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声:如何认识和学习流派
李玉声《走麦城》(孙觉非摄影)
提倡继承发展流派有它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冲动性。京剧流派是定形的表演艺术,若无定形、无定数,一天一个样儿,当然就没有流派存在可言,流派是固定的一种表演艺术风格,有一定之规。
后人对流派艺术的正确态度是学习借鉴,不可能发展。发展者,前进也,前进则改变,改变则与前不同,改样了,就不是原来那一派了。如果,某个流派还在发展,不断地改变着,说明这一流派还不成熟,还不到形成一个流派的阶段。
流派只有丰富,这种丰富是由流派创始人去完成的,学者以及后人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个造诣、没有那个水平去丰富他所学的那一派别。除非后学者超越了前人,形成了新的流派,另当别论。
对待京剧艺术流派的正确态度是学习借鉴,是对流派表演艺术的学而化、化而用。借鉴者必须得具备艺术基础实力。继承是传承,不走样地接下来,传下去,这也只好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了,不可能不走样的。每个流派只有一个人不走样,那就是流派创始人,无论他千变万化,他的表演意识不会变,他的艺术基础不会变,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法则不会变,他的生理条件不会变,他的艺术手段变而流派风格绝变不了。后学者谁也办不到,只能是宗者、仿者,宗和仿,自然有优劣之分,宗得好的,仿得是样儿的,也很难让人见到大师的神髓真谛,不用说宗得、仿得伪或劣的了。总之,无论优或劣,都不可能与流派创始人一样。
把某流派艺术的神髓真谛学到手,表现出来,从京剧历史上看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嗓音不同,筋骨条件不同,神经思维不同,意识、经络等都不相同,就是有遗传基因的儿女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盲目提倡继承发展流派,会导致剧目贫乏。过去除了戏迷票友,没有一位演员是还没学两年戏,本行的基础还没砸磁实,就专学某一流派了。现在倒好,不但专门只学一派,而且只学一个流派的代表剧目,这样下去,戏不是越来越少了吗?大家都知道,大师们不只限于那几出经典戏,他们都有百出戏以上的剧目,没有百出就不可能有那几出经典戏,经典戏的表演根基是在那百出戏的里面(当然不能忽略诸多方面的成功因素)。只学几出戏,其结果必然是每出戏都浮在上面。
演员不同于戏迷票友,戏迷票友可以把流派艺术理解为唱得好,唱得像了谁,就是那一派了。演员不能这样要求自己。一个流派的形成是全方位的,演员要全方位地要求自己,不能像前些年那样,唱几段传统经典唱段,占了个好地方,赶上好时候,上电视一夜成名,学了几出戏,就是什么派了,会了三四十出戏,就是领军人物了。
我们应当提倡重复大师们的学戏程序,比如,某位成功的艺术家他的开蒙戏是哪一出,第二出学的又是什么戏,三出、四出……这样一出一出地学下去,演下去,经久年长,剧目多了,会的多了,基础砸磁实了,到了那个时候,学习流派的东西自然是容易得多,学起来也能得心应手,理解得快而且正确,每当学会一出戏,无须下多大功夫去训练,马上就能演出,很可能上手一学就走向借鉴的路数,学而化之,化而用之,走上正确地继承发展京剧艺术的道路。
中国京剧 2011-11
李玉声“浅谈继承发展京剧流派表演艺术”
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京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