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工具人”的悲惨人生,中国劳工在欧洲的非人待遇
公众号:纵横战略Z
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球性的冲突导致了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越来越多的士兵被转移至前线。战争不仅需要大量的作战人员,而且对于后勤的供应也需要大量的劳工。
战争初期,欧洲列强只是雇佣了自己殖民地的百姓作为后勤劳工,但是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工的能力远远无法供应前线士兵。因此,欧洲诸国开始瞄准了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劳工。
1917年8月12日,在英军的监管下,中国劳工在装燕麦袋
中国劳工为什么被运到遥远的西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加入协约国阵营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直到1917年3月才中断了和德国的外交关系,而且这还是在德国U-65号潜艇击沉了一艘运输中国劳工的法国客轮后才发生的。
当然,在此前1914年日本攻占了青岛,名义上是对德宣战,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了他们的侵略目的。单从协约国的角度来看,日本把德军赶出青岛后,确实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因为此前的青岛是远东德军军舰队的主要基地,也是德意志帝国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基地。当然,此后日本帝国的侵略野心也逐渐暴露,与我国军队爆发了各种大大小小规模的战斗。
1917年7月,中国劳工在法国卡埃斯特尔木厂工作
1915年,中国的外交官梁士怡提出了以“工人代替士兵”的想法,让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种说法是:让中国工人到欧洲为英法两国付出各种劳力,从而让他们的工人走上前线去打仗。
正如我国历史学家徐国琦所言:一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危机”包含双层涵义。一是“危”, 即危险或挑战。二是“机”,即机会或机遇。把握得好,中国则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
欧洲列强最初并没有听信徐国琦在1915年的建议,直到第二年法国和英国才开始意识到了中国劳工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自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之后,英法两国的士兵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伤亡,所以为了填补士兵的空缺,他们才开始雇佣中国劳工。
1918年在法国工作的中国劳工
当然,他们还将工人分为两类,普通工人和专业工人。最初中国劳工全部担任普通工人,且薪资比专业工人要低很多,后来这种分级逐渐被取消,中国劳工也开始大量的学习和培训。
使用中国劳工的计划遭到英法工会的强烈反对,这些来自东方工人们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但是在战争时期,迫于军方的压力英法工会倒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反而是战争结束之后,我国劳工还继续在法国呆了两年,尤其是在法国的一些港口,中国劳工们遭遇了当地工人强烈排挤。
甚至于,工会的领导亲自发号施令:只要是有中国工人出现的地方就立即罢工。尽管英国政府也承诺:不在大不列颠群岛上使用中国劳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劳工一直居住在英国南部的港口上,这让当地工人非常不满。
中国劳工的残酷生活
从1916年-1918年,被运往法国的中国劳工大约有40000名左右,被运往英国的大约有100000名左右,被运往俄罗斯的大约有20000名左右;在一战中大约有16万名中国劳工被运往欧洲。
1918年,原本在法国干活的10000名中国劳工被转移到了美军的后勤里,当时仅比利牛斯山脉到乌拉尔山脉之间大约就有20000名中国劳工,而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怎么被运送到此地的?就不得而知了。
乍一看,初期中国劳工的合同待遇貌似还不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法国、英国、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工合同,理论上到达工作地点之后,食物、制服、住宿全都免费。法国给予中国劳工每人一天5法郎左右,而英国只给1法郎,当时的中国家庭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只有10法郎左右。
在俄罗斯工作的中国劳工待遇依旧非常浅薄,例如在基泽尔市运输煤矿的中国工人每天只有60到70戈比,1戈比大约等于现在的0.002099元人民币。
在欧洲工作的中国劳工每天都要劳动10-12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法国地区的劳工如果遇到中国的传统节假日,他们可以获得一天的休息时间。患病的工人可以当场接受治疗,但是在俄罗斯工作的劳工如果患病会被遣送回中国。
在法国过新年的中国劳工
各种中介公司和协约国的使馆都参与了招募中国劳工的工作,前者招募的劳工一般都是从事劳累的体力活,后者招募的一般都是能够从事运输和工作期间担任翻译的人员。
俄罗斯招募的劳工大多数都是我国的黑龙江一带;而来自山东、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的劳工大多数都被送到英国和法国。甚至于,距离港口较远的甘肃劳工也被送到了黑龙江再穿越太平洋然后才抵达英国。
当时的中国劳工由农民、木匠、铁匠、瓦工,甚至于退役的老兵组成。早期所有的协约国都建立了严格的书面筛选职业规定,首先最严格的是体检,据说当时有30%至60%的中国劳工患有轻度疾病而被淘汰,其中大多数是眼疾。
当时的我国劳工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大多数人无法进行书写和阅读,有的人没有名字,甚至于有的人无法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
而英国为了识别中国劳工的身份给他们每个人编写了一个“工号”,这些工号最初被打印在腕带上,并统一佩戴在左手;后来因为中国劳工受到当地人的歧视,所以腕带被取消,但是工号仍然保留。
在俄罗斯工作的中国劳工被分散到各个企业中去,这让管理和协调的难度加大。在法国的中国劳工与法国工人一起工作,他们都被分配给某支军队提供后勤劳力。在英国的中国劳工数量最多,他们工作的范围也最大,甚至于英国政府还给他们起了一口号“劳动者征服所有人”。
1918年春天,参加修复马克坦克的中国劳工
1916年8月,第一批中国劳工开始抵达法国,当时有1700人被带到了法国马赛。剩下的劳工被带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担心德国的潜艇,他们被送上了客轮绕过非洲抵达巴拿马,接下来的几万人被送到了加拿大。
当时的加拿大极度排华,所以他们为中国劳工设立隔离区,并要求中国工人永远不得离开。之后,在加拿大的工人有一部分又被送上了火车,运往大西洋岸边的港口工作。因为恶劣的运输环境和食物等原因,很多中国劳工在途中患了疾病,而且没有得到治疗而去世。
1918年,清洗坦克的中国劳工
中国劳工的成就
在俄罗斯的中国劳工大多数被送到了工厂和矿厂中去,有的也被送往前线修筑防御工事。根据《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一书记载,他们都遭遇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对待,甚至于可以用嫉妒残忍来形容。
“中国的劳工们不仅要忍受繁重的工作,而且还要忍受各种剥夺,当权者专横霸道,在俄罗斯的劳工受到了很大的歧视。
甚至于时而会发生罢工、骚乱、与警察和哥萨克人发生冲突。中国工人向使馆反应后,俄罗斯当局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矛盾,并没有给工人们合理的解释。
例如,中国特使向外交部提交的投诉中有明确的记载:在基泽洛夫斯克矿山内,俄罗斯警察经常殴打折磨中国人,并逼迫工人自杀”。
在欧洲的中国劳工貌似还能受到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比如英国的劳工,他们被分成了若干个500人的小队,其中每个小队包括24名英国人;在每个小队内都有一到两个华人小队长负责管理。
1918年,在坦克工厂工作的中国劳工
当时的劳工小队负责的是某一个部队的后勤任务,虽然属于军队,但是他们被视为非战斗人员,而且一直处于军队的大后方。直到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阵营时,这些劳工才陆续抵达前线修建防御工事。
中国劳工大多数从事工厂加工、防御工事建造、维修铁路、飞机场维护、为车辆和船只装卸货物等。到了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劳工反而开始从事更加危险的工作,比如为战场清除未爆炸的炸弹、清除铁丝网、填埋弹坑、收集死去士兵的遗体和个人物品、为他们建立坟墓等。
尽管饱受各种欺凌和不平等对待,但是当时的中国劳工都比较憨厚老实,所以他们还是非常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在为已故士兵建立坟墓的工作上,中国劳工通常都用自己的方式为坟墓添加更多东方色彩,而西方人也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战壕艺术”(trench art,实际上是从拿破仑时期就开始的)。
聪明一些的中国劳工甚至可以参与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比如为坦克保养和维修等工作。1917年,有好几家从中国派遣过去的劳工开始在英国坦克车间学习装甲车的装配。
到了1918年3月,已经有248名中国劳工完成专业的学习培训,他们能够独立更换坦克的发动机和履带。
在法国的中国劳工主要从事重工业,需求量非常庞大,以至于战争结束后依然有1200名劳工留在了法国,他们的派遣公司直接与工厂重新签订了合同。
西方各国对中国劳工的态度
当然,不应该过多的美化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劳工的态度。这些来自遥远东方、数量庞大的“工具人”在许多欧洲人眼里,尤其是英国人,他们受到了非人般的对待。
在英国的中国劳工营内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英国的士兵、居民、工人在工作之余都不能和中国劳工直接会面、交流。相比之下,在法国的中国劳工要自由许多,他们可以与当地的居民一起生活,当地人也很快就习惯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除了西方人自视清高,看不起中国劳工以外,最大的隔阂通常是语言问题,当时极度缺乏翻译人员,而临时发行的翻译辞典质量非常差,所以造成双方无法交流甚至矛盾的根源都是语言障碍。
据同一时期的英国人回忆,在中国的劳工营门口处贴着一个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禁止与中国人交谈”,而在牌匾下方有人恶趣味地涂上充满调侃意味的“谁又能做到这一点?该死的”,这些无一不证明除了偏见以外,语言才是双方交流最大的障碍。
在还没有和德国宣战之前,中国劳工被视为非战斗人员,但是他们仍然受制于军方的管理规定。比如,英军经常会采用军法处置我国的劳工们,所以劳工们感受到欺凌后,一般都会罢工,甚至于小规模抗议;而这些行为大多数都被英国的宪兵残酷的镇压了,多则几百人,少则数十人的劳工小队直接被英军枪决。
除了被不平等的对待以外,中国劳工也因疾病、空袭、炮击而丧生的大有人在,在西线工作的中国劳工因为意外死亡的就有3000多人。而到了1918年11月清理战场时,因为地雷和各种炸弹受伤死亡就有一大部分。
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战后留在法国的中国劳工受到了至高无上的对待,并在1989年获得了国家荣誉勋章。显然,这是西方各国为了掩盖中国劳工残酷生活放下的烟幕弹,数十万中国劳工的付出并不是一两个勋章就能弥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为已经牺牲的中国劳工做什么,除了铭记历史,让更多人知道。