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打阎王(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打阎王

文/范俊来

打“阎王”是六十年代,我在家乡玩过的一种游戏名称。半个多世纪过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仍然觉得十分有趣。

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尽管因为贫穷没有任何玩具,但他们出于天性,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其中打“阎王”就是男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该游戏的道具就是随处可见的石头。

道具有两类,一类为公共所有,一类为个人所有。

公共所有的石头需要在每次玩耍之前,大伙儿分头去找,石头最好是厚度不大的石板,其大小可以不等,但至少要比两个手掌大,如能找到方方正正的石板最好。

石板共有五块:最大的那块石板被称为“阎王”,立于场地的中央,为了描述准确,把它命名为“阎王”基座。大小仅次于它的两块石板被称为“耳朵”基座,立于“阎王”基座的左右两侧,大小处于第四的石板被称为“后脑勺”基座,立于“阎王”基座的后方,最小的那块叫做“鼻子”基座,立于“阎王”基座的前方。

个人所有的石头道具叫做“老”,其作用是击倒在远处立起来的某个基座。“老”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轻了打不倒基座,重了扔不远。爱玩此游戏的高手为自己提前精心挑选一块石头,按石匠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得心应手的“老”,经常放在上衣兜里,随时随地就能拿出来用。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把家里最小的炉盖偷出来当“老”使用,这种小炉盖直径大约十公分左右,厚度接近一公分,其轻重和手感最适合做“老”。这种“老”在扔出手的时候,可以让它在空中像铁饼一样旋转,击中目标的效率是石头“老”的好几倍。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很容易被打碎。一旦碎了,挨家长一顿打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五块基座立在平坦的场地上,在距离“阎王”基座七米远的地方划一条线,六个人轮流站在线上用自己的“老”打击前方的基座,击中且打倒某个基座者就是暂时的赢者,赢者把自己的“老”放在被打倒的基座上,象征着在游戏中的地位。当五个基座全部被打到后,剩余的那个一人就是输者。

这个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规则还规定,如果某人不服气之前的结果,可以用自己手中“老”把放在某个基座上的“老”打离基座,一旦成功,你就可以“篡权夺位”,这个过程叫做“凑”。

这个游戏看似平淡,其实竞争相当激烈,竞争的焦点就是“阎王”的“篡权”与“夺位”。因为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发号施令的权利。先坐在“阎王”位置上人,尽管以赢者的身份退出了比赛,但心里相当不安,就怕后来的高手把自己“凑”下来。

被“凑”下来的人,有两种选择,一是打击还没有被击倒的其它基座,一是“报仇雪恨”,把自己的位置再夺回来。此时,绝不能听信周围起哄者的怂恿,必须要认真权衡一下自己的实力,否则,一旦失去其它机会,就会变成最后的输者。

最后的输者有三次“凑”的机会,这三次机会选择目标也多,有的“老”原封不动在基座上,有的“老”一头在基座上,另一头已在地面,还有的“老”虽然掉在了地面,但与基座仍有接触。

当然,难度系数最小的基座就是 “阎王”左右的两个耳朵,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它是被“凑”的最好目标。难度系数最大的基座就是 “后脑勺”,因为在它前面有“阎王”和“鼻子”为其“遮风挡雨”。尽管难度系数小的还有“鼻子”,但所有的玩者却不愿意击打它,即使被打倒,那也是无意之举,其中奥秘暂且不表。

像足球比赛一样,这个游戏也有出人意料的结果,在“阎王”宝座上坐了很久的人,当被输者“凑”下来后,因为过度自信,击打三次也没能把宝座夺回来而变成了输者。此时,周围的观众一片唏嘘声。

比赛尘埃落定后,游戏进入了高潮。最后坐在“阎王”基座上的人就开始大声下达指令,让“耳朵”基座上的人分别揪住输者的俩耳朵,让“后脑勺”基座上的人揪住脑后的辫子,让“鼻子”基座上的人捏住鼻子,绕现场转三圈。这一过程与“游街”类似。

此时周围会聚集许多观众,除了小孩外,还有大人也参与起哄。尤其是女孩子们,一边笑,一边凑到输者面前问:“耳朵疼不疼?头皮麻不麻?” 输者龇牙咧嘴。一脸窘态。

这里交代一下为什么玩者不愿意充当“鼻子”角色,因为在捏鼻子的过程中不能阻挡输者的前进步伐,只能侧着身子走,更为甚者,一旦输者搞恶作剧,用力擤鼻涕,就会把鼻涕擤到对方的手上。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后脑勺为什么会有辫子呢?那时,清朝虽然早已被推翻,但仍然有不少人家给男孩留辫子。如果碰到没有后辫子的人,只能揪头发。如果碰到剃光头的,只能用手去摸后脑勺,以履行自己的职责。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游戏不足六个人可以玩吗?答案是肯定的。前文已叙述过,五块石板是有社会地位的,它们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阎王”、“耳朵”、“后脑勺”、“鼻子”,只要按这个顺序递减就能按规则玩,即使有两个人也能玩,立一个“阎王”基座就成,因为游戏的名称就叫打“阎王”。

这个游戏虽然玩者多达六人,但多数是配角,主角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经过几番争夺、坐在“阎王”宝座上的首领,它可以像县官过堂一样,不用亲自动手、只发指令就可以惩罚输者;另一个就是没有任何基座可坐的输者,让前后左右四个人戏谑,就像堂审中的犯人。

那个年代的孩子们,虽然吃穿不如现在的孩子,但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仔细回想一下打“阎王”的游戏内容,虽然使用的玩具不用花一分钱,但赋予的内涵却值得细细品味。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用石头做的,由此可以推断,打“阎王”这个游戏的存在应该更早,只是无人记载罢了。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游戏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

范俊来(15710169010),汉族,内蒙古化德县人。生于1955年,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电视大学,曾在《守望故乡》平台上发表三十万字的自传《复盘》。包钢设计院和上海梅山设计院工作,现退休定居上海。

范俊来作品精选

【郁氏文化】鸡屁股银行散记(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中西医又起争端的思考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相信自己的翅膀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抗病毒格律诗三首(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

(0)

相关推荐

  • 这些说话游戏,和家里的小话唠,好好唠一唠!~

    果果一直是个小话唠,除了睡觉,嘴巴没有一秒钟在休息.  有时候实在想歇会,我说果果你给我读书吧,我一边看手机,一遍听你读磨耳朵.  小孩高高兴兴地拿了本书给我读起来,  我也高高兴兴地捧着手机看起来, ...

  • 我们那时的游戏,简单,但快乐

    〓 第 1654 期  〓 文|张伟 编辑|王成海 记得我们初中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项目,下课的时候,女同学一群人玩踢毽子.打方之类的游戏,男孩子们却玩急攻.骑驴.砸阎王之类的游戏. 急攻就是 ...

  • 神庙基座

    尼泊尔旅游,神庙基座可以看见的外表部分是用砖以及石头砌筑的,每一层基座的表面都用石头铺设.在大多数情况下,石头的作用是加固基座的边缘,但基座并不是神庙结构的一部分.基座作为神庙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 ...

  • pokemmo怎么获得剧毒石板

    奇迹与你同行 pokemmo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主线剧情很短,一般情况下一天就能把1个地区通关.地区通关之后的主要游戏就是收集,收集各种道具,各种各样的衣服,各种各样的宝可梦. 收集中有个 ...

  • 输者有谁来恤

    [如梦令] 锦上添花何必.送炭雪中谁历.游戏总零和,好似共赢难觅.争一.争一.输者有谁来恤.

  • 想玩 AR 游戏,一个“手机壳”就够了!

    相信今天大家一定被美国大选的新闻刷屏了~ 没想到川普竟然获胜,即将成为美国第 45 任总统. 想来也算是逆袭了,我们的 Jolin 蔡依林却早早的在歌曲里预言了这一事件. 不愧是来自东方的神秘语言! ...

  • 输者无惧

    那天秀秀说他们小组输了 被罚做俯卧撑 我用"输者无惧"作为鼓励 我其实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输者无惧" 但还是说了 这几天思考如何去解释的时候' 我准备从反思自己开 ...

  • 【郁氏文化】海内存宗亲,天涯若比邻—题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 海内存宗亲,天涯若比邻 --题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 文/刘剑辉 这里,有一个让人敬佩的院长 虽然你已年过耄耋 走过了岁月的沧桑,人生的辉煌 但你仍像一支不熄的火把 将生命的激情尽情燃烧 你仍像 ...

  • 【郁氏文化】五六十年代农耕文明掠影(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五六十年代农耕文明掠影 文/范俊来 这几幅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坝上春播的画面,春播使用的农具有:犁.耙.耱.耧及其砘子.其中犁的作用是把板结的土地翻松,翻土的过程叫耕(jing)地.当然,耕 ...

  • 【郁氏文化】​制土坯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ZHI TU PI 制土坯 文/范俊来 土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砌墙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我的家乡,管制作土坯的过程叫"脱阶(入声)".民间流行的土坯主要有三种,大土坯,砖土坯 ...

  • 【郁氏文化】咏 秀 南 绿 地 (文/ 范俊来 )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咏 秀 南 绿 地   文/范俊来 1. 开园有感之一 门口公园首日开, 闲翁踱步踏青来. 暖阳沐浴花香放, 赏景遐思绿里呆. 2.开园有感之二 公园开放在家旁 ...

  • 【郁氏文化】话说煤油灯(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话说煤油灯 文/范俊来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留给我最清晰的画面是,坐在煤油灯旁做针线活儿.每天晚上,母亲就着微弱的灯光穿针引线,我躺在被窝里看着母亲慈祥的面孔,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母亲有一个习 ...

  • 【郁氏文化】记忆中的耧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记忆中的耧 文/范俊来 父母都是农民的我,高中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了农民,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各种农活儿,我都做得有板有眼,可唯独摇耧这项农活儿,直到离乡时也没干过,这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 ...

  • 【郁氏文化】粉条的记忆(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粉条的记忆 文/范俊来 樱桃好吃树难栽,这是家乡二人台<打樱桃>里的一句唱词,我把这句唱词的语境用在粉条后,得出一句话:粉条好吃粉难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我的记忆中,做粉条 ...

  • 【郁氏文化】《端午节追忆前贤》赏析(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端午节追忆前贤>赏析 文/范俊来 六月十一日,端午节的前三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我老乡写的一首诗,其内容如下: 端午节追忆前贤 邓嵘 欲祭灵 ...

  • 【郁氏文化】话说风箱(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话说风箱 作者:范俊来 说起风箱,估计八零后没见过的人居多,七零后的人可能见过,但没有使用过,只有六零后的人比较熟悉,而五零后的人不但熟悉,而且有切身的使用体验,我就是后者. 俗话说,人以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