”,这个过程叫做“凑”。
这个游戏看似平淡,其实竞争相当激烈,竞争的焦点就是“阎王”的“篡权”与“夺位”。因为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发号施令的权利。先坐在“阎王”位置上人,尽管以赢者的身份退出了比赛,但心里相当不安,就怕后来的高手把自己“凑”下来。
被“凑”下来的人,有两种选择,一是打击还没有被击倒的其它基座,一是“报仇雪恨”,把自己的位置再夺回来。此时,绝不能听信周围起哄者的怂恿,必须要认真权衡一下自己的实力,否则,一旦失去其它机会,就会变成最后的输者。
最后的输者有三次“凑”的机会,这三次机会选择目标也多,有的“老”原封不动在基座上,有的“老”一头在基座上,另一头已在地面,还有的“老”虽然掉在了地面,但与基座仍有接触。
当然,难度系数最小的基座就是 “阎王”左右的两个耳朵,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它是被“凑”的最好目标。难度系数最大的基座就是 “后脑勺”,因为在它前面有“阎王”和“鼻子”为其“遮风挡雨”。尽管难度系数小的还有“鼻子”,但所有的玩者却不愿意击打它,即使被打倒,那也是无意之举,其中奥秘暂且不表。
像足球比赛一样,这个游戏也有出人意料的结果,在“阎王”宝座上坐了很久的人,当被输者“凑”下来后,因为过度自信,击打三次也没能把宝座夺回来而变成了输者。此时,周围的观众一片唏嘘声。
比赛尘埃落定后,游戏进入了高潮。最后坐在“阎王”基座上的人就开始大声下达指令,让“耳朵”基座上的人分别揪住输者的俩耳朵,让“后脑勺”基座上的人揪住脑后的辫子,让“鼻子”基座上的人捏住鼻子,绕现场转三圈。这一过程与“游街”类似。
此时周围会聚集许多观众,除了小孩外,还有大人也参与起哄。尤其是女孩子们,一边笑,一边凑到输者面前问:“耳朵疼不疼?头皮麻不麻?” 输者龇牙咧嘴。一脸窘态。
这里交代一下为什么玩者不愿意充当“鼻子”角色,因为在捏鼻子的过程中不能阻挡输者的前进步伐,只能侧着身子走,更为甚者,一旦输者搞恶作剧,用力擤鼻涕,就会把鼻涕擤到对方的手上。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后脑勺为什么会有辫子呢?那时,清朝虽然早已被推翻,但仍然有不少人家给男孩留辫子。如果碰到没有后辫子的人,只能揪头发。如果碰到剃光头的,只能用手去摸后脑勺,以履行自己的职责。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游戏不足六个人可以玩吗?答案是肯定的。前文已叙述过,五块石板是有社会地位的,它们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阎王”、“耳朵”、“后脑勺”、“鼻子”,只要按这个顺序递减就能按规则玩,即使有两个人也能玩,立一个“阎王”基座就成,因为游戏的名称就叫打“阎王”。
这个游戏虽然玩者多达六人,但多数是配角,主角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经过几番争夺、坐在“阎王”宝座上的首领,它可以像县官过堂一样,不用亲自动手、只发指令就可以惩罚输者;另一个就是没有任何基座可坐的输者,让前后左右四个人戏谑,就像堂审中的犯人。
那个年代的孩子们,虽然吃穿不如现在的孩子,但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仔细回想一下打“阎王”的游戏内容,虽然使用的玩具不用花一分钱,但赋予的内涵却值得细细品味。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用石头做的,由此可以推断,打“阎王”这个游戏的存在应该更早,只是无人记载罢了。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游戏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
范俊来(15710169010),汉族,内蒙古化德县人。生于1955年,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电视大学,曾在《守望故乡》平台上发表三十万字的自传《复盘》。包钢设计院和上海梅山设计院工作,现退休定居上海。
范俊来作品精选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